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2022年10月09日00:01:10 熱門 1092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執筆:teafox

這幾天網上流行一張「通脹行星圖」,中國的通脹是最低的,只有2.1%,最高的是土耳其73%,處於魔幻區,咱的老冤家,連說夢話都離不開China的米國,8.6%,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很多人表示懷疑。

其實,懷疑、批評、讚美都可以,但不能只有一個結果,重要的是思考過程。否則就淪為口水戰,毫無意義。雖然我們都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根據日常生活體驗和數據整理,還是可以得出比較靠譜的結論,只不過有點費時間。

所謂通脹,就是「物價上漲」,而物價基本可以分為四大類「衣、食、住、行」。

現在中國的92號油價已經突破9.2元,昨天我加了一次油,花了540。

那美國油價呢?抖音上有很多美國油價的視頻,但我勸各位不要看。不是說那些視頻造假,而是立場不同的人,選擇性拍攝,結果會有很大區別。另外,短視頻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密度太低,很難把一個問題的前因後果說清楚,基本上都是斷章取義。

美國的油價非常複雜,別說全國統一價,就算隔一條街,也不同價。同一天拍出的視頻,不同的地區,價格差距50%都有可能。美國的油價還分為,會員價、現金價、信用卡價、洗車價,等等。

Costco的會員價比較便宜,印度人開的加油站最喜歡現金價,至於洗車價,就是一些加油站為了吸引眼球,刻意打出非常低的價格,但走近一看下面有一行小字,加油之後必須洗車。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觀察美國油價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AAA (美國汽車協會)的實時價格。網址:aaa.com

現在,全美的平均油價是5美元/加侖。1加侖=3.8升 1美元=6.7人民幣,也就是說,目前美國92號汽油,相當於8.8人民幣/升。總的來說,美國的油價還比中國稍微便宜點。

根據global petrol prices 網站統計,2022年 6 月 20 日,全球汽油平均價格為9.74 人民幣/升

在 169個國家地區中,最便宜的是委內瑞拉,0.15人民幣/升,最貴的是香港,20人民幣/升。歐洲國家普遍在14人民幣/升以上。中國排第95位。美國排在第75位,幾乎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便宜的。

那麼,美國人民的出行成本比中國人就低嘛?也未必。

目前全球日均1億桶石油消費中,美國佔據了約20%,中國佔據了13%,美國人口3.3億,中國為14億。這麼一算,美國以中國23%的人口,消耗了中國153%的石油,人均消費量是中國的6.5倍。2021年,美國的人均GDP按照匯率算,為6.93萬美元,而中國是1.24萬美元。美國是中國的5.6倍。美國人以中國5.6倍的人均GDP,消費了6.5倍的石油。中美兩國,石油支出在收入中的佔比,幾乎相同。

為啥美國人消耗這麼多石油呢?主要兩個原因。

首先,美國的公共交通太爛。

全美國,除了紐約,基本就沒有像樣的地鐵系統,而中國呢,體現了基建狂魔的本性,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地鐵系統,9個都在中國,意不意外?我去年查的時候,還只有7個,這可不是中國人自己排的,而是來自美國維基百科的數據。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至於高鐵就不再多說了,美國為零,中國佔全世界所有里程的70%。中國的公共交通不但全世界最先進的,還可能是全世界最廉價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國家裡,中國的地鐵是最便宜的,高鐵也是最便宜的。在我的記憶中,公交車票,大概已經20年沒有變過,都是2元,在寧波辦下載公交app,還能打六折,幾乎相當於免費

社會財富其實就是一個大餅,中國油價稍高,但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公共交通。這相當於「開車的人,間接補貼坐公共交通的人」。

其次,美國的城市密度太低。

高樓少,平房多,多數城市就是攤大餅模式。我在美國體驗過各大城市的出行高峰期,比如洛杉磯、芝加哥、紐約、舊金山。那擁擠程度堪比北上廣。但有一說一,非高峰期,美國公路的駕駛體驗,遠比中國好。美國的停車位也遠比中國友好。

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私家車一年開五六萬公里,稀鬆平常,而中國的私家車很多一年都開不了1萬公里,我上次去做保養,遇到一個車主,一年才開2000公里,他說,平時不開車,也就周末出去玩才開。

在中國的大城市,上下班開車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而且市中心停車費越來越貴。要在市中心上班地點附近,擁有一個停車位,很不容易。中國放開油價,政策邏輯大概是,鼓勵全民買車,刺激消費,買了之後最好都別開,留在家裡當工藝品欣賞。這一點,與日本不謀而合。

計程車價格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2022年6月23日,美國波士頓,如果用uber打車,從市中心的市政廳,到10公里以外的居民區,起步價是26美元。

同一天,在中國寧波,用T3打車,從市中心的喜來登到10公里之外的藍青學校,起步價是26人民幣。

相同的距離,價格都是26,不同的是,一個是美元,一個是人民幣。

1990年,溫州計程車的價格是5塊錢,不計里程。2000年,我讀大學時,計程車的價格是10元起步,後來因為油價上漲,還要加燃油附加費。那時候,「的哥」要繳納所謂的份子錢。而最近幾年,網約車崛起,份子錢慢慢消失。現在寧波的計程車起步價是11元,只不過里程縮短到3公里。燃油附加費,現在也沒了。

中國計程車價格的穩定。一方面是網約車的競爭,原來既得利益的客運公司,只能被迫割肉。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計程車的普及,擺脫油價影響。疫情後,我在全國各地打車,90%以上都是電動車,還有一部分是天然氣車,燃油車幾乎絕跡。電價和油價不同,電價幾乎不變,所以計程車也不存在油價上漲的壓力。

查美國物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numbeo.com網站,有中文顯示,非常詳細。

美國的垃圾食品真的便宜,比如麥當勞肯德基,份量大,價格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麥當勞巨無霸指數,在寧波,一個巨無霸套餐,42人民幣,美國西雅圖10美元。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西雅圖物價統計表

以美國人的收入,垃圾食品的購買力遠超過中國,在美國,垃圾食品都是最底層群體的日常食物。在中國,窮人頓頓吃麥當勞,還真吃不起。不過,我們有便宜的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在寧波一碗蘭州拉麵的價格10元。十幾年前,我記得是6塊一碗,疫情之前,大概是8塊。

2019年,我在美國灣區,吃過一碗最便宜的蘭州拉麵,連稅加小費15美元。現在的平均價格是19美元。

美國現在最便宜的生鮮App就是Weee,由三位上海交大校友創立,如今已是美國風頭最盛的生鮮電商。Weee的創業靈感,說來也簡單,就是「全套抄襲」中國前幾年紅火的生鮮團購模式。

我最近用了幾次某團的優選,買菜體驗非常好,價格很便宜,送到小區門口的雜貨店,有空去拿一下就可以。其實,「多多買菜」更便宜,但提貨點離我家太遠,還沒用過。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Weee 和 某團優選

先說美國Weee的價格。

上海青菜900克,3.5美元。

上海菜心900克,4.5美元。

豌豆苗450克,7美元

芥蘭苗450克,4美元


中國某團優選

本地青菜550克,1.5人民幣

新鮮絲瓜750克,5人民幣

牛心菜500克,2人民幣

西蘭花400克,3人民幣

冬瓜1500克,2人民幣

基本上,美國蔬菜價格和中國的差距,就是美元人民幣的匯率差距。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微信搜索小程序 Weee,有中文界面,價格一覽無餘。

某團優選的蔬菜價格,比正規的菜市場便宜,但和路邊攤差不多,在寧波很多老小區的附近,都有自發形成的晨間菜市場,顧客多為本地中老年人,價格非常便宜。

現在我身邊很多人用app買菜,比如「叮咚買菜,盒馬生鮮」,其實這些app的菜價是偏貴的,原因很簡單,這些app賣的主要是服務,而不只是實物。下單後1小時到貨的服務,在國外基本不存在,錢再多,也買不到。中國基層老百姓的物價,和大城市app里送貨上門的物價,完全不同。

寧波一共10個縣級單位,象山縣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縣區。2020年第一季度,象山縣的GDP全寧波倒數第一。即便如此,根據《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中國大陸目前共有2846個縣級行政單位象山屬於中國百強縣,位列第77。2020年,象山縣人均GDP為10.3萬,相當於全中國人均GDP的1.5倍。從這些數據看,象山在全國範圍內,也算比較富裕的地方。

就算是這麼富裕的縣城,其實消費水平,比寧波市中心,還是低了很多。

上次,我們一家三口人,在象山吃了一頓海鮮面,有花蛤鯧魚、大排、熏魚、蝦潺……一共吃了73元。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鮮的鯧魚,殺好、洗好、做好,只要10塊錢一條。在美國吃這麼一頓,加上稅和小費,至少100美元。

小地方的菜價也比城裡便宜,在寧波各種買菜app上的毛豆仁,真空包裝,不太新鮮,最低每150克6塊錢,約20塊錢一斤。而象山菜場里的老太太,毛豆現場手剝,居然只要7塊錢一斤。我買了一把毛豆,電子秤顯示3.2元,老太太笑著說,算3塊錢就好。

中國人最重要的主糧是大米,主流價格依然是10斤30元左右,過去10來年都幾乎沒有漲。

總而言之,這幾年,中國食品的價格是比較穩定的。

上次,我帶我兒子去象山的沙灘玩,他把褲子弄濕了,於是我帶他去縣城買褲子。在象山縣城中心的服裝店,他看上一條運動褲。周圍的顧客正在跟老闆討價還價。就在我構思砍價戰略的時候,老闆指著那條褲子說,這件25!

嚇我一跳,這麼便宜?!我相信,如果換作本地人,這條褲子的成交價,可以更低。從實用性角度來說,這條25元的褲子,一點都不比200元的Nike運動褲差。很多城裡人驚詫於拼多多的低價,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小城鎮物價,比拼多多更便宜。

美國的奧特萊斯,確實有便宜貨,Coach、Guess、CK、北臉、Polo 之類都比國內便宜得多。但多數商品都是過季的低端貨,除了一個商標,質量、設計,其實還不如國內的自主品牌。

前幾天,我給我兒子在李寧旗艦店,買了一雙運動鞋,連運費只要135元,如果不喜歡,還免郵費退貨。二十幾年前我讀高中的時候,也經常買李寧運動鞋,那時候,99元一雙。也是幾十年沒怎麼變動。

在中國,如果你不講究品牌,有很多實惠的選擇。價格幾十年來,都保持穩定。美國人怎麼買便宜的衣服呢?二手店!對,你沒看錯,美國大城市裡,甚至有連鎖的二手衣服商店,這在中國的大城市,是難以想像的,但美國就有。

我曾經特意開車到洛杉磯市中心的二手店考察過,環境糟糕,燈光昏暗,消費者主要是黑人和拉丁裔。至於價格,平均每件5到10美元,買多了還有折扣。

中國人買便宜貨,可以去拼多多,為什麼美國人只能去二手店?因為美國網路便宜貨不多,主要原因還不是商品本身的價格,而是運費。中國有全世界最龐大、高效、廉價的快遞系統。所以,拼多多上有海量的29元包郵T恤

美國也有包郵,但起步價很高,重量、尺寸都有嚴格的限制。美國全國性的快遞公司就兩家,UPS 和Fedex,還有一家國營的USPS,價格略便宜,但效率更低。而中國的快遞市場群雄逐鹿,有七八家全國性公司。

中國省內包裹,一般2小時內上門取件,普通快遞8元,順豐12元,基本上都是第二天就到。20年前,我讀大學時,快遞費的起步價就是5塊,過了二十年,依然只要8塊,這簡直就是奇蹟。

原因大概有兩個,首先,自動化分揀提高了效率。其次,豐巢之類的終端設備普及,提高了快遞員的派送量。別小看豐巢這類設備,在國外都是奢侈品。

這一波油價上漲,美國的快遞費也水漲船高,和中國的價格差距越拉越大。我查了一下,果然比我以前在美國的時候,貴了很多,已經到了非常離譜的程度。

比如一個加州的省內包裹,重量為0.5公斤,從Daly City到Buellton約472公里,差不多就是寧波到南京的距離,我們的快遞隔1天到,上門取貨,只要8元人民幣。 而在美國,價格令人咋舌, 根據美國快遞費比較網站coolparcel.com的數據。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隔1天到,Fedex最便宜52美元。這價格,是中國同行的80倍!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隔2天到,UPS 最便宜11.53美元,速度慢了1天,價格貴了10倍。

比較中美兩國快遞市場的時候,我非常疑惑,一個號稱完全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形成了低效的寡頭壟斷。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卻競爭激烈,模式不斷創新,高效運行。

房價不在通貨膨脹計算範疇之內。水電氣的費用,也是將近20年沒有漲,電費大約5毛一度。天然氣依然是3塊錢一立方,我們三口人,一個月洗澡做飯,平均也就40元。水費好像是漲了,但用量少,水費和氣費差不多,也是每月40元左右。具體數據我就不顯示了,總之,過去幾年都沒什麼變化。全國各地應該也差不多,原因是,在中國,水電氣都是國企運營,由國家控制。而在單純的市場經濟,都是隨行就市,通貨膨脹直接傳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另外,鐘點工的價格漲幅的確不小。2006年的時候,還只要10元每小時,現在要40到50,漲了至少4倍。但鐘點工在發達國家也算奢侈服務,大部分人都自己動手。

總之,中國2.1%和美國8.7%的通脹率,基本可信。雖然美國通貨膨脹嚴重,但平心而論,美國人的收入也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依然超過我們。但是,這種差距遠不如人均GDP那麼遙遠。如今,中美之間,與其說是差距,還不如說是差異。

總結

通脹大潮來襲,目前世界各國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就是中美。中國有龐大的產能,美國有美元霸權。這個梯隊最有希望撐到最後。

第二梯隊,就是「歐、日、韓」等一批工業化國家,他們依然掌握了一批高附加值產業。通脹雖然嚴重,但可以基本維持穩定。

第三梯隊,就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既沒有工業產能,也沒有高附加值產業,更沒有美元霸權,只能坐以待斃。比如,斯里蘭卡就已經倒下了。

中國能維持物價穩定的核心要素有2個,首先龐大的工農業產能,其次獨立自主的能源體系。

中國的製造業,雖然還不是最先進,但絕對是最完整。雖然我們還造不了3納米的晶元,但我們可以大量製造質優價廉的常規產品。


中美物價比較,這輪通脹,誰能撐到最後? - 天天要聞

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和西方不同,煤炭依然是我們能源的基石,發電機組,重載鐵路,煤炭開採,建築材料,工程設備,一條龍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油價上漲,對我們有影響,但遠不如其它國家那麼大。

另外,正因為我們石油對外依賴大,所以,我國特別重視新能源的發展,如今,中國已經是這個地球上的新能源產業的壟斷者。

我們生產了全世界60%的新能源轎車,90%的新能源大巴車。

以太陽能發電為例,中國硅料、矽片電池片、組件佔全球的產量佔比分別達67%、98%、83%和77%,幾乎處於全面壟斷地位。

至於風力發電,到2022年,中國的裝機容量,幾乎佔了全世界的一半,難怪連特斯拉的馬一龍也發文說:似乎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不管你怎麼看中國,這都是一個事實。

這些供應鏈控制在自己的手上,才能掌握定價權。在全球通脹的條件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很難做到物價穩定,但我們基本做到了。

2019年10月,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地鐵公司把票價提高了30比索(摺合人民幣3毛),結果引發了大規模的「集體散步」和「零元購」活動。10月25日,參與人數已超過100萬,危機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並演變為一場騷亂。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智利已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卻被區區「3毛錢」驟然壓垮。

接下來幾年,俄烏戰局不定,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導致的通貨膨脹,將席捲全球,第三世界很可能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