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關注的家長,家裡的寶寶都灰常可愛!
這21種情況都能接種疫苗,別怕!
本文的受眾是具有死磕精神的兒科醫生和具有鑽研精神的家長。本文的目標是看完後,你就是小專家。
導讀:
其實本來想取個標題黨,比如這些情況都不能接種疫苗,切記。通過這種嚇人的題目,把讀者吸引進來,然後再給大家說不要怕,比如黃疸,比如濕疹,比如先天性心臟病都能接種疫苗。
哈哈,但是後來一想,咱們就是硬核科普,就是不想讓家長們擔驚受怕的,把正確的科普分享給大家就夠了,所以,題目就是現在的了。
所以,今天就把之前不敢接種疫苗或者說的不清不白的情況給大家說明白了。比如使用丙球、激素後怎麼接種疫苗,熱性驚厥、癲癇、腦癱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後,還能同時接種卡介苗嗎等等。
那麼,下面開始安心之旅吧。
P.S.本文是《特殊健康狀態兒童預防接種專家共識》的精簡匯總,共識共21種情況,本文選了13種常見情況。
目錄
1.哪些情況大家認為不能接種疫苗呢?
2.我們現在有指南了嗎?
3.食物過敏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4.先天性心臟病(CHD)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5.濕疹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6.熱性驚厥(FS)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7.癲癇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8.腦癱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9.肛周膿腫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10.黃疸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11.使用丙種球蛋白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12.使用激素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13.感染性疾病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1.哪些情況大家認為不能接種疫苗呢?
之前因為國內相關指南、共識等不清楚,大家對熱性驚厥的孩子,哮喘的孩子,免疫缺陷病的孩子,食物過敏(雞蛋白,牛奶)的孩子,癲癇的孩子,肛周膿腫的孩子,濕疹的孩子,黃疸的孩子等等,到底是否能接種疫苗,什麼時候能接種疫苗,是不清楚的。
所以,對於這些寶寶,到底怎麼辦,咱們的醫生心裡也沒有底。按照國外的規定用吧,雖然沒有錯誤,但出點事,誰都承擔不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本這些寶寶的疫苗接種的都很晚甚至都接種不上疫苗。
2.我們現在有指南了嗎?
其實還是沒有,但現在多少有了個專家共識了,就是《特殊健康狀態兒童預防接種專家共識》,目前一共有21篇,發表在《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8 年10 月和2019年05月上。
有些人肯定不看文章,直接會說專家共識的證據級別不高,不能當做臨床參考;另外肯定更有一部分人會說中國專家指定的,不看也罷。哈哈,你們可歇歇吧。
這個共識我看完了,共識文章的參考文獻都很專業紮實,有WHO的,有美國CDC的,有各大權威雜誌的臨床試驗數據,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可信的。並且有些推薦比美國給出的推薦還要寬鬆,非常有勇氣和擔當了。
同時,這些結論不涉及廠家利益,裡面沒有推薦哪款疫苗。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用,尤其是一線臨床疫苗接種人員。
為這個專家共識點個贊。具體的內容,大家繼續看。
3.食物過敏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食物過敏的兒童可以按免疫程序正常接種。
•有蛋類嚴重全身過敏反應史的兒童,應在醫療機構監護下接種流感疫苗。
•食物過敏的急性反應期(如並發哮喘、蕁麻疹等)或接種部位皮膚異常(濕疹、特應性皮炎等),應暫緩接種。這一條里後半部分的意思是,如果接種部位沒有濕疹,那就可以接種疫苗。
•對蛋類過敏者禁忌接種黃熱病疫苗。這個基本咱們不出國去非洲,就用不到。
4.先天性心臟病(CHD)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可以接種:
•生長發育良好,無臨床癥狀,心功能無異常[如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60%];
•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介入治療術後,複查心功能無異常;
•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外科術後3個月,複查心功能無異常。
暫緩接種:
•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的CHD患兒;
•複雜發紺(紫紺)型CHD患兒,需要多次住院手術者;
•需要專科評估的其他情形,如免疫缺陷、感染、嚴重營養不良、免疫抑製劑使用等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5.濕疹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可以接種各類疫苗,避開濕疹部位即可。如果疫苗接種部位都是濕疹,那要暫緩接種。
6.熱性驚厥(FS)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先說下熱性驚厥的定義和特點:
•一次熱程中(肛溫≥ 38.5℃,腋溫≥ 38℃)出現的驚厥發作,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證據及導致驚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沒有無熱驚厥史。
•發病高峰在12~18月齡,男性的發病率略高於女性。絕大多數是良性結局,隨著年齡增長不再出現熱性驚厥。
•單純性FS表現為全面性發作,抽搐持續時間<15分鐘,1次熱性病程中發作1次;
•複雜性FS表現為局灶性發作或全面性發作,抽搐持續時間≥ 15 分鐘,或1次熱程中發作≥ 2次。
有關熱性驚厥的內容,大家可以去看文章:拒絕教條,讓你知道寶寶發熱和熱性驚厥時怎麼辦!的第2部分。
下面是結論,非常棒,給的也非常大膽:
對於單純性FS,或非頻繁性發作的熱性驚厥(半年內發作<3次,且1年內發作<4次),既往沒有驚厥持續狀態(持續驚厥超過半小時),本次發熱性疾病痊癒後,可按免疫程序接種各類疫苗,建議每次接種1劑次。
7.癲癇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先說下什麼是癲癇:癲癇(epilepsy)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覆癇性發作為特徵。
癲癇患兒接種疫苗有助於預防發生感染性疾病,防止進一步加重腦損傷,同時,癲癇兒童接種疫苗發生的不良反應也未增加,所以,癲癇兒童接種疫苗沒有禁忌。
所以,本共識給出的結論是:
•6個月及以上未發作的癲癇患者(癲癇已控制),無論是否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以接種所有疫苗。大家看哦,是任何疫苗,包括各種含腦的疫苗,比如乙腦,流腦,脊灰疫苗等等。
•有癲癇家族史者可以接種疫苗。
8.腦癱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腦癱就是腦性癱瘓,是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的症候群。大家看到定義了沒,腦癱是運動和姿勢的問題,不是孩子傻哦,雖然腦癱孩子通常伴有認知,交流障礙。
腦癱是非進行性的,即腦損傷是靜態的,所以,對腦癱患兒接種疫苗是安全的。同時,腦癱患者中,20%存在吞咽障礙,會出現反覆誤吸,同時呼吸肌協調障礙,增加肺部感染機會。
所以,接種疫苗帶來的免疫保護會使腦癱患兒獲益更多,可以減少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生。
所以,本共識的結論是,腦癱患兒可以按免疫程序接種任何疫苗。
9.肛周膿腫兒童如何接種疫苗?
關於什麼是肛周膿腫,大家可以看文章:肛周膿腫是什麼樣的?為什麼男孩多見?保守好還是手術好?能接種疫苗嗎?
目前研究提示,肛周膿腫是接種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後發生疫
苗相關麻痹型脊髓灰質炎 (VAPP)的高危因素之一,而使用滅活的注射型脊髓灰質炎疫苗(IPV)沒有這個危險,所以,推薦:
脊灰疫苗基礎免疫(2月齡,3月齡,4月齡)使用IPV,痊癒後加強免疫(4歲時)可接種IPV或OPV。
10.黃疸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可以接種:
•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患兒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病理性黃疸患兒生命體征平穩,可正常接種乙肝疫苗。
暫緩接種:
病理性黃疸患兒需及時查明病因,暫緩接種其他疫苗,建議前往專科門診就診。
其實,這個可以記憶為,只要醫生還說,你這孩子的黃疸,但不用照藍光等退黃處理,就可以接種疫苗去了。
11.使用丙種球蛋白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丙種球蛋白(簡稱丙球,IVIG)使用者是否可以接種疫苗,主要與丙球是否含有該疫苗所預防病原的抗體有關。
如果丙球中的某種特異性抗體含量越高,那對其對應疫苗的影響越大。因為丙種球蛋白(丙球)是從人血液中提取的,而人們普遍都經過麻疹的人工免疫或自然感染,因此,丙球中含有一定量的麻疹抗體。
●所以,如果使用了大劑量(2 g/kg)的丙種球蛋白,那麼需要等8-9月後,等丙球裡面的麻疹抗體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才能接種含麻疹成分的疫苗。
●對於不含麻疹的疫苗,隨便接種,沒有影響(看本條最下面注釋)。比如其他活疫苗:卡介苗,乙腦疫苗等,都不影響。
從上面還可以推出,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後,可以直接使用卡介苗哦。
但是這個推薦有些簡單,下面把美國CDC的推薦也給大家放出來,他們給的很詳細,並且把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也給列出來了,所以,大家看圖片吧(點擊看大圖):
注釋:雖然上面寫不含麻的疫苗可以隨便接種,但是國家對疫苗的管理中(2016年)規定,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應間隔≥3個月接種含麻疫苗、乙腦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所以,至少得等3個月哦。接種麻風疫苗後2周內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
12.使用激素的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激素能抑制免疫反應相關細胞(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等)的增殖和功能。所以,之前認為,使用激素的同時接種疫苗,免疫效果會不好。但是試驗證明,使用激素對疫苗的免疫效果沒啥影響,同時也沒有不良反應。所以,本共識推薦:
●使用激素的同時,可以接種任何滅活疫苗。
●使用激素時,減毒活疫苗需暫緩接種。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潑尼松≥20 mg/d或>2 mg(/ kg·d)]治療結束後1個月可以接種減毒活疫苗。
為什麼減毒活疫苗要緩緩呢?因為活疫苗有感染能力啊,就是毒性弱點而已,用完激素後,人體免疫力受到限制,可能扛不住這個疫苗,導致感染唄。
13.感染性疾病孩子怎麼接種疫苗?
就是孩子感冒、發燒、腹瀉、肺炎等疾病時,怎麼接種疫苗。共識給出的比較複雜,其實簡單點說就是:
●感冒、拉肚子這樣的小病,只要不發熱了,就能接種疫苗。
●拉肚子時,不要口服減毒活疫苗,比如輪狀,脊髓灰質炎疫苗(OPV)。
●重一些的病,比如肺炎,腦膜炎之類的,得病完全好了之後,才能接種疫苗。
哈哈,本共識目前有21篇,後面還有哮喘孩子,免疫缺陷病孩子,過敏性紫癜的孩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孩子,腎炎的孩子等等怎麼接種疫苗,我就選了大家最容易見到的情況給大家羅列了一下,如果大家對其他情況也感興趣,可以去看原文啦。
參考文獻:
[1].特殊健康狀態兒童預防接種專家共識.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8.2019.
[2].美國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