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張翰新劇《東八區的先生們》一夜之間在網站上無法看到全集,只有花絮。該劇自開播以來,因為出現張翰疑似對女演員咸豬手畫面、劇情懸浮、台詞涉嫌性暗示、物化侮辱女性等爭議情節,引發多輪輿論負面評價。
一夜之間,曾經一度霸屏的「霸總劇」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這個鍋到底該誰背?
《逐夢演藝圈》痛失「國產影視劇最低分」寶座
從上架以來就收穫多輪惡評的《東八區的先生們》好不好看,觀眾用分數說明了一切。目前該劇在豆瓣評分低至2.1,超過96%的網友打了1分的最低分。2.1的分數,比之前廣受詬病的《逐夢演藝圈》還低0.1分。
人設和劇情已經被吐槽過了,還是要簡單介紹下:4位男主角人設——30多歲就在研發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的公司負責人,30多歲被評為名校副教授,30多歲當上奢侈品店店長、穿著打扮不俗甚至還被富婆客戶求婚……至於劇情,第一集時就出現了好友結婚,童語等四位男主角竟然是坐著直升機空降現場的場景,現場伴娘則是膚色各異的外國人,婚禮後的派對地點在泳池。有網友感嘆,編劇這是懸浮到外太空了。

豆瓣評分2.1
從眾人追捧到口碑暴死,「霸總劇」都經歷了什麼
「霸總劇」專業戶演的劇遭到如此差評,「霸總劇」已經不香了嗎?早在20年前,這種類型劇可是風靡全國。
從2001年,現象級劇集《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開始,影視劇中的「霸總」層出不窮,《鑽石王老五的艱難愛情》《來不及說我愛你》《錦繡緣之華麗冒險》等作品培養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國產「霸總」。
先說鼻祖《流星花園》,豆瓣評分8.2,當時的盛況不少80後、90後都有記憶。出入有人喊「少爺」,張口閉口「你們這些平民」,四個風格各異的男主迷倒了幾代人,道明寺人氣最高。主角F4和大S因此飛升,20年後仍有紅利,言承旭和吳建豪分別參加了團綜《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一季和第二季,仍舊有不少擁躉。
有了《流星花園》在前,像《下一站,幸福》《泡沫之夏》等再出現這類霸道爆表的「少爺」,已經不足為奇,但女主人公似乎在層出不窮,互相內卷誰更窮,誰更慘。
此後,翻拍版《一起來看流星雨》評分則低至5.6,巧合的是,這部劇也是張翰主演。這部劇出了著名台詞「有錢長得帥是我的錯嗎?」以及著名的「端木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梗。
在當年的大熱「霸總劇」《杉杉來了》中,封騰的著名台詞至今仍被津津樂道:我要讓整個世界知道,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不過,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還不錯,有7.6分。男主張翰,「霸總劇」的老熟人了。
有媒體進行過分析,「霸總劇」雖備受觀眾及行業推崇,口碑卻一直處於割裂狀態。根據FUNJI娛樂數據服務2020年的統計,只有10部華語「霸總劇」的豆瓣評分在7分以上,2019年之後的作品則只有《半是蜜糖半是傷》及《我,喜歡你》兩部。

當年風靡的F4
「霸總劇」的正確拍攝方式:用點心,別油膩
隨著女性觀眾們的審美口味和戀愛觀念雙雙改變,大家厭倦了「女人,你要聽我的」的套路,開始欣賞更為多樣化的情感關係。
早在兩年前,就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只要對愛和完美的需求存在,「霸總劇」就還會存在。行業和觀眾都不會放棄「霸總劇」,但必須以人物形象豐滿、細節刻畫細膩、劇集不斷進步、創新為前提。創作者要用一件更實在的「皇帝的新衣」,去滿足觀眾的幻想以及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慾望。
今年也不是沒有人氣口碑都出圈的劇,其中一些劇的男主設定也可以說是「霸總」了。比如《蒼蘭訣》,這部劇的基本走的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套路。「月尊」東方青蒼和單純善良身份低微的小蘭花。《蒼蘭訣》示範了面對當下的觀眾如何有效地講愛情故事:愛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彼此保護。與其說《蒼蘭訣》的「爆點」在於又塑造了一個「霸總」男主,不如說編導選擇講好一個愛情故事。
另一部大熱劇《夢華錄》,有觀眾說男主顧千帆就是穿了古裝的「霸總」。但這部劇背景雖然在宋代,但對於女性友誼的書寫,以及對男女愛情觀的呈現,都是對時下熱點的一種回應,熱度相當驚人。
《星漢燦爛》的男主設定也帶有「霸總」成分,但在女主設定上就反套路,不傻白甜,也並不依附於強大的男主生存。
業內人士:觀眾在進步,別把他們當傻子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東八區的先生們》反映出的問題,已經在業內引起了警惕,這部劇不管是製作水平還是其價值觀,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即使在大結局後從視頻平台下架,也並不讓人奇怪。「故事胡編亂造,沒有生活的人物,只會談情說愛享受的生活。這樣的劇就不應該播出。」一位業內人士坦言,《東八區的先生們》這樣的劇給創作者們提了一個醒,製作影視劇千萬不要敷衍不要糊弄,觀眾和市場不能也不應該容忍這樣的作品出現。
有媒體評論,很難說,眼下「霸總劇」流行的社會土壤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其依舊成為一些群體滿足其心理需求的一種選擇;但該劇的口碑遇冷——創造了豆瓣平台的最低評分記錄——足以說明,其陳舊的性別觀念,那些物化、貶低、羞辱、操控女性的敘事是多麼不合時宜。
觀眾的審美在不斷轉型,包括性別觀念在內的社會文化也在不斷變遷,創作者固執於自己腦中離奇誇張的想像,而不抬頭看看周遭的現實,那麼整合出來的幻想與慾望圖景就難逃尷尬。不過,該劇的被群嘲也說明,對於我們曾擔憂其趣味的文化產品,雖然無法被「消滅」,但受眾的對抗解碼自會消解其意義。
正如媒體評論那樣,《東八區》的「翻車」提醒娛樂圈的部分從業者,不要把觀眾當傻子,流量永遠不能替代口碑,依靠實力和誠意才能真正贏得尊重。
綜合自中國青年網、 紅星新聞、新周刊、中工網、新浪新聞、網易浪潮工作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