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台灣「監察院」13日通過「監察委員」蔡崇義等人所做的調查報告,指出疫情期間電信詐騙案件不減反增,今年上半年投資詐騙案達1066件,財產損失金額超6.7億元新台幣。

報告稱,據台「警政署」統計,2021年1月至7月投資詐騙案高達2550件,造成近9億元新台幣的財產損失。多數詐騙集團大打「美女牌」,通過Line、Telegram等群組宣稱「保證獲利」,簡訊和LINE也常收到領飆股、券商推薦等投資簡訊。「監察委員」稱,「金管會」不但需要對合法金融市場發展、監督及管理,對於非法誘人投資詐騙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也責無旁貸,應該主動積極進行前置的行政調查以及犯罪資料的搜集,再行移送偵辦。但事實上「金管會」從2017年到2022年6月,一直處於被動受理相關檢舉的狀態中,誘使民眾投資的信息仍泛濫於日常生活中。他們坦言,目前投資詐騙不法形式多元,通過網路化、科技化,以綿密的分工及熟練的手法,更利用網路虛擬貨幣洗錢,規避資金追查,這使查扣犯罪所得更加困難。
台灣刑事警察局此前分析稱,投資詐騙案有增多趨勢,可能與俄烏衝突、美國加息、島內通貨膨脹以及疫情擴散等因素有關,它們使台灣期貨指數及股票股價大跌,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利用投資者的恐慌心理,標榜「穩賺不賠」,吸引民眾投資操作股票。公視新聞網分析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許多實體活動轉到線上,也加速詐騙犯罪的蔓延。(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