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2022年09月29日03:57:53 熱門 1749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關注

魍港即蚊港,康熙《諸羅縣誌》卷首地圖繪出蚊港,在八掌溪口,其東南還有井水港、鹹水港,鹹水港南有鹹水港街,即今台南市鹽水區,其北有井水港村,今鹽水區南有番子寮村,又名歡雅,即閩南語番仔的諧音,此地既然是原住民村落,但是居然不見於康熙《諸羅縣誌》地圖,但是圖上的鹹水港街南面有個大奎壁村,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圖一0 《福爾摩沙與漁翁島圖》局部

此村應即番子寮的原地名,所以《諸羅縣誌》卷二《街市》說:

鹹水港街,屬大奎壁庄,商賈輳集,由茅港尾至笨港,市鎮此為最大。

鹹水港街原為大奎壁庄地,現在的鹽水區在乾隆四十六年建有奎壁書院。在清代中期,此地還很繁榮,有「一府二鹿三艋鉀四月津」之說,月津、月港即鹽水港別名,林衡道採集的傳說表明鹽水鎮舊名大龜肉,此名即和奎壁有關,因為奎壁即《隋書》所說的句鼊(蠵龜)。這個大奎壁,傳說正是林道乾的活動之地,《諸羅縣誌》卷十二《外紀》說:

陳小厓《外紀》:明海寇林道乾為俞都督大猷所追,窮竄台灣,勢蹩。恐不能據,以酒食紿諸番,醉而殺之,有闔社無噍類者,取血調灰以固船,乃航於遙海。大奎璧劈破瓮(諸羅地),是其故穴。或雲到崑崙,不知所終。郡志:道乾遁占城,今尚有遺種。

這裡說林道乾在大奎璧村殺害原住民,可能表明林道乾和這裡的原住民有衝突,但是他的主要目的一定是奪取遠航的物資,而不太可能是要原住民的血。這說明林道乾活動的魍港就在八掌溪入海口附近,這裡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所以成為漢族漁民的活動區。魍港最大宗的出產是烏魚。1633年12月31日,有兩艘中國船從魍港來到熱蘭遮城,繳納1000條烏魚為什一稅。[1]烏魚也是後來北港開發的基礎。魍港還有其他水產,《諸羅縣誌》同篇說:

紅蝦,夏肥,膏貫脊至尾,清脆悅口,色亦佳,宜丸,宜脯,大者作對,陳小厓擬之「霞膚雪肉」,良然。

茅港尾、蚊港多蟳,大而肥美,膏踰於肉,色如朱。

蚊港(魍港)南面不遠就是急水溪,光緒五年(1880年)出版的《台灣輿圖》的《嘉義縣圖》的急水溪入海口是紅蝦港,即今台南市學甲區的紅蝦港村,其西即北門區的南鯤身村,原為海中沙洲,如同台南市外側原有一鯤身到七鯤身,在八掌溪入海口,原有南鯤身、北鯤身、青鯤身,南鯤身與青鯤身之間還有北門嶼,康熙《諸羅縣誌》卷七《水師防汛》說:

蚊港,在縣治西南六十里,港口為青峰闕、猴樹港、鹹水港、茅港尾、鐵線橋、麻豆港等處出入所必由,港在青峰闕之內······內分北門嶼,在蚊港青峰闕之南,有小港,可停泊取汲之所。南隔馬沙溝沙線六里······馬沙溝,與北門嶼斜對,沙線水淺,止可取汲,南隔青鯤身沙線三里······青鯤身,南隔鹿耳門水程二十餘里,止可取汲。

康熙二十三年設蚊港汛,光緒《台灣輿圖》的《嘉義縣圖》(圖一一)將其標在八掌溪口,但是有學者在轉繪為現代地圖時,誤把此地畫在嘉義縣東石鄉南部的朴子溪口,其實原圖的蚊港汛緊鄰番仔寮,其外是青鯤身、南鯤身、青峰闕,此圖把這三個島和馬沙溝畫成東西平行,這是不對的。其實《諸羅縣誌》卷首的地圖顯示,南鯤身南面是青峰闕,而青峰闕南面是北門嶼,即今北門區所在,北門嶼南面是馬沙溝,即今將軍溪口的馬沙溝,再南才是青鯤身,這一條沙洲連為南北一線。所以清代的麻豆港也由蚊港出入,但是在明朝,麻豆溪等還是直接入海。根據兩圖,猴樹港即今朴子溪入海口,鐵線橋溪即今急水溪。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圖一一 光緒《台灣輿圖 ·嘉義縣圖》

青峰闕的炮台是荷蘭人所建,《諸羅縣誌》卷十二《古迹》說:

青峰闕炮台,在蚊港口,荷蘭時築,今圮。

卷七《水師防汛》說:

青峰闕炮台,在青峰闕港口之南,港外有南北二鯤身沙線,港水東入蚊港,為縣治以南第一扼要之地。荷蘭時築,制略如城,中有井,今圮。故址半淹于海,故所遺炮為鹹水沙壅,手按之皆如蠹粉,不堪用矣。

青峰闕在南鯤身東南,後被海沙淤積,在今南鯤身和北門之間。據日本人的調查,北門嶼鹽埕庄西鄰之地是青峰闕炮台舊址。但是北門嶼位置靠南,所以青峰闕炮台似應在其北。《諸羅縣誌》的青峰闕炮台在蚊港外的沙洲最北端,再北是南鯤身,所以青峰闕炮台應在北門嶼北部。青峰闕的名字來自青鯤身。

值得注意的是光緒《台灣輿圖》的《嘉義縣圖》在蚊港汛之南有洲北場鹽埕庄,其旁是青峰閣,兩地被畫在港灣內側,和海中的青峰闕不在一起,這應是繪圖錯誤,青峰閣就是青峰闕,讀音接近,鹽埕庄應即今北門區的舊埕。圖上的北門嶼居然被畫到了急水溪南岸的內陸,北門嶼西部的井仔腳今天還在海濱,居然也被畫在內陸,而且急水溪口又有一個井仔腳港。南鯤身西部的蚵寮,圖上也被畫在內陸。這三個地名在圖上的相對位置無誤,是整體誤植。而學甲西部的中洲應即圖上的中社仔汕,學甲西南的苓子寮應即圖上的苓仔寮,兩地居然被畫在急水溪北岸。

青峰闕的炮台其實就是荷蘭人在魍港所築的城堡,《熱蘭遮城日誌》記載,1634年3月30日,荷蘭人在熱蘭遮城的長官和議會決定阻止劉香到魍港,防止劉香等海盜給商人造成恐慌,從而給荷蘭人的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5月13日,有海盜在笨港搶劫,所以荷蘭人派三艘船去尋找這些海盜,聽說魍港灣開始變深,準備勘測是否能在魍港建設堡壘,以防西班牙人南侵。11月9日荷蘭人決定給麻豆社、蕭壠社人發放執照,以免他們騷擾在魍港燒石灰、捕魚與在赤嵌耕地的中國人,因為這些人是為荷蘭人服務的。

魍港是石灰產地,所以在今北門區之東還有個灰窯港村,此地應和魍港的石灰業有關,可能就是那個石灰島。在荷蘭人到魍港之前,魍港就有很多中國人,所以荷蘭人才要中國人離開。是中國人最早開闢了魍港,他們在魍港的漁業、商業、製造業都是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的。因為魍港是中國人最早開闢的聚落,所以有建造房屋的需求,成為工匠集中之地。1637年以後,荷蘭人無數次從魍港運石灰到熱蘭遮城。魍港堡壘建好,中國人在城外辛苦工作,但是經常有魍港燒石灰的中國人被Vavorolan人攻擊的報告。10月25日,荷蘭人決定調集麻豆、蕭壠、諸羅山、目加溜灣等盟友的軍隊,出征Vavorolang,31日,回到寬闊的魍港內灣,11月1日出海到達大員。11月16日,被Vavorolang人俘獲的8名中國人被釋放。

魍港還是鹿皮的集散地。據《熱蘭遮城日誌》記載,早在1633年3月13日,就有中國海盜船隻從台灣南部去北部,準備搶劫在魍港、二林、馬芝遴社(今彰化縣鹿港鎮)等地收購鹿皮的中國船隻。1635年6月27日,三艘中國船從魍港運了10000張鹿皮到熱蘭遮城。1638年1月23日,荷蘭人貼出告示說在大員、魍港有檢查員對運往中國的鹿肉稱重,徵收什一稅。正是因為魍港資源豐富,又扼守大員灣北部的第一個河口港灣,所以荷蘭人要在此建城。

魍港作為一個港灣,指的是南鯤身、北門嶼到鹽水區之間的海域,現在都已成陸。魍港作為一個漢族人開闢的村落,在今北門附近,荷蘭人建立的堡壘也在這裡。荷蘭人建城往往在突出的海岬,比如熱蘭遮城在一鯤身,天啟年間在澎湖所建之城在風櫃尾。

荷蘭人在建造堡壘之前曾經剷平沙丘,這使堡壘所在的沙洲地基不穩。其實荷蘭人的遭遇,可能就保存在南鯤身的傳說中。1970年在南鯤身搜集到一則傳說,說南鯤身的著名廟宇代天府曾經在清代遷移,因為荷蘭人竊取了鄰近石井侖的烏金石和南鯤身的白馬鞍藤頭,烏金石是避水珍寶,任有多大潮水,不能衝垮,白馬鞍藤頭也是稀世珍寶,它們被荷蘭人竊取之後,海潮衝垮沙洲。直到嘉慶年間,才改建此廟於桄榔山,又名虎峰,即今廟址。所謂荷蘭人竊取珍寶,可能就是指荷蘭人挖去沙丘,總之在明末清初此地的海潮確曾沖毀沙洲。

南鯤身代天府是台南著名大廟,建時很早,供奉五位王爺,所以今日南鯤身、北門之間還有王爺港,此地也有福建沿海送王船的習俗。魍港、王爺港讀音較近,不過魍港一名可能和王爺無關。

魍港距離原住民村社集中的大員灣一帶不遠,但是和麻豆社、蕭壠社之間又隔著急水溪和將軍溪,林鳳、林道乾等人在此活動,既可以保持和原住民的交流和貿易,又和原住民集中的台南市地區保持一定距離,使得聚落不會受到原住民的侵擾。

三、台灣南部地名

(一)加老灣

加老灣有一個巨大的河口,應是台江內海,現在已經淤積,在今台南市中心(圖一二)。1628年12月27日,荷蘭牧師甘迪留斯的記錄說,荷蘭人熟悉的部落中有目加溜灣(Backeloan),加老灣可能是省譯。陳第的《東番記》說:

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幫坑,皆其居也。斷續凡千餘里,種類甚蕃。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圖一二 北港、大線頭、魍港、加老灣位置示意圖

(二)小溪水、小溪水

加老灣所在河口之南,隔一個海灣有一個河口,標名小溪水(圖一三)。再向南又有一個河口,也標名小溪水。

加老灣南的海灣,即今高雄市北部的海灣,南部的河口在今高雄市南部,即今高雄、屏東之間的下淡水溪,又名高屏溪。陳第《東番記》把高雄北部的海灣稱為堯港,把高雄稱為打狗,下淡水稱為小淡水。再向南的小溪水,即《東番記》的雙溪口,即今屏東縣的東港溪。東港溪口緊鄰高屏溪,所以高屏溪又名西溪,東港溪原名東溪,中間是雙溪口。

(三)茭丁港

南部的小溪口南岸有茭丁港(見圖一三),此地應為清代的茄藤港,因為海茄苳(Catia)得名。海茄苳見於台中以南的海岸,是一種紅樹林,不是中國大陸南方常見的喬木茄苳樹。茄苳可譯為加呈,高雄市茄萣區原名是茄埕田,也是源自海茄苳,台灣南部沿海的類似地名很多。茄苳、茄藤、茄萣、茄埕、茭丁的閩南語讀音相同,茭丁港也即陳第《東番記》的加哩林,加里林就是海茄苳紅樹林(圖一四)。呈、里形近,所以訛為加里。因為漢族人翻譯外族名詞時喜歡加個口字,所以又被寫成加哩。

茄藤港在今東港鎮與南州鄉交界處,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鳳山縣採訪冊》丙部《港澳》記載:「東港······在港東里,縣東南三十里······南平港······舊志作茄藤港。在東港東里,縣東南三十三里。」茄藤港在東港東南三里,此處原屬原住民茄藤社。南平港在今南平里,有金茄萣港的傳說。此港介於雙溪口與林邊溪之間,因其南有沙汕,也是一個良港。乾隆初年有泉州之陳、蘇、洪、李、庄五姓到茄藤港,開墾大潭新莊、下廍庄、三叉河庄,在今大潭裡、下廍里、三西里。緊鄰其東的南州鄉萬華村即茄藤社,萬華是閩南語番仔的雅化。其東南的佳冬鄉源自茄苳腳,是同源地名,不是茭丁港。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圖一三 《福建海防圖》中德小溪水、小溪水、茭丁港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圖一四茭丁港(加里林)位置圖

2008年牛津大學包德林圖書館發現了一幅明末閩南商人繪製的大型東方航海圖,圖上的台灣島僅有北港、加里林兩個地名。加里林就是加哩林、茭丁港。前人考證這幅明末航海圖上的加里林,因為沒有對照《東番記》與《福建海防圖》,所以沒有得出正確的結論。而《福建海防圖》台灣南部名為港的地名僅有北港、魍港、茭丁港,正是因為這三個港是漢族人活躍之地,所以稱為港。

陳第《東番記》有加哩林(茭丁港),但漏記重要的北港,《福建海防圖》有北港、魍港、茭丁港。牛津大學藏圖有北港、加里林(茭丁港),沒有魍港,不知是因為魍港已經衰落,還是因為魍港附近原住民太多,或是因為荷蘭人佔據台南與魍港,所以圖上不畫魍港(圖一五)。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圖一五 牛津大學藏明末閩商航海圖中的台灣

(四)沙馬頭

再南部有一個港灣,南部有沙馬頭。此港灣即台灣島最南部的海灣南灣,沙馬頭是台灣島最南部的鵝鑾鼻。光緒二十一年《恆春縣誌》卷一五《山川》說:「鵝鑾鼻,舊名沙馬崎。」此名在明代就有,《順風相送》出現沙馬頭3次,沙馬歧頭2次;《指南正法》有沙馬岐頭4次,其中2次是沙馬岐頭門。沙馬應即沙漠,漠的古音是mak,在澎湖縣望安鄉將軍澳嶼西南角也有一個砂莫時,應即沙漠嶼。鵝鑾鼻一帶海岸多沙,南有白沙鼻,西有砂島,東有風吹沙景觀。

結論

這幅明代萬曆時期繪製的《福建海防圖》不僅畫出福建沿海,還畫出台灣島和菲律賓、沖繩等地,說明那時的福建政府對台灣島、菲律賓、沖繩已經非常熟悉,而且已認識到台灣在福建海防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福建海防圖》不僅標出台灣的22個地名,而且分布在台灣本島及附屬島嶼。有2個地名在花瓶嶼黃尾嶼,另外20個地名分布在台灣島最北的基隆到最南的鵝鑾鼻。這些地名均勻地分布在基隆、台北、桃園、苗栗、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10個縣市,完整地畫出台灣島的西部海岸。這說明當時福建水師對台灣島的測繪非常完整,明代中國人對台灣的認識絕非模糊不清或片段零散。釣魚島在花瓶嶼與黃尾嶼之間,圖上畫出花瓶嶼與黃尾嶼,說明整個釣魚島列島都屬於明朝管轄。

明代《福建海防圖》上標出的20個台灣島地名涉及自然山水、原住民村社及漢族人活躍港口,還有漢族人捕魚的漁場,說明福建人在台灣非常活躍。正是因為福建漁民、商人在台灣非常活躍,所以福建水師才能繪製出如此精確的《福建海防圖》。圖上的很多地名沿用到清代甚至現代,這說明來自大陸的漢族人在明清時期開發台灣是一個連續的歷史進程,沒有因為荷蘭及西班牙人佔據台灣而中斷。

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下) - 天天要聞

文章作者:周運中

文章來源:《國家航海》2015年 第4期

選稿:何鉑羽

編輯:劉言

校對:周辰

審訂:張純瑜

責編:劉言

(由於版面有限,文章注釋內容請參照原文)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