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山地面積所佔的比率較大,在茂密的森林裡生長著各類繁多的野生花卉、應季開放。
俗話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中國人「春吃花」的習俗由來已久,在號稱「植物王國」的雲南,「春天吃花」的習慣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在雲南,有很多可以食用的野生花兒、葉兒,棠梨花、香椿等是普遍有的品種,在全省各地幾乎都能吃到。春天的雲南,就是一個賞花、食花的季節。
有一種花兒,生長在田間地頭,綠油油的連成一片,很是養眼,特別是到了春天開花時就更加引人注目了。它的花兒是紫色與白色交織,層層疊疊的花型,像極了小女孩的花裙子……
在雲南,對它的名字、稱呼有好多個,最常見的叫法有綠肥、野豌豆、馬豆草,這是一種好看又好吃的野生花草,在雲南很常見。
把它稱做綠肥,大概是因為它有益於改善土質一類的緣故吧,所以又將它叫做「肥田草」。聽很多人說,在田裡種植這種草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對提高土質肥力有效,或許是它對固肥有效果吧。
此外,這種草的繁殖能力很強,只要有過種植,它就能年年生長,堪稱是一種很便捷的土地修復措施,因而廣受人們青睞。
叫它野豌豆,是因為它的嫩葉可以食用,口感、味道都與豌豆苗有幾分相似。開花之後它會長出豆莢一類的果實,與豌豆的樣子卻不太相像了。雲南人給了它另一個名字:馬豆草。
豌豆是我們司空見慣的豆類蔬菜,新鮮豌豆、干豌豆磨粉制湯,都是口味極好的美食佳肴。 雲南人有吃豌豆尖的傳統。
春天,掐取豌豆苗頂尖最嫩的部分入菜,煮湯、清炒、加酸腌菜同炒,都是極好的味道,是雲南人喜歡的家常菜之一。
據說掐豌豆尖並不太會影響它的生長,相反,掐尖之後,豆苗反而會生長得更好。 豌豆田裡的花開也是極美的。 因為品種不同,有紫色的、白色、粉紅色的,花型不大,卻很精緻。
同樣的,雲南人也喜歡在春天裡掐取馬豆草的嫩尖來食用,它的口感與豌豆尖大體相同,不同的是,馬豆草的來源更多、更廣泛,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都會遇見野生的馬豆草。
在我們春天徒步爬山、走進鄉野的路途中,有心的友友總能收穫很多鮮嫩的馬豆草,享受一種親手採摘生態野菜的快樂。
馬豆草是一種草本植物,可在地里平鋪生長,也可以攀沿直上。到了春天開花的季節就更美了。它的花兒直立、呈現寶塔狀,以紫色為主調,深淺搭配,淡雅卻不失嬌艷。
每次見到,我們總會情不自禁,想要將它的倩影定格在鏡頭中。
滿園春色關不住、百花盛開迎春來。在雲南,不但能賞花,還能食花,棠梨花、苦刺花、攀枝花、大白花……有很多很多可食用的野花,在春天裡次第開放,成為真正 「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
綠肥、野豌豆、馬豆草,說的都是同一種野生花草,它不但好看、還好吃,在雲南很常見,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春天應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