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純集團新廠區 資料圖 鄭家雄 攝
是側重從0到1,還是側重從1到N?發展新動能,又如何看待舊動能?
塘廈、虎門做出了新的探索與嘗試
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如何辯證理解「新動能」與「舊動能」的關係?
在孵化器與加速器的選擇中,如何處理「從0到1」的技術突破與「從1到多」的產業化應用的關係?
對於以製造業著稱的東莞來講,這是擺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東莞報業傳媒集團組織的「百日攻堅」大會戰大調研活動中,塘廈、虎門對此均做出了新的探索與嘗試:塘廈在對深圳招商對象的選擇上。結合自身發展的條件,重視吸納「從1到多」的加速器,將深圳的科研成果放在東莞應用轉化,培育出了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
虎門的以純集團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兼容新舊動能轉換,已連續幾年保持了10%產能的遞增,更為關鍵的是,作為傳統服裝產業企業,以純以較少的土地貢獻7.5億元的年稅收,畝產不輸科技企業。
探索1: 從0到1與從1到N
要孵化器也要加速器
處理好「雞蛋」與「小雞」關係
東莞市奧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佔地僅僅17畝的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經過幾年發展,將整體業務和總部轉移到了塘廈,如今一年貢獻近億元稅收,真正做到用地少、產出好、效益高,成為了塘廈科技引領型企業。
這是塘廈把從深圳引進的小企業「養成」大企業的一個成功案例。
塘廈鎮委書記方燦芬對此曾給出了這樣的比喻:相當於把好的「小雞」引進來,養成「大雞」,通過加速器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引領型企業,甚至「月亮型」企業,解決塘廈工業多而不強的問題,也帶來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
對於那些用地少、產值高、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難以找到擴產用地的企業,讓他們把在深圳孵化的科研創新成果放到塘廈落地投產、提速發展。在這樣思維的探索下,當前,塘廈正致力於打造加速器平台,吸引集聚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研發能力強、具有發展潛力的優質中小型科技企業。
據悉,目前,塘廈正在建設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創智匯科技產業城、矽谷動力智能製造中心、矽谷動力科技研發總部、昕旺創智谷高新科技產業園、林村新能源汽車科技產業基地、田心連片舊村舊廠綜合改造項目7個科技產業平台。這些平台項目,均為產業研發能力強、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能力快,以工業實業生產為基礎、以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支撐、以新型產業園區為集聚平台的科技產業創新載體平台項目,吸引深圳創新科研成果落地塘廈,預計引進高新科技企業及研發總部企業約2300家。
塘廈的啟示在於,既發展了從0到1、生產「雞蛋」的孵化器,更因產制宜發展從1到N、培育「小雞」的加速器,使二者交融、並行不悖。
探索2:新舊動能如何把握?
讓傳統產業插上科技翅膀
傳統服裝企業貢獻7.5億元稅收
在虎門懷德社區,幾棟嶄新現代的樓宇式廠房特別顯眼,這是2018年一季度投產的以純集團總部,這個集生產、產品研發、質量檢測、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營銷、後勤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公司總部,不僅為公司增加10%產能,也是以純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平台和載體。
1997年創立的東莞市以純集團主要生產休閑、時尚、商務、童裝等系列服裝。
作為傳統服裝產業企業,以純年納稅7.5億元,畝產不輸科技企業。目前,該集團年產服裝1.2億-1.5億件,業務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這與公司研發為先、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分不開。
以純集團副董事長劉勁智介紹,公司2000年便成立研發設計部。從2008年起,在英國、法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設了產品研發工作室,並高薪聘請了具有國際一流專業水平的研發人才。目前研發設計部有研發設計人員1100多人,其中設計師130多人。每年投入產品研發經費3.3億元,向市場推出的產品款式超2萬種,產品的主題、色調、布料及外形設計緊貼未來潮流。
與此同時,以純緊跟潮流,推動機器換人。2010年初,引進格博電腦裁床設備,有力保證產品的尺寸精度,實現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2010年底,與全球專業生產牛仔設備的龍頭企業義大利威比瑪公司簽訂為期十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首批引進價值2000多萬元的牛仔全自動生產設備。以純集團總部投產後,引進更多先進設備,實現了倉儲物流自動化,提高生產環節自動化水平。投資2000多萬元建立全國第一家、國際一流的服裝企業專業品質檢測中心,加強對原輔材料、產品的嚴格檢測。
以純目前生產模式為55%自主生產,45%外包生產,隨著業務不斷增長,以純亟須增資擴產,投資12億元建設了以純總部後,籌劃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把研發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籌劃新建研發中心,繼續在研發領域發力。
記者手記
新舊動能兩手都要抓
新舊動能轉換是手段,藉此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目的。如何辯證理解「新」與「舊」的關係?這是擺在東莞面前的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需要精確聚焦、精準發力。
以純的案例充分證明,加快培育新產業,但不能忽視傳統產業,且不能認為發展傳統產業無關緊要,僅把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重心放在新興產業上,甚至將其等同於發展新興產業。
否則,一方面易使新興產業因過量扶持而出現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另一方面,一些傳統產業因在發展窗口期得不到扶持,放緩了轉型速度乃至陷入停滯,導致經營困難、競爭力下降甚至向外轉移。
對東莞來講,傳統產業是培育擴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升級和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應通過改造提升來重煥活力,讓「老樹發新芽」,才能築牢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基石。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要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兩手抓、兩促進。
重視「從1到多」的加速器
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從0到1」的技術突破是源頭,「從1到多」的產業化應用是結果,二者相輔相成。
塘廈的案例充分證明,在東莞對深圳招商對象的選擇上,應結合自身發展的條件,重視發展「從0到1」的孵化器,更應重視吸納「從1到多」的加速器,將深圳的科研成果放在東莞應用轉化。
應當明確,重研發、輕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快應用、慢研發,技術轉化的效果差,這兩種傾向都是東莞新舊動能轉換的「絆腳石」。
對東莞來講,吸納深圳的優質資源,並不是只注重科技創新實驗室里的「花朵」,而必須將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產業,才能助力這座製造業城市新舊動能轉換「開花結果」。(記者 鄧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