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鐵鎚傑克
1948年2月,東野4縱順利完成對蔣軍的冬季作戰第一階段攻勢後,向著遼陽大舉進發。
遼陽是一座古城,在城外有條名叫「太子河」的護城河。蔣軍在佔據遼陽之後,隨即依託遼陽城牆大舉修繕防禦工事,交通壕、明暗火力點、鐵絲網、雷區,一個不落。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遼陽城外挖了一條深、寬達數丈的外壕,在外壕周邊也構築起了鐵絲網與雷區。負責駐守遼陽的,是以蔣軍暫54師為首的1萬餘人。
有著城牆、塹壕的保護,加上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在暫54師師長馬轍的嘴裡,這遼陽那就是「鐵打的遼陽」,是東野啃不下的「硬骨頭」。
可前來啃下這硬骨頭的,同樣也是「東野」的硬茬——由吳克華將軍統一指揮的第4、6兩個縱隊。
吳克華中將(1913-1987),江西弋陽縣人,遼陽戰役時擔任第4、6縱隊的指揮員
這兩個縱隊,可是東野的頭等主力。林彪能將如此重任交付給吳克華,足以可見對其的信任。而吳克華也知道,自己如果拿不下遼陽,不僅無顏面對屬下將士,更是給林總丟臉!吳克華也堅信,自己一定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1月30日,經過一夜強行軍的4縱抵達了遼陽城外的肖家河、峨眉庄一帶,將該城與瀋陽的聯繫切斷,同時對遼陽形成了包圍之態。
2月2日,6縱也按照部署抵達遼陽城西南的八里庄。隨後,兩個縱隊開始依次對遼陽城周邊的蔣軍據點實施「清掃」:4縱11師很快奪下了遼陽城東制高點;而10師則拿下了遼陽北太子河鐵橋;12師則拿下了鵝房村。如此一來,整個遼陽城的三面盡被4縱所控制,守城的蔣軍就是插翅也難飛了。
成功奪取外圍陣地後,吳克華立即做出部署:以4縱11師(配5個炮兵營)對遼陽城東發起突擊;6縱(欠1個師)自城西南實施突擊;而4縱10師28、30團(配1個炮兵營)對城南、遼陽火車站實施佯攻,掩護6縱,12師擔任全軍預備隊。
進攻的時間,被定在1948年的2月6日。
進攻日的清晨,吳克華、彭嘉慶一起站在指揮所里,用望遠鏡眺望著遠方。眼看指揮所里一片死氣沉沉,吳克華便打趣地對彭說道:「你看,老彭,我們這個時候發起進攻,那個馬轍估計還在呼呼大睡吧!」
「依我看,他還在夢裡做著自己『鐵打的遼陽』夢!」
「那我們這回就看看,他這遼陽到底有多『鐵打』!」
眼看時針指向了7時,隨即,吳克華大手一揮:「全軍炮火準備!」
剎那間,無數枚蓄勢待發的炮彈脫膛而出,炸的遼陽城四周硝煙四起。睡夢中的蔣軍還未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彭嘉慶中將(右,1909-1993),江西廬陵人,遼陽戰役時擔任「東野」4縱政委
順著被炸開的城牆豁口,東野戰士向著遼陽城內發起了突擊
硝煙逐漸散去,吳克華很快從望遠鏡里看到,東門的城牆被炸開了一道豁口。隨後,擔任突擊任務的11師31團4連在炮火的徐進彈幕掩護下,衝到了城牆邊。很快,鮮艷的紅旗便插在了遼陽城東。
然而,完成突破任務後的32團不僅未按原計划行動,反而與31團同時擁向小小的豁口。2個團的戰士擠在狹小的突破口上,難以展開。
就在眾人手腳忙亂地準備繼續向前推進時,蔣軍的一處暗堡「死灰復燃」,突然射出無數機槍彈,剎那間撂倒了不少戰士。
看到這一慘狀的吳克華,氣的朝指揮所牆壁上猛捶一圈,隨即向參謀長李福澤高呼:「馬上聯繫劉劍秋(時任32團團長),讓他趕緊把部隊拉回原路,稍有怠慢,我斃了他!」
隨後,心急如焚的吳克華衝出指揮所,直接在外觀望戰況。這時候,一個戰士的身影出現在了吳克華的鏡頭前:他靈活地躲開蔣軍的彈雨,想方設法地靠近敵軍工事後,隨即向敵投出一枚手榴彈,待硝煙未盡時,拎著一個炸藥包沖了上去,在安放到敵軍火力點下後,馬上轉身離開。
一聲巨響後,這個攔在31、32團進攻路線上的「攔路虎」,徹底「啞巴」了。
就連吳克華都不禁為這名戰士的卓越表現而拍手叫絕。好一會兒,他才轉過頭,對身邊的參謀說:「戰鬥後一定要查出這個戰士是誰,我要親自嘉獎他!」
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吳克華隨即走上了指揮所後的土包。參謀們再三勸說,也無濟於事。當他看著突擊部隊鞏固住突破口,隨後援軍如潮水般殺入遼陽城時,不禁會心地笑了。
隨後,他得到了參謀的報告,稱4、6縱各部已成功突破蔣軍防禦。在下達完「活捉馬轍」的命令後,吳克華似乎又想起了什麼,隨即對身邊的參謀說:「去,把那個炸掉城牆火力點的戰士給我找來!」
至中午時分,號稱「鐵打的遼陽」便落入了「東野」之手。暫54師師長馬轍、副師長劉濟民都成了階下囚。二人被押至吳克華的指揮部,吳連看都沒看幾眼,只是簡單吩咐幾句,便叫戰士將他們押下。
他真正關心的,是那位炸掉城牆火力點的勇士。很快,那位勇士走進了吳克華的指揮部。經過一番詢問,吳克華得知了他的名字:范垂禮。
范垂禮(1930-),遼寧海城人,第4縱隊41師戰鬥英雄,攻打遼陽戰役時,他才18歲
4縱將士將旗幟插上化為廢墟的遼陽城頭
望著戰士年輕的面龐,吳主動走上前,拉著他的手連聲稱讚:「這鐵打的遼陽,終究是比不過鐵打的戰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