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2022年07月15日12:34:24 熱門 1062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來源:瞭望智庫 作者:陳忠海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大家普遍提高健康生活意識的同時,「分餐制」作為一種健康的飲食風尚也漸漸被人們所關注和接受。

一直以來,相比西方的分餐制,中國人更習慣聚餐。呼朋喚友圍坐一桌,擺上好菜好酒,大家舉筷分享美食、舉杯暢飲美酒,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但實際上,在有史可查的5000年里,分餐制至少統領了中國3500多年。

那麼,我們的先人為何要分餐?後來,又是什麼原因讓分餐制敗給了聚餐呢?曾佔據大半中國信史的分餐制會捲土重來嗎?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2020年4月1日,北京海淀區的一家購物中心內,餐飲企業開始有序恢復營業,通過提供消毒液、控制店內就餐人數、使用分餐擋板等多種防控措施。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2020年3月21日,在吉林省琿春市一家冷麵店,堂食開放後,店面格局由原來四人一桌調整為兩人一桌。

1 食物匱乏,只得分餐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往往幾十個人結成一個群體,共同生活和勞動,主要靠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

那時,「吃」是人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正如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指出的那樣:

「他的夢境里是食物,記憶里是食物,思想活動的中心是食物,感情的對象是食物。他只感知到食物,只想獲得食物。」

因為得到的食物非常有限,為保證群體里每一名成員都能生存下去,我們的先人只得把食物平均分成若干小份,一人一份。

這種生產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也滿足了人們安全方面的需求,集體勞動、統一分配更容易讓人們產生相互信任、互相依存的心理。

再加上當時居住條件簡陋,沒有什麼像樣的食器,大家拿到分給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後,一般是找個地方站著或坐在地上吃,沒什麼講究。

分餐制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

新石器時期結束後,人類進入到青銅器時代,生產力得到較大發展,剩餘食物增加了,餐具也有了許多革新,但人們仍然實行分餐而食的辦法。

當時有一種很常用的食器叫做鬲,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上面有2個耳,下面有3個中空的足,這樣的造型便於在火上燒煮加熱,是人們生活中的必備器具。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三足鬲

從考古發掘出土的實物看,鬲的容量通常都不大,所盛食物往往只夠一人一餐,這說明當時人們仍採用分餐形式。

與鬲形狀有些相似的另一種食器是鼎,一開始也是2耳、3足,主要用途是烹制和裝盛食物,在造型、材質、製作等方面要講究得多。

【註:據《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大盂鼎

鼎的大小、圖案以及擁有數量的多少顯示了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從單純的食器演變為一種身份的象徵,成為一種禮器。

卣、罍、彝等酒器同理。

2 階級需要,傢具使然

進食者一般端坐在鋪於地面的席子上,上身挺直、雙膝著席、臀部挺立或壓在雙腳上。主人與賓客通過方位、座次區分身份、地位,每個人面前擺著各自的食物,一人一份。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壁畫中的古代分餐制

這種充滿儀式感的進食方式,非常符合進入階級社會後人們區分尊卑貴賤的需要,即儒家提倡的「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不同身份的人,面前擺放的食物種類和數量並不一樣,所用的食器也不一樣。比如:

君臣共食時,「天子九鼎八簋, 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長幼共食時,「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

賓主共食時,「主人者尊賓,故坐賓於西北,而坐介於西南以輔賓。賓者,接人以義者也,故坐於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於東南;而坐僎於東北,以輔主人也。」

【註:簋、豆,與鼎一樣都是食器。】

實行分餐制,還與當時的傢具密切相關。

椅子這種坐具出現得比較晚,在其出現併流行之前人們通常席地而坐,「席」是最常見的坐具。近代學者尚秉和在《歷代社會風俗事務考》中認為:「古器用不備,皆坐於地上,而籍以席。」

【註:據《漢語大字典》,席,坐卧鋪墊用具。由竹篾、葦篾或草編織成的平片狀物。】

現在說的「宴席」是由「筵」「席」發展而來的。「筵」是類似於「席」的東西,不同的是,「筵」比席大,一般鋪在「席」下。

【註:據東漢鄭玄的解釋,筵亦席也。鋪陳曰筵,籍之曰席。筵鋪於上,席鋪於下,所以為位也,按筵大於席,盡鋪地上,使無隙地以為潔。】

這些器具是當時人們用餐的「標準配置」。沒有椅子,只能席地而坐;沒有桌子,只能用低矮的小食案。在這樣的情景下用餐,想多人圍攏一起聚餐,並不方便。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當時人們的服飾也決定了要實行分餐制。

魏晉以前,普通人常穿的衣服是絝或袴,是一種沒有襠的褲子。上衣則通常是長袍廣袖,這類服飾更適合席地而坐。

3 被分餐制改變的歷史

史書中記載了許多關於分餐制的故事。

史記·孟嘗君列傳》講述了一個分餐制引發的「血案」。

作為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對投奔他的門客非常好,手下數千名食客平時和自己吃的食物沒有兩樣,這種平等在等級森嚴的當時是相當難得的,因此很得人心。

有一回,一位新來的俠士發現孟嘗君在宴會中擋住了燈光,心裡打起了鼓——領導搞特殊待遇,吃小灶,故意不讓人看見。

越想越氣,於是,他怒氣沖沖地離席而去。

孟嘗君表示這鍋不能背,親自向這位愛生氣的大俠解釋,並給他看自己這份飯菜,果然,與大家的沒有絲毫不同之處。

結果,這位老兄羞愧難當,拔劍自刎以謝罪。

想像一下,如果大家是在一張桌子前用餐,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自殺事件也不會發生。

我們熟悉的「鴻門宴」(出於《史記·項羽本紀》),正是因為實行分餐制,范增才有可能設下「項莊舞劍」這個殺局——項羽、范增、劉邦張良等人按身份分坐於不同方位,中間有空地;如果他們幾個人當時圍在一個桌前吃飯,項莊就沒有發揮的空間了,勉強做局還可能誤傷自己人,得不償失。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鴻門宴

分餐制也給孝順父母的清貧官員提供了方便。

《陳書·徐孝克傳》記載,南陳大臣徐孝克每次陪皇帝侍宴,沒看見他吃什麼,席散時他座席前的食物卻少了很多,陳高宗詢問中書舍人管斌是怎麼回事。

於是,管斌留意觀察,發現徐孝克偷偷把食物塞在寬腰帶內,待宴席結束後,拿回去給母親吃。陳高宗得知此事頗為感慨,下令給有關管事人員,以後宴會上凡擺在徐孝克案前的食物都可由他「打包」拿回家。

著名的「舉案齊眉」也來自分餐制。

《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隱士梁鴻由太學畢業,還鄉後,娶孟光為妻,夫妻二人後轉徙至吳郡,靠幫工維持生計。梁鴻每次幫工回來,孟光都為他提前準備好食物,並將食案舉至額前,捧給丈夫,以示敬重。這就是「舉案齊眉」的典故,成為夫妻相敬如賓的千古佳話。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東漢壁畫夫婦宴飲圖

孟光所舉之「案」,就是當時常見的小食案,與餐盤不同,這種小食案有足,可放在地上或席上,用餐時一人面前一案。

【註:據顏師古《急就章注》,無足曰盤,有足曰案,所以陳舉食也。】

4 魏晉亂世,一個重要轉折

魏晉以後,戰亂頻繁、社會動蕩,傳統儒家學說受到玄學等的挑戰,傳統的等級、禮制等觀念出現逐漸淡化的傾向,這些變化投射到社會生活中,引發了習俗的變革。

另外,魏晉以後,各民族發生碰撞和交融,文化相互融合,服飾、傢具、食器等也不斷創新,為聚餐制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南北朝時,大量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帶來了「胡服」。與漢人傳統服飾不同,胡服袖子窄、緊身、圓領、下開衩,更適合活動,用餐時也不會像「長袍大褂」那樣容易碰翻食盤、沾上油污。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胡服示意圖

除了胡服,「胡床」也大量普及。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胡床是可摺疊的輕便坐具,類似於「馬扎」,本是游牧民族常用器物。《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漢靈帝劉宏「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京城中「貴戚皆競為之」。

由胡床進一步演化改進,出現了凳子、椅子。敦煌第285窟西魏壁畫中,菩薩坐在帶腳踏的一把扶手椅里,這把椅子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傢具史上第一把扶手椅。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敦煌285窟西魏壁畫·帶腳踏的扶手椅

胡床剛引入時,食案還比較矮。河南出土的東魏石刻《胡床圖》中,人在胡床上翹腿而坐,面前放著食案,但胡床比食案高很多,進食時,需俯下身子才能取到食物,實在難受!

於是,高足傢具出現了,最常見的就是桌子。敦煌第85窟唐代壁畫中,一位屠夫在切肉,肉放在一張高足的桌子上,只是這時期桌子四腿較粗,造型簡單。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敦煌第85窟唐代壁畫·楞伽經變之屠宰

越來越隨身、簡便的衣服,更實用且美觀的桌椅傢具,大大提升了人們用餐舒適度,同時也更有利於聚餐。

道理不難理解,使用新式傢具之後,如果還沿用分餐制,每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不僅浪費傢具,而且佔據了很大空間,也不熱鬧。就這樣,人們逐漸聚攏在一張桌子邊吃飯。

嘉峪關出土的魏晉墓室磚畫《宴飲圖》中,2個人圍著一個食案相對而食,另一幅《宴樂圖》中,4個人並列坐在一個長方形大食案的一側,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用餐,反映的都是分餐制向聚餐制過渡的情形。

5 經貿繁榮,大家愛聚餐

到了唐代,聚餐制越來越受歡迎。

隨著社會趨向穩定繁榮,物資越來越豐富,不必再憂心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唐朝人開始關注生活質量。

首先,要吃得開心。

聚餐制更有利於營造歡樂氣氛,有利於人們的情感交流。對於許多飲宴活動,交際比享用美食更重要,聚餐制無疑順應了人們的這種需求。

其次,要吃得豐富。

早前食物種類較少,分餐也分得容易。得益於經濟和貿易的繁榮,食材和菜肴品種越來越多,如果仍採取分餐制,難以滿足唐朝人的胃口。

比如,10個人吃15道菜,聚餐一張桌子擺出15個盤子,各自取用,就能保證每個人吃到相同品質的菜品;若還分餐就很難辦到,要想享受同樣種類的美食,至少得動用10倍以上數量的餐具,試想一下10個人被150隻盤子包圍的場面,這得需要多大面積!

在這種情況下,聚餐制越來越普及。

唐代韋氏墓壁畫《野宴圖》中展示的就是聚餐的場景: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置一方形高足大桌,食器全放在這張桌子上,9名男子坐在高足的凳子上,分3面圍桌邊而坐。

當然,變化不是瞬間完成的,唐和五代時期,分餐制並未完全消失。

南唐畫家顧閎中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韓熙載和其他4名官員一邊聽琵琶曲一邊宴飲,其中有一大一小2個食桌,韓熙載和3名官員圍坐在大桌旁,另一名官員則獨自坐在小桌旁,分中有聚、聚中有分,體現出用餐方式正處於變化和過渡當中。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宋朝以後,聚餐制逐漸定型。

椅子、桌子等聚餐用的傢具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考究,桌子的高度已經超過人們垂坐時膝蓋的高度,這樣以來人們進食時就可將腿放在桌子下面,從而縮短了人與食物的距離。

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東京開封府餐館裡擺放的大桌、高椅,人們圍桌進食,這時,經濟又舒適的聚餐制已經在民間普及。在家中用餐,人們也習慣了聚餐的形式。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清明上河圖局部

八仙桌的出現,將聚餐的普及性、便利性又向前又發展了一步。

它造型簡潔、用料經濟,每桌四邊,各邊長短一樣,每邊可坐2人,一桌坐8個人,故得名。

在民間,與八仙桌配套的除椅子外,還有更加節約空間的條凳。眾人圍坐在八仙桌旁,每個人與食物距離相等,更便於安排坐次。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6 疫情警報,分餐制會回來嗎?

明清時期,聚餐制一直是主流用餐方式。

清代出現的「滿漢全席」將聚餐的內容與形式推向了高潮。

近代以後,隨著西方文化和飲食習俗的傳入,人們對究竟哪種用餐形式更科學、更先進進行了思考和討論。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比如,20世紀30年代,一些中國知識分子更加關注西方衛生方面的知識和做法,他們通過書籍、報刊向民眾普及有關知識,讓民眾了解人的津液與疾病傳染之間的關聯性,主張借鑒西方分餐制的做法,恢復唐宋以前中國人分餐制的傳統。

有人在報刊上列出當時中國人的11種不衛生習慣,其中就有「共食」一項,認為這是當時傳染性很強、人人談之色變的「肺癆」主要的傳染渠道之一。

站在科學衛生的角度看,這些認識有一定的道理。眾人圍著餐桌,用各自的餐具直接拿取食物,必定會出現「津液交叉」的情況。有的主人為表示熱情好客,還用自己的筷子為客人夾菜,又加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實行分餐制,可以有效降低消化道和呼吸道交叉感染。

但是,近代以來關於分餐制與聚餐制的多次討論並沒有動搖聚餐制的地位,人們至今仍然習慣於聚餐的形式。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2020年3月26日,在山東濟南的一家酒店,工作人員為客人提供分餐服務

由聚餐制改為分餐制,除了人們思想觀念、生活習慣要改變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在一些大型餐廳,分聚制、自助餐等形式更容易實現,對眾多中小型飯館來說,實現分餐制必須增加餐具,要增加相應的服務成本和餐具損耗成本。

許多中餐館主要就餐場所是一個個包間,裡面圓桌圍坐,更適合聚餐,如果改為分餐制,需要對用餐環境進行一定改造。

還有,中餐講求色、香、味俱佳,講究整雞整魚燒制,有的菜品還有典故與歷史,不利於分成小份,硬要「化整為零」,還需要進行有關飲食文化以及烹飪技術方面的革新才行。

當然,再難的事,只要具有先進性與科學性,只要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就應該積極嘗試與推行。

在中國曾經通用了3500多年的分餐制,也許還會再流行起來。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中信出版集團為庫叔提供25本《看得懂的金融投資課》贈予熱心讀者。通俗易懂,講述金融、經濟、投資等方面經濟學專業知識,更好地認知世界,講述貨幣金融的核心知識模塊,幫助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曾引發「血案」,為鴻門宴創造機會…統領中國3500多年的習慣要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瞭望智庫/陳忠海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