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寫白求恩事迹的作家,他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2022年10月11日12:46:13 熱門 1328

——著名東北老作家雷加的人生與文學道路

我第一次聽說雷加這個名字,還是1980年讀大二時。那時,我的日語老師沈策不慎摔倒造成骨折住進了醫院,每當空閑時我就到醫院去陪伴護理。為了打發時間,沈老師就向我講述他在青年時代的往事以及他的朋友。其中來往密切的朋友中,就有著名作家雷加。他們是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的,時為1935年。


第一位寫白求恩事迹的作家,他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 天天要聞

沈老師是吉林大安人,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北京中國大學就讀,是北平共青團的宣傳部長,曾加入「民眾抗日同盟軍」。1935年他的身份暴露,為躲避國民黨憲兵三團的追捕,他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政法大學。雷加是遼寧安東(丹東)人,此時也到該校學習。同是天涯淪落人,又是東北同鄉,兩個人很快成為朋友。

沈老師在1980年已經年過古稀,但記憶力驚人。他向我講述的雷加早期至「文革」的經歷,與我後來在各類工具書或文獻中記載的基本一致。

雷加,原名劉滌,又名劉天達,筆名赫戲赫公,祖籍山東,1915年2月1日出生於遼寧安東(丹東)三道浪頭鎮。1929年他在馮庸大學中學部讀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隨學校流亡關內,為收復失地與廣大愛國青年一起到南京請願。為打擊侵略者,他在上海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

1935年雷加前往日本入東京政法大學讀書。晚年,他在回憶錄中只寫了一句話:「其間,我在日本住了兩年,到1937年3月我又回到北京來了。」其實,在日本雷加仍然熱心進步活動,沈老師的講述,可以作為補充。他們在原共青團北平市委書記劉仁的組織下,曾成立了一個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著作,研究如何把日本的進步文學介紹到國內。讀書會成立不久,劉仁就結識了日本姑娘長谷川照子,就是後來以綠川英子著稱的世界語學者。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因病逝世。消息傳到日本,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與日本的進步文化人士一起商定,在20日舉行追悼會,以表達哀思。雷加與讀書會的成員冒著被日本當局逮捕的危險出現了追悼會。他們在會上還意外地見到了郭沫若

北平後,雷加就投入到救亡團體「民族先鋒隊」組織的各種活動,還與北洋文學青年寫作會發生了聯繫,曾做過《救亡報》的記者、編輯,開始發表作品。在北平,他還參加了歡迎東北作家舒群的聚會。不久,「七七」事變爆發,雷加再次離開北平,踏上流亡之旅,經天津塘沽乘船到山東半島,然後前往南京。在南京,他曾參加平津流亡同學會的活動,並再次見到舒群。南京陷落,他奔赴武漢,身無分文,只好在《大眾報》搞發行,同時從事寫作。發表在《大眾報》的《彈弓老人》與發表在丁玲、舒群主編的《戰地》雜誌上的《屍友》就是在這期間創作的。當時,延安是青年學生心中嚮往的地方,雷加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條路。


第一位寫白求恩事迹的作家,他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 天天要聞

白求恩在為八路軍傷員做手術

1938年雷加到達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四期)學習。同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他隨延安文化協會組織的抗戰文藝工作團第二組到冀中抗日根據地做宣傳工作。當時年僅23歲的雷加深入前線,多次採訪白求恩,寫出長篇報告文學《國際友人白求恩》發表在延安出版的《軍政》雜誌》。毛主席就是看了雷加寫的介紹白求恩的文章,更多地了解白求恩,從而寫下了《紀念白求恩》這篇經典名篇。

1939年回到延安後,雷加寫出了反映前方戰鬥生活的短篇特寫《一支三八槍》、《鴨綠江》、《黃河晚歌》等作品,曾在丁玲領導的延安邊區文化協會擔任秘書長,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負責文藝小組委員會工作。1942年1月,他發表小說《沙湄》、《躺在睡椅里的人》。

1942年3月,雷加與另兩位同志手持任弼時親自寫的介紹信,從延安出發,前往王震所在的陝北綏德專區的農村,參加減租減息運動,任鄉文書、鄉指導員。這期間,他紮根陝北的沃土,寫出了一組反映陝北農村生活的作品,包括《「女兒墳」最後一代》、《攬羊人》、《沉默的黑懷德》、《路》等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陝北風土民情的今昔巨變。長期以來,未能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是他一直引為遺憾的。

1945年東北光復後,雷加回故鄉任安東造紙廠廠長,並為長篇小說《潛力》三部曲收集素材。之後,他出任中央輕工業部造紙工業管理處處長,三門峽工程局黨委辦公室副主任。


第一位寫白求恩事迹的作家,他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 天天要聞

我收藏了40年的舊書

1949年雷加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1年他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全國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1952年至1958年,是雷加創作力最為旺盛的高峰期。他先後創作長篇小說《我們的節日》與《潛力》三部曲:《春天來到了鴨綠江》、《站在最前列》、《藍色的青楓林》,還寫有傳記小說《海員朱寶庭》,散文特寫集《五月的鮮花》、《匈捷訪問記》,反映水利建設者的作品《工地早晨》、《三門峽截流記》等作品。1960年他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綜合考察隊,寫下一組散文,集為《山水詩話》(1978年改為《從冰豐到大川》)。1963年2月,他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籌備委員會副主席。

「文革」期間,雷加被下放到房山石樓公社,整整擱筆10年。1976年唐山大地震,餘震未息,他就五次趕赴災區。

粉碎「四人幫」以後,雷加任北京市文聯秘書長、全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北京作協副主席。因年事已高,他後來擔任顧問、名譽委員。


第一位寫白求恩事迹的作家,他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 天天要聞

新時期以來,雷加的創作熱情不減當年,寫出了一批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其中《江河戀》獲1980年《十月》雜誌獎,《北疆特寫》獲1983年《解放軍文藝》獎,《半月隨筆二集》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他的作品語言樸實、清新,給人以美的感受,催人向上。

1989年《人民文學》創刊40周年,雷加題詞:「《人民文學》為人民,人民萬歲。」這是這位人民作家發自內心的聲音。

2009年3月10日下午,雷加因器官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他是東北作家群最後離世的成員。


第一位寫白求恩事迹的作家,他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 天天要聞

雷加(右一)生前與端木蕻良(右二)、駱賓基(右三)、趙淑俠)右四、蕭軍(左一)合影

雷加曾說:「我是鴨綠江邊的一粒草籽!早晚有一天,我這株野草,還要飛回到母體去的!」按其遺囑,骨灰撒在他生長的鴨綠江上。這位老作家終於回歸故里。

當代著名作家從維熙曾這樣評價雷加:他就像是一個永遠笑對生活的老頑童。這是他人文性格的一面。另一面,雷加又是個有情有義、率真豪爽、骨骼里有著文人鈣質的北國漢子。(《以雪為紙寫雷加》)

2015年1月28日,雷加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在座談會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雷加的創作道路及文學成就,尤其肯定了其對「延安精神」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執著堅守,並指出其深入生活的文藝道路和以生活真實為基礎的審美追求,在今天尤具學習價值。「他的文學創作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這對我們當下來說尤其具有意義。」座談會後,雷加親屬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了雷加部分手稿。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