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2022年07月12日02:39:20 熱門 1446

如果要評選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華語恐怖片,那麼非《》莫屬。

該片在上映前就引發熱議,最初首版預告片上線後,因為太恐怖而被投訴下架。

電影今年三月正式於台灣省上映,口碑炸裂,入圍多項電影節大獎,被譽為:

台灣影史最邪門的電影,沒有之一!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不僅影片口碑不俗,而且票房同樣非常驚人,在台灣上映以來,拿下了1.71億台幣的票房,是今年台灣省唯一一部票房破億的華語電影,同時也是台灣省目前為止的華語片票房冠軍。

相比2021年的喪屍電影哭悲,這部《咒》才是名副其實的叫好又叫座!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按照港台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熱衷於博眼球的做法,《咒》上映期間一直不缺少「觀眾被嚇破膽」的新聞報道,電影上映期間,有媒體報道說:

有觀眾帶妻子看電影,結果在影院妻子因為害怕而將自己的手指給捏到骨折。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影片的話題度和影響力,導致此片公映以來,內地觀眾期待值也被拉滿。

如今這部年度最生猛恐怖片終於上線流媒體,但期待越高導致觀眾失望越大,開分前8.0分,如今已經跌到只有6.9分,很多看完影片的觀眾怒打一星差評。

其最集中的批評在於認為導演戲弄觀眾,竟然在結尾傳播詛咒給觀眾,導致引發爭議,認為看完此片很晦氣,甚至被罵上了熱搜。

本期「新片解毒」就來聊聊這部爭議之作——

《咒》

Incantation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影片由柯孟融自編自導,柯孟融算是台灣影壇的一位新生代導演。

2004年,還在上大學的柯孟融拍攝了一部恐怖短片《鬼印》,在互聯網上創下數十萬的點擊量,讓柯孟融被業界注意,此後柯孟融接連拍攝了幾部短片,入圍了韓國富川奇幻電影展。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導演柯孟融

2009年,柯孟融推出了第一部導演長片《絕命派對》,影片是一部B級犯罪驚悚片,模仿了好萊塢的《電鋸驚魂》、《人皮客棧》等血漿片的風格,在當時恐怖片還比較小眾的台灣影壇引起了一定的關注度,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還有日本人氣女星小澤瑪利亞的出演。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拍完《絕命派對》後,柯孟融得到了導演陳正道的提攜,來內地拍攝了幾部網劇微電影,《末日過後》號稱國內首部喪屍題材的微電影,《率性生活之末日逆襲》和《成人記2》是荒誕喜劇,此外還拍過一部董子健、春夏主演的校園青春片《脫單告急》。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脫單告急》

可惜這些作品都反響平平,對於柯孟融來說只能算是練手,他最熱衷的類型還是恐怖題材。時隔十三年,他才推出了自己導演的第二部恐怖題材長片《咒》。

因為此片大獲成功,導演柯孟融計劃打造一套「一字宇宙」恐怖片,除了開篇之作《咒》外,系列未來還包括:《困》、《偶》、《腌》、《藏》以及《咒2》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根據導演柯孟融的自述,這個系列將以台灣省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恐怖靈異事件為靈感,打造一部類似於溫子仁的「招魂宇宙」一樣的華語新恐怖片宇宙,不得不說這樣的創作野心確實很大膽。

《咒》的劇本前後創作長達5年時間,電影採用偽紀錄片的形式,主題和風格有些類似於去年的熱門恐怖片《靈媒》,都是講述宗教靈異故事,探討信仰與迷信。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靈媒》

但《咒》最大膽的地方在於拍攝手法,沒有採用傳統恐怖片的敘事方式,而是藉助偽紀錄片的形式,並大量運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表現手法,讓主角直接跟觀眾對話,通過鏡頭引導觀眾互動,製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甚至參與其中的代入感和臨場感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近年來,台灣影壇的賣座恐怖電影,幾乎都來自於真實的靈異事件或都市傳說,如紅衣小女孩》、《女鬼橋等等,《咒》的故事取材自台灣省高雄市的一起邪門事件,雖然已經過去17年,但至今被認為是台灣社會最駭人聽聞的恐怖案件之一。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女鬼橋》

2005年,在高雄市鼓山區,有一戶吳姓人家,父母以粗活為生,並育有四個子女,分別從事印刷、護士、餐廳工作。吳家人異常迷信,長期篤信位於楠梓區的一戶住宅式神壇。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當年的二月底,吳家的三女兒拜祭過神壇,回家後突然精神失常,自稱被哪吒三太子附身,並告訴全家人,在台北工作的大姐被邪靈纏身,必須儘快回家才有救。

吳母連夜將大女兒接回家,可女兒回家後卻每晚被噩夢纏身,後來接到一通詭異電話後,開始言語失常,自稱被觀音菩薩附身,並且每天自殘身體。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吳家人篤信神靈,於是去神壇求助,據說得到了神靈的指示,讓吳家人全部變得走火入魔。全家人都開始自稱是神靈附體(父親是玉皇大帝、母親是王母娘娘、長女是觀音菩薩,次女是七星娘娘、幺女是哪吒三太子、兒子是濟公禪師),但六人又互相不承認對方是真正神靈,互指為惡魔裝神弄鬼,家人之間不是互毆就是自殘。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最後全家人認定長女是最大惡靈,因此其虐待囚禁於家中,活活餓死。

在鄰居報案後,事件披露出來,吳家五人堅持聲稱長女是被邪靈附體後體力不支而死,最終警方將吳家五人逮捕。醫師曾經給吳家人做了精神鑒定,認定他們都患有集體性妄想症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電影《咒》的故事大體取材於這一邪門事件,透過主人公李若男的視角,帶領觀眾深入這段恐怖駭人的離奇事件,因為大量第一人稱視角和手持鏡頭的使用,彷彿是觀眾在親生體驗一場驅魔儀式現場直播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電影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強調了影片的互動感,畫面開始於女主角的獨白。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女主角李若男邀請所有人參加一場心靈實驗,畫面是一架循環轉動的摩天輪,和一輛賓士的高速火車,李若男用低沉的聲音告訴觀眾,只要通過內心的想像,就能讓運動狀態的摩天輪或者火車調換方向,從向左到向右,從往前變成往後。

李若男告訴觀眾,只要用意志就可以改變現實,人的意念其實是在悄悄改變世界,這就是所謂「祝福」的原理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如果嚴格來按照科學探討,不停轉換方向的摩天輪和火車,實際上只是利用人眼的視覺信息偏差,不管是「摩天輪」還是「火車」,其實都是一種人眼錯覺。

這種現象還有個學名叫做「馬車輪效應」,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序列圖像中幀率低於輪子的轉動速度。如果不信的話,嘗試將你的眼睛閉上一秒,然後再睜開眼看圖,你也會覺得圖中的摩天輪和火車改變了方向。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以上是按照科學解釋,回到電影劇情。李若男的這場心靈測驗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導演的一種敘事策略,從開場就引導觀眾參與這場視覺實驗,雖然女主角語氣平淡,情節也沒有特別恐怖的地方,但這種細思極恐的感覺,卻是從影片第一幕就縈繞在觀眾的內心裡。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影片正式開始,電影的主要情節,實際上是李若男對著鏡頭講述自己的恐怖經歷,由她發布在網路上的一條視頻,編導顯然參考了近幾年流行的桌面電影的形式。

李若男的講述,是從與女兒朵朵之間的家庭關係開始講起。

蔡亘晏飾演的女主角李若男是一位單親媽媽,在成功治癒困擾她多年的心理疾病之後,把先前送去福利機構的女兒朵朵接回家一起住。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面對許久沒有見到女兒,李若男下定決心想當個好媽媽,為朵朵打造一個能夠安心成長的家庭,因此專門買了一台攝影機,想要拍攝下女兒的日常生活,為母女倆留下未來能夠回味的美好回憶。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為了紀錄母女團聚的生活,李若男幾乎走到哪裡都會拿著攝像機,就算沒辦法手持也會把它放在旁邊拍攝,還要求女兒朵朵也要養成記錄的習慣,連她隨身攜帶的兔子玩偶里也藏著一架攝像機。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編導如此安排,就是為了利用「偽紀錄片」風格,而刻意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界限,讓觀眾得以透過這些主觀視角或在一旁側拍的圖像畫面,清楚看見這對母女倆後續即將經歷的恐怖事件。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起初,李若男悉心照顧女兒,母女兩人相處融洽,然而好景不長,家中開始怪事不斷。某次,女兒朵朵突然讓媽媽李若男幫她趕走藏在天花板的「壞壞」(孩子口中的恐怖惡靈),李若男這才開始懷疑,女兒似乎有陰陽眼,可以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電影由此切入李若男的回憶,採用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敘事方式,講述了李若男發生在六年前的恐怖經歷,她經過多年的精神治療,原本以為那段恐怖經歷只是自己當年心理創傷後的妄想,可如今女兒的變化,卻讓她意識到,六年前的噩夢再度捲土重來。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六年前,李若男和男友阿東,以及男友的堂弟阿原一起,創辦了一個專門探訪靈異事件並揭露恐怖謠言的視頻工作室,類似於短視頻平台的「撞鬼區UP主」。為了博取流量,他們李若男和男友阿東一起,四處探訪鬼屋,尋訪各種怪誕傳說。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按照恐怖片的不變法則,不作就不會死,李若男三人得知了阿東的遠親,住在深山老林中的「陳家莊」,有一座非常邪門被封印的恐怖地道,於是三人便帶著攝影機一起來到了陳家莊。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陳家莊處處透著詭異,當地人似乎異常迷信一個以「大黑佛母」為神祇的秘密教派,陳家人夜夜祭祀、扶乩,並打著雙手反向合十的奇怪手印、念誦意義不明的「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八字咒語,將那條封印的地道視為禁地。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阿東等人並不理解這種宗教儀式,為了調查禁地的秘密,突破層層封鎖,於深夜私自闖入了被封印的地道,結果竟然意外喚醒了沉睡的邪靈,導致阿東當場發瘋慘死,阿原也在逃離的地道過程中發瘋,一出地道也離奇喪命,唯一生還的只有因為受傷而在門口等待的若男。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事後,陳家人為了平息大黑佛母的怒火,立刻火化了阿東的屍體。

「陳家莊」這段情節,可以說是全片最高能鏡頭。從進入陳家莊開始,編導就營造出了一種強烈的詭異驚悚感,無論是離奇特殊的咒語和法印,還是身體寫滿經文的小女孩、地道中的詭異神像,都營造出陳家莊的人們特殊的信仰和儀式背後的神秘感。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進入禁地之後,搖晃的手持鏡頭讓人深怕錯過任何一幕,也讓人難以喘息,明明只是電影情節,卻讓人感覺弄假成真,配合前面所說的打破第四面牆的手法,大黑佛母已經潛移默化存在觀影人的心中,直叫人不寒而慄。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回到故事中,李若男雖然逃出了陳家莊的禁地,卻沒能擺脫邪靈詛咒的陰影,此後凡是看過地道內影像的人,都接二連三死於非命,李若男的父母也在車禍中離奇去世。

自此以後,李若男經受不住打擊,導致精神失常,她在生下了男友阿東的遺腹女「朵朵」後,被法庭裁決失去女兒撫養權,只能將女兒朵朵交給福利機構的義工謝啟明照顧。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經過六年的治療,李若男的精神狀況好轉,終於得到機會將女兒接回家住,本想補償作為母親的愧疚,卻沒想到,女兒朵朵的身上也開始出現被邪靈詛咒的跡象——從一開始在天花板上見到恐怖的「壞壞」,到彷彿精神失常性情大變,再到最後罹患重病,皮膚潰爛、生命垂危。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接下來的劇情不難猜測,作為母親的李若男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化解女兒身上的詛咒。

李若男知道,詛咒的源頭是六年前觸犯的禁忌,才導致她身邊人落得今天的下場。為了救回女兒的性命,她和女兒養父謝啟明求見各路法師高人出手,化解女兒身上詛咒。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全片的劇情走向雖然不難猜測,但電影最大膽的地方是結尾的反轉

電影開場時出現的旋轉摩天輪和賓士火車,看似是李若男在向人們講解「意念能夠改變世界」,但到結尾才揭曉謎底,其實是女主角李若男故意講述給觀眾,讓觀眾參與進來這場祈福做法儀式。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所以電影的謎底到此徹底反轉,可以理解為是一場女主角精心設計的「騙局」

在女兒身心狀況惡化之後,她把先前拍攝的畫面收集,並加以剪輯、包裝、上傳到網路,用述說一段故事的方式,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帶著觀眾理解她的恐怖經歷和悲慘遭遇,藉此引導觀眾一同參與祈福。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而李若男這麼做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人都陷入到大黑佛母的詛咒中,因為她相信越多人被自己感召開始持咒結印祈福,就能分擔大黑佛母詛咒的力量。

通過「共享」詛咒的辦法,藉此來消解自己女兒體內的邪靈。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影講述的是極致到畸形的母愛,貫穿電影始終的那句八字咒語「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原來是「福禍相倚,生死有名」的閩南語的諧音,這句咒語揭曉了電影的主題——

人的意念也許可以改變世界,但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作為一部偽紀錄片式恐怖片,本片在恐怖氛圍的營造上相當大膽生猛,導演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細節,層層堆疊一些超自然的靈異事件,增加恐怖不安的情緒,恐怖氣氛都結合了日常生活的情境,會更加讓人不寒而慄。

不僅如此,影片在視聽設計上非常出色,電影的美術、音效設計都可圈可點,有些突如其來的恐怖鏡頭,的確驚嚇效果十足,一些人體畸變的鏡頭讓人san值狂掉。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文章最後,說說影片最爭議的結尾,很多人批評導演在給看電影的觀眾「下降頭」,這確實是一種相當冒犯的做法,因為給觀眾下降頭既不能討好無神論者(讓人覺得電影不再恐怖),也不能討好有神論者(看完後覺得電影非常晦氣)

從我個人角度而言,作為一名純粹是為了看一部恐怖片的觀眾而言,這種「冒犯」性結尾並不會影響我的觀影體驗,而且從劇本設計來說,我大膽推測導演之所以安排這樣的結尾反轉,只是為了達成一層「敘述詭計」,強化整部電影都在營造的細思極恐之感。

台灣年度邪片《咒》,突破華語尺度,結尾引發爭議,活該被罵晦氣 - 天天要聞

建議想看電影的朋友可以念以下咒語

對於這樣的拍攝手法,不同的觀眾見仁見智,影片被打差評也能理解,建議好奇的朋友,如果想看此片,請自行將故事中的那句咒語,替換成「大威天龍」再看。

如果純粹從影片本身而論,《咒》算是一部相當有創意的恐怖電影,整體的完成度要遠遠好於《哭悲》那樣的純粹販賣感官刺激的電影,它可能不是純粹的恐怖,但確實看完很瘮人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