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時的4個習慣,可能讓你頓頓吃上致癌物,趕快告訴家裡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如今,癌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個人身邊的圈子裡都會有幾個癌症患者。

至於原因,除了和環境污染、基因問題、不良作息等有關外,病從口入也是一大誘因。

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們日常做飯時,一些不起眼的小習慣可能讓我們頓頓吃上了一些致癌物。

下面阿木就分享4條可能導致患癌的做飯習慣,大家看看你家中了幾條。


一.高溫油炸食物且油反覆使用

很多家庭在油炸或爆炒食物時,習慣將油燒到很高的溫度,不見油煙不下鍋,認為這樣會更香。

而且,為了節省食用油,炸完一次食物後,部分人可能會將剩餘的油盛出來下次繼續用於油炸。這種習慣在一些小餐館或者家庭廚房中十分常見。

小貼士

現代食用油大多經過精鍊處理,煙點較高。當油開始冒煙時,意味著油溫已經遠遠超過了適宜烹飪的溫度。

溫度過高的食用油不僅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還容易分解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如丙烯醯胺苯並芘等,這些均為已知的致癌物。

而當油反覆使用時,這些有害物質會不斷積累,每一次油炸都會使油中的致癌物質含量增加,並且新的食物在炸制過程中也會吸收這些致癌物質。

所以,炒菜時應控制油溫,避免油冒煙,可以使用木筷子或竹筷子測試油溫,當筷子邊緣冒出細小氣泡時,即可下食材。

同時,避免油的反覆使用。如果使用了較多的油進行油炸,可以將剩餘的油用於製作涼拌菜等不需要高溫加熱的食物,或者直接丟棄。


二.炒菜時不開油煙機或者關太早

在炒菜過程中,有些人覺得油煙機噪音大或者認為短時間炒菜產生的油煙不多,所以不開油煙機。

還有些人在炒菜結束後,立刻關閉油煙機,而此時廚房內仍然瀰漫著油煙,特別是在炒辣椒、煎魚等油煙較大的烹飪過程中,這種現象更為常見。

小貼士

這些油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如醛類、酮類烴類等,長期吸入會對皮膚和呼吸系統造成損害,甚至增加肺癌的風險。油煙機是有效減少油煙污染的重要工具,但如果不及時開啟或過早關閉,其效果將大打折扣。

油煙機建議「早開晚關」,做菜前20秒開,並保持其運行至烹飪結束後3-5分鐘,以確保廚房內的油煙被充分吸走。同時,廚房應保持通風良好,窗戶可適當開啟,以加速空氣流通。


三.醬料類不放冰箱放灶台

在很多家庭的廚房中,常見到一些醬料瓶,如蚝油、豆瓣醬、甜麵醬等,被放置在灶台旁邊,方便烹飪時取用。大家認為醬料本身含有鹽分等防腐劑,不需要冷藏保存。

小貼士

但實際上,這類醬料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的水分和油脂,是細菌、黴菌等微生物的良好培養基。如果長時間放置在室溫下,尤其是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這些微生物會迅速繁殖併產生毒素,增加腐爛、霉變的風險。其中,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極強的致癌物,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所以,開封后的醬料應儘快食用完畢,並放入冰箱密封保存,還要定期檢查醬料瓶的保質期和狀態,如有異味、變色或發霉等現象,應立即丟棄。


四.忽視廚房衛生導致食材受到污染

廚房的衛生狀況常常被人們忽視,例如將新鮮食材和未清洗的食材放在一起,生肉和蔬菜共用一個案板切分,切完生肉後不清洗案板就直接切熟食,還有廚房垃圾桶散發著異味,垃圾長時間堆積等。

小貼士

廚房衛生狀況不佳,容易導致食材受到細菌、黴菌等微生物污染,如當生熟食材共用一塊案板時,生鮮食物上附著的大量細菌和寄生蟲,都會沾到菜板和菜刀上,容易引起細菌交叉感染。長期食用受污染的食材,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所以,廚房用具應定期清洗消毒,特別是砧板、刀具等直接接觸食材的工具,使用後應及時清洗並晾乾,避免長時間潮濕。廚房垃圾桶應加蓋並定期清理,下水道也應保持暢通無阻。同時,廚房應保持整潔有序,避免雜物堆積和灰塵飛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存在上述習慣的朋友們也不必過於恐慌,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並不難做到,早發現早糾正就能有效預防,希望大家都能吃的健康,吃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