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38個兒女送國外,臨終告誡說:不準為中國效力,一女臭名昭著

前有鴉片戰爭,後有辛亥革命,封建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人民群眾對自由的追求日益強烈,推翻封建統治、建立共和制度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但是在當時,有很多人不願意睜眼看清現實,不願意順應時代的潮流,他們想「復辟大清」。而愛新覺羅·善耆家族就是典型人物。

自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的那一刻,國家的歷史就將翻開嶄新的一頁。搖搖欲墜的清政府不堪一擊,最終還是沒落了。

清朝覆滅後,肅親王善耆拒絕接受江山倒覆的現實,也可以說,他拒絕接受自己權利被收回的現實,對於他來說,大清的基業是不可能就這樣被白白斷送的。

他站在殘舊的王府庭院里,望著已經褪色的龍旗,眼中燃燒著不甘的火焰,他要想盡一切辦法重塑「大清」政權。

然而,慘痛的現實給了他一個又一個耳光——大廈已傾,曾經的清朝貴族已是「孤家寡人」,沒有權力也沒有勢力,根本就無法掀起大風大浪,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現實。

可是善耆偏偏要做那「白日夢」。那個時候的善耆只不過是個清朝殘黨,他根本入不了帝國主義的「發眼」。正當他「壯志難酬」時,一個日本的出現給他帶來了「曙光」。這個日本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川島浪速

川島浪速是日本松本藩土川島良顯的長子,他出生在日本武士家庭里,從小接受了「武士道」精神的熏陶。

川島家很注重對川島浪速的培養,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把他送到松本開智小學念書了。後來,川島浪速跟著父親來到東京,轉入東京一家小學繼續念書。

青年時期,川島浪速受到副島向外侵略影響,在17歲時,他便考入日本軍國主義為培養對外擴張特務所設的外國語學校學習中文。

1886年,川島浪速帶著福島的介紹信來到中國,在上海結識了日本海軍大尉新納新介,並協同他偵察竊取中國海防情報,到處進行特務活動。最後,逐漸把著眼點放在了中國東北

身為日本眼線的川島浪速對滿蒙地區有了覬覦之心,為了能實現他的「滿洲國」計劃,他開始在清廷上層尋找可靠人選。不久後,川島浪速把目光放在當時任清廷民政部尚書的肅親王善耆身上。

川島浪速開始接近善耆,想利用他的身份和影響力,為日本在滿蒙地區的滲透和侵略創造條件。川島浪速還真找對人了,善耆在統治階層有話語權,而且掌握著軍事、經濟等機密信息,如果川島浪速能得到善耆的信任,那他真的可以得到這些有用信息。

在雙方交往的過程中,川島浪速也漸漸發現善耆一直想「拯救」清王朝,這不正合川島浪速的心意嗎!

1912年1月26日,原清廷禁衛軍統領良弼被革命黨人彭家珍炸死,這一事件直接成了善耆要「復辟大清」的導火索。見善耆動了這個心思,川島浪速憑藉自己的口才,進一步說服善耆,讓他接受中國與日本合作建立一個「滿洲國」的計劃。

善耆還真的沒有讓川島浪速失望,他贊成對方的提議,還主動購買了大量軍火裝備,然後把這批裝備送到了內蒙古,顯然,他這是徹底放棄了自己的中國人身份。

一個滿心幻想著借用外勢再造「大清乾坤」,另一個則妄圖利用晚清宗貴實施「滿蒙獨立運動」,這可真是臭味相投啊。

然而時代大勢浩浩蕩蕩,善耆想通過川島搭線借力日本復辟的幻想終究還是破滅掉了。一次失敗就能讓善耆認清現實嗎?對於一個被蒙蔽雙眼的人來說,一次打擊自然不會讓他就此罷休。

四年後,國家因袁世凱的「稱帝」而變得混亂在這時候,善耆又打起了主意,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還向日本財閥借了100萬元,只可惜這個時期的日本並不想和中國發起衝突,就沒有如善耆所願,善耆的計劃就破滅了。

俗話說得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兩次失敗後,善耆並沒有就此打住,他相信不久的未來還有機會在等著他。

「心懷大志」的善耆忘記了一個現實問題,他已經50多歲了,根本沒有力氣再繼續折騰。一段時間後,善耆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他開始慌亂起來,想著要將自己的宏大幻想託付給自己的38個兒女。

善耆首先是把這38個兒女全部都送到了國外,一部分去了蒙古國,一部分去了日本。接著,善耆為了加深同川島浪速的交情,他拿出了十足的誠心,把自己最疼愛的一個女兒送給了川島浪速。

善耆之所以將孩子送出,源於他對川島浪速境況的考量。彼時,川島浪速並無親生子女承歡膝下,更面臨著無人養老送終的現實困境。出於這層考量,善耆作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 —— 將年僅 6歲的女兒愛新覺羅・顯玗送到川島浪速身邊,讓她以養女的身份陪伴其左右。

這一送養之舉,看似是對友人處境的關照,卻在無形中改變了顯玗的人生軌跡。一個本該在宗室府邸中度過童年的貴族少女,就此踏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關於這部分,我們放在後面慢慢講。

安排完這一系列事情後,善耆的病情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臨終前,善耆用盡所有力氣告誡孩子們:「堅決不準做中國的官,也不能為中國效力。」

這些孩子們倒也「懂事」,他們把善耆的臨終遺言銘記於心,尤其是愛新覺羅·顯玗。她也憑一己之力讓自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當然,是臭名昭著的那種「名人」。

愛新覺羅·顯玗過繼給川島浪速後,就被他帶到了日本撫養。顯玗生得漂亮,活潑機靈,深得川島浪速的喜歡,他把她當成親生女兒對待,還重新給她取了一個名字叫川島芳子

川島浪速很注重對她的教育,先是送她在豐島師範讀小學,然後又送她去松本高等女子師範讀書。說來也挺奇怪的,川島芳子長得很秀氣,很漂亮,她給人感覺是很柔弱的,很溫和的,但是她恰恰顛覆了人們對她的印象。她不喜歡女紅,只喜歡武術、擊劍、射擊這種男孩子喜歡的東西。

在川島浪速的多年培養下,她成了日本在滿洲的最堅定的「秘密特務」。1927年,川島芳子從日本回國,取名為金碧輝,她拿著生父善耆留下的遺產,走上了「復辟」之路。

為了實現父輩和自己的夢想,川島芳子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婚姻。1927年的一天,川島芳子突然對哥哥憲立說:「我想和蒙古小王爺甘珠爾扎布結婚。」

憲立聽後非常驚訝,他知道芳子小時候在川島浪速家裡時,年幼的甘珠爾扎布和他的哥哥也在川島浪速家住過一陣子。他們從小就認識,但彼此之間沒有感情,頂多是說得上話的朋友,而且據憲立所知,芳子並不喜歡這個在外名聲不好的王爺。

但芳子決心已定,憲立也不好說什麼,只能祝願妹妹新婚快樂。3年後,芳子突然從蒙古回來了,說承受不了丈夫的壞脾氣,就離婚了。其實他們結婚根本就沒有正式辦儀式,要說是離婚,不如說是分手。

其實,芳子跟他結婚無非是想藉助蒙古人的力量,就像當年他父親藉助日本的力量一樣,而在蒙古的3年,她想明白了,想要實現「滿蒙獨立」還是得有日本的幫助才行。

1931年,九一八事變,她以金碧輝的名義成立「安國軍」,召集原先滿清王朝的舊部,投靠日本人,與抗日同胞作戰。她自稱自己是安國軍司令,掛大將軍銜,騎著高頭大馬,在城市內肆意妄為,殺害了很多老百姓。

一個清朝的格格,現在為了所謂的「大業」而變成站在人民對立面的漢奸,這也難怪她後來臭名昭著,這一切都是她本人咎由自取。

1945年抗戰勝利後,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川島芳子徹底失去了靠山。不久後,她就在北京被抓起來了,最後是被槍決了。隨著槍聲的響起,川島芳子那想「復辟」的不切實際的夢想也就隨風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