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畲族田園綜合體一景 周悅磊 攝
中新網麗水8月18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縣內779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讓中國唯一畲族自治縣——浙江景寧,「又喜又憂」。
霧霾被連縱高山阻隔,重巒疊嶂造就了此地的綺麗風光,但無數商機也因迢迢山路而無法觸及。「因山而美緣山而困」的悖論成了迴旋在浙西南山脈上空的一注問號。
但如今走進景寧,水果採摘園、香菇大棚、惠明茶園、多肉石寨……一批批「金苗子」正在青山綠水間生根發芽。一部以「農旅融合」為主題的「畲族生意經」,漸啟畲鄉「山地破冰」之旅。

遊客漫步葡萄園內 周悅磊 攝
空心村換新顏村民搭上農旅融合「金馬車」
敕木山,海拔1519米「邑之鎮山」。山腰環帶敕木山村、惠明寺村、東弄村等畲族村落海拔均在600米以上。山高、地少、路長讓村寨漸趨「空心」。
而如今,畲家田園綜合體計劃的入駐開展,照亮了這些空心村的「涅槃重生」之路。
「村子修舊如舊不拆遷,不收門票,鼓勵村民回村致富是我們項目的『初心和宗旨』。」記者跟隨環敕木山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文平進村探訪。
如其所說,破舊的農房和原始的農田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路旁時見的稻魚混養「農家樂」,惠明茶寮、香菇寮區等「新農業」片區。
「好山好水為啥窮?關鍵是缺乏品牌意識。」夏文平說,農旅融合增加了農業附加值,農產品銷路多了,村民經濟也上去了。
以「浙江十大名茶」之一的惠明茶為例。茶園面積從2014年的4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6.8萬畝,產值達到了4.6億元,「金獎惠明茶」這一品牌價值更是達到了13.2億元。「以地種茶,以茶招客」已成為景寧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畲家田園綜合體只是農旅融合的一處縮影。2017年以來,景寧立足農業主體「低、小、散」,農業「產業鏈短、品牌知名度小、附加值低」的實際,創新提出打造「景寧600」區域公共品牌的戰略構想。
數據統計,僅2018年,縣內提升「景寧600」基地5.5萬畝,建立示範鄉4個、先行村22個,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104個,探索形成郵樂購、飛櫃、營銷聯盟等線上線下發展模式,實現銷售額5.24億元。
如今的景寧,真應了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鍾海燕的那句話,「讓農產品變成商品,讓農田變成景區,讓山貨飛出山門,讓農民有好收成。」
垃圾場變水果園一串葡萄「點金」窮山溝
「山溝溝里能搞什麼錢?」這是幾年前,初來景寧縣東坑鎮的外鄉人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其時,東坑鎮不僅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就連現在的「葡萄園主」雷李青當初來此地「尋財路」時,看到村前「田園荒蕪,一地垃圾」,心裡也敲起了退堂鼓。
「但這裡不管是溫度還是光線,確實適合種葡萄。」雷李青還是啃下了東坑鎮這隻「硬螃蟹」,在當地鎮府的資助下,葡萄園漸成規模。時間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6年里,雷李青承包的90多畝葡萄園不僅讓村頭景色變換一新,還帶動窮山溝脫貧致富。

多肉植物園內的多肉拼盤 周悅磊 攝
「我們的葡萄哪會上市場批發啊?現在旅遊業越來越好,光給遊客摘都不夠吶!」皮膚黢黑的雷李青笑著和記者算了一筆賬,葡萄園每年都會接待2萬多人次遊客,園內7個葡萄品種,每畝產量2000多斤,按13至15元一斤的採摘價來算,光自己的收入就在20至30萬元。
東坑鎮鎮長葉星星介紹,如今東坑鎮以葡萄採摘園為龍頭產業的「水果溝」已成為景寧縣最大水果綜合基地,是麗水市農旅融合示範點。
一年10萬餘人次的遊客數量,150餘萬元的水果銷售產值,給前人的質疑畫上了句號。溝內目前共有獼猴桃、櫻桃、梨、李子、楊梅、桃子等10餘個水果品種,種植面積880餘畝。
「我們在做水果產業的同時,還完成天然泳池、小木屋、葡萄園大走廊、蓄水堰壩等配套工程,讓水果溝成為夏日鄉村休閑旅遊的好去處。」在葉星星眼裡,此地未來可期。
引種他山之「肉」撬動「庭院經濟」新變革
「喉寶片非常適合 我這種金牌導遊!」最近一段時間,多批海內外遊客的到訪,讓雅景多肉花卉基地主人吳勇「分身乏術」。
畢業於溫州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他,於2009年毅然辭去了杭州的工作,回鄉創辦了雅景多肉花卉基地。10年打拚讓此地成為了浙江省最大的多肉生產銷售企業之一。
400多個品種、60萬盆常年在基地多肉植物、365天全年生產、從幾毛錢到幾萬元不等的價格、年接待遊客逾10萬人次……走進這片多肉天地,就連公廁和垃圾桶上都栽滿了各式品種的「肉肉」。
「『多肉進入百姓家』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市場需求。」吳勇說,多肉市場正從簡單的遊客購買、市場批發和電商發貨,延伸向「新農村建設」「別墅民宿打造」等領域,買家提供植物和設計方案,上門栽培連同後期維護一步到位。
而除了裝點家居,怡人眼球,吳勇還將多肉植物變成了食客盤中的「美味」。
「我們在縣城開了一家『喜上雅景甜品咖啡店』,將多肉做成沙拉果醬等食品,很受『肉肉愛好者』歡迎。」吳勇口中的這家多肉主題餐廳從2017年開業至今,目前已有菜品近百種,年銷售額在100萬元左右。
「我一個人發財是沒有社會意義的,我們盡量把多肉產業鏈拉得長一些,從村裡到鄉里,甚至到更大的地方,帶動老鄉一起創收。」吳勇說,自己回鄉創業,更多的是報答故鄉恩情,帶動村民富足。
2018年,雅景多肉花卉基地銷售產值達到835萬元。「基地經濟助推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帶動了當地210餘戶農戶發展庭院多肉經濟,由民宿、農家樂、農戶庭院代銷精品多肉盆栽,村民和基地共享「多肉經濟」帶來的良好效益。
景寧人多年的思變和耕耘,不僅讓「山中客人」反客為主,更讓浙西南一隅煥發出美麗生機。正如來景考察的《印尼新報》82歲總編輯李卓輝所嘆,「綠水青山真是金山銀山啊,深山裡也能耕出『金苗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