據新華網報道,為期兩天的捷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已結束,勝選者為軍人出身的帕維爾。在已統計完畢的選票中,帕維爾的支持率為57.9%,而他的競爭對手捷克前總理巴比什僅為42.09%,這意味著帕維爾將在今年三月,成為捷克自1993年獨立後第四任總統。
值得注意的是,帕維爾曾擔任北約前軍事委員會主席,相較於現任捷克總統澤曼,帕維爾的政治立場更親西方,支持捷克繼續軍援烏克蘭,也將中國視為「安全威脅」。帕維爾曾表示,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方面,有潛力成為新的世界中心,但價值觀和戰略目標與捷克有很大差異,因此捷克與中國發展雙邊關係,有必要持謹慎立場。
顯而易見,帕維爾成功勝選,預示未來中捷關係發展,將進入一段不平穩時期。事實也確實朝這個方向發展,帕維爾勝選不到24小時,就有消息傳出,他將以捷克新總統的身份,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蔡英文通話。台媒在報道中,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稱帕維爾的外交政策顧問科羅拉已經明確表示,相關事宜已被安排到帕維爾的計劃中,將會與蔡英文和澤連斯基通話,捷方同時也在安排更多通話。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在回應帕維爾勝選時表示,蔡英文祝賀捷克順利完成民主大選,也對帕維爾勝選表達誠摯祝賀。張惇涵還稱,台灣與捷克是共享普世價值的「民主夥伴」,在科技、經貿和文化等領域,有著相當密切的合作與交流,台灣與捷克將強化雙方各項領域中的合作關係,對有益於促進雙方互動的方式,台外事部門都會進行妥善評估與規劃,定案後也將會向外界公開。
捷克方面急切的態度,與台當局欲蓋彌彰的說法,明顯呈現出一種割裂感,畢竟前者給出了確切的時間,後者卻避免正面回應。正常來講,一直迫切希望獲得國際社會支持的蔡英文,及其領導的民進黨當局,面對外部勢力給出的「積極信號」,必然會興高采烈地接受。但現在的情況卻與其一貫作風不符,明顯是有某種顧慮,內中原因可能是蔡英文認為,與澤連斯基同期對話帕維爾過於敏感,故而選擇低調行事。
一直以來,台灣的處境在西方國家眼中,與烏克蘭極為相似,甚至有一些西方政客公然聲稱,台灣就是下一個烏克蘭。然而,對於蔡英文來說,卻並不希望烏克蘭事件在台海重演,別看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曾或明或暗地表示,一旦台海爆發衝突,將會給台灣提供軍事支持。但事到臨頭,到底有幾分是真,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畢竟烏克蘭是主權國家,而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最關鍵的是,即使台灣有西方國家的支持,也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四面環海的孤島一旦被封鎖,就只有死路一條,這一點蔡英文也心知肚明。而北約近期拱火台灣的跡象非常明顯,去年北約還就台灣問題首次召開了秘密會議,蔡英文低調處理與有著北約背景的帕維爾通話,應該是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蔡英文會改變「台獨」立場,僅僅只是她謹慎行事的一種表現。而帕維爾剛剛勝選,就迫不及待地聯繫蔡英文與澤連斯基,背後恐怕也是有某種未知因素影響,否則很難解釋現在發生的情況。對於中國來說,靜觀其變即可,台灣永遠是中國的台灣,無論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干涉,都不會改變兩岸必將統一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