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24歲的奧威爾決定辭去體面高薪的工作,去當一個前途未卜的作家。
他的決定,遭到了全家的反對,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這工作以後有退休金。
母親則威脅說,奧威爾要是不顧反對堅持辭職,就是忘恩負義,因為他們可是省吃儉用才將他供出來的。
可奧威爾不顧反對,毅然決然辭去了工作,開始寫作。
然而,奧威爾的寫作之路,並不順利,他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窮困潦倒的生活,才在賣文為生的路上求得溫飽。
1945年,《動物農場》終於出版,大火。
奧威爾徹底出名了,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本書在出版之前,竟然慘遭許多出版社退稿。
退稿的原因更是奇葩,因為奧威爾在書中讓一群豬做了領導,這讓許多人感覺被冒犯了。
有人說:
如果這部寓言中的統治階級不是豬,就不會冒犯那麼多人。
作品出版後,奧威爾也聲名遠播,他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大師,可是奧威爾卻決定遠離名利場,開始隱居寫作。
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被世俗裹挾著去活,對待生命,不要害怕,不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即使失敗了,也是雖敗猶榮。
01
世界是一個籠子,人的生活,是籠子中的籠子。
動物農場的瓊斯先生,在睡覺前,把雞舍都上了鎖,試圖將它們困在籠子里。
可是,因為酒喝多了,還有好些旁門小洞都忘了關就去睡覺了。
等瓊斯先生睡下後,動物農場里有了一陣輕微的晃動,聲音席捲著整個農場。
動物們全都在大穀倉集合起來,那頭活了十幾年的德高望重的老豬麥哲,讓所有動物都來聽它佈道,因為它在夜裡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最先到來的,是三條狗。
接著到來的幾頭豬也當即在大穀倉安營紮寨,母雞停在窗台上,牛羊們在豬的後面趴了下來。
總之,所有動物都來了,想聽聽那頭智慧的豬,到底要給它們講什麼。
終於,老豬開始了它的講話,它覺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在去世之前,它要將自己的智慧留給其他動物。
它問所有動物:
我們過得究竟是什麼日子呢?
它自己回答:
我們的生命的悲慘的、勞苦的和短促的,我們生了下來,被強迫幹活,勉強維持生命,直到筋疲力竭,一旦沒了價值,就會被拉到屠宰場,進行駭人聽聞的殘酷殺戮。
所有動物,只要成年,就再也不知道什麼是快樂或者休閑,沒有自由,只有沒完沒了的勞動和苦役。
老豬又總結,它們活得這麼悲慘,不是因為懶惰無作為,不是因為土壤貧瘠。
而是因為,所有的勞動成果都被人類偷走了。
雞努力生蛋,蛋卻被人類享用,奶牛努力產奶,奶卻是人類的飲料。
最後,老豬號召所有動物起來反抗。
它告誡所有動物,要是有誰對你說,人和動物共同富裕,人富即動物富,那都是謊話,絕對聽不得,人只為自己謀利益,不為其他動物謀利益。
它還說,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佈道結束後的三天,這頭豬悄然離開人世。
可它在動物們心中埋下的自由的希望,卻像種子一樣,開始在它們的心中發芽,成長。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
因為它會在某些陰暗中照亮我們,引領我們前進。
02
老豬麥哲死去後,動物們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在農場主人瓊斯的管理下,動物們依然過著悲慘的生活,干不完的活兒,加不完的班。
可老豬麥哲的演講,還是給那些比較聰明的動物帶來一種巨大的心靈衝擊。
以前,它們習慣了被奴役,習慣了被壓迫,覺得這就是動物的命運。
可如今,它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在所有動物當中,最聰明的是兩頭豬,一頭叫斯諾鮑,另一頭叫拿破崙。
它們用心琢磨老麥哲留下的預言,最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每個星期,總有幾個晚上,它們都在向其他動物傳播自己的思想。
在它們的不斷傳播下,所有動物都有了一個造反的念頭:用造反去爭取平等和自由。
有一天晚上,動物們幹了一天活,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食物,它們忍無可忍,開始了反抗,起義正式開始。
瓊斯先生被趕出了動物農場,灰溜溜地逃跑了。
從現在起,動物們就成了農場的主人,它們開始自己管理自己。
不出意外,聰明的豬,就成了所有動物的領導者。
它們制定了一些法則,所有動物必須遵守,法則規定:
所有動物一律平等,所有動物不得卧床,所有動物不得直立行走,不得飲酒,不得傷害其他動物。
在豬的帶領下,所有動物開始賣力幹活。
當然,豬不用幹活,因為它是領導,在指揮其他動物幹活。
這一年,動物農場大豐收。
有些自由,需要反抗才能得到,有些奴役,卻在順從中越發牢固。
03
在動物農場,有什麼重大的議題,都是豬提出建議。
別的動物只知道表決,卻從未提出任何建議,它們不思考,缺乏思考能力。
此時,豬給自己設立了指揮部,夜幕降臨,它們就在這裡開會,組織各種活動和運動,成立了動物委員會,為母雞成立產蛋委員會。
豬還開啟了讀書班,號召其他動物一起學習。
除了豬之外,狗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動物,它們也成了豬的跟屁蟲。
一開始,所有食物,確實都在平均分配,可是後來,豬好像就變了,它們悄悄享用牛奶,獨自享用蘋果。
其他動物雖然嘟嘟囔囔發著牢騷,卻也於事無補。
對此,豬出來解釋說,它們每天工作繁重,不得不多吃一點,它們厚顏無恥地宣布,它們根本不喜歡這些食物,只是為了健康不得不吃,因為只有健康了,才能繼續領導其他動物。
此時,豬已經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了。
可是那些遲鈍的動物們,還沒能覺察到,它們辛苦爭取來的自由,正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奴役。
十月,玉米才剛收割完,瓊斯先生就帶著手下捲土重來,試圖奪回莊園。
斯諾鮑率領動物們進行莊園保衛戰,打敗了瓊斯先生的隊伍。
戰後,動物們反覆討論,將這次重大的保衛戰命名為「牛棚大戰」。
還設立了軍功章,斯諾鮑當之無愧成了戰爭英雄。
生活本來平平靜靜,食物也足夠過冬,可是豬卻在忙著規划下一個季度的工作,想要做出各種改革。
它們決定,要開始一個大工程,建造一個大風車,它們宣稱,建成之後可以節省大量的勞動力,以確保動物們每周只需要花費三天時間幹活。
這個餅畫得很好,動物們都很喜歡。
當然,它們也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所以它們永遠都聽從講話的那個。
不思考的人生,連方向都是別人給的。
04
豬成為領導者的時候,狗也成了豬最忠實的擁護者。
這些豬很聰明,知道給其他動物洗腦,它們鼓勵其他動物努力工作,給它們畫餅,讓它們覺得,不努力都對不起自己。
可那些豬,什麼也不做,反而享用了最好的資源。
豬給其他動物洗腦:
勇敢和努力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忠誠和服從。
於是,動物們像奴隸一樣幹活,沒日沒夜,工作比瓊斯先生管理的時候還繁重,但它們樂在其中,心甘情願流血流汗甚至犧牲。
因為它們一直覺得,它們是在為自己幹活。
可它們不知道的是,它們的勞動成果,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它們,而是那些沒幹活只說話的豬。
拿破崙成了動物唯一的領導者,所有動物都聽從它的命令。
一開始,動物們一周還有一天休息時間,後來,拿破崙宣布,星期天也要幹活,這個工作是自願的,但缺勤的動物,扣除一半的糧食。
被迫的自願,只是一種壓迫而已。
在豬的監督下,風車工程開始動工了,動物們不得不更加疲勞地幹活,豬為了更輕鬆,把狗也納入了管理團隊,狗成了豬的中式的爪牙。
狗成了監工,它們的咆哮聲讓所有動物害怕。
一開始,動物們規定,不許和人類來往,可是成為領導者的豬,竟然開始和莊園外的人們,做起了買賣。
雞生的蛋被拿出去賣,有些動物累死了、病死了,拿破崙也不願放過,而是將它們賣給外面的屠宰場。
動物之間,越來越不平等。
曾經的戒律還說,所有動物不得卧床鋪蓋被褥,可是,豬卻住進了瓊斯先生的房間,躺在床上,蓋著被子。
這些豬甚至厚顏無恥地說,這是對它們辛苦工作的犒勞。
總之,動物之間,越來越不平等。
豬凌駕於所有動物之上,說一不二。
當我們聽從什麼的時候,就要做好被什麼奴役的準備。
05
動物莊園里,有些東西越來越奇怪。
所有動物最初都是為了平等自由而反抗人類,它們將人類趕了出去,爭取到了平等和自由,可是如今,這種平等和自由正在慢慢失去。
拿破崙和外面的人做生意,簽了一項每周交付四百個雞蛋的合同,雞聽說後,強烈抗議,為了反抗,有些雞故意飛到高處下蛋,讓雞蛋摔得粉碎。
這是動物們反抗瓊斯先生之後,第一次帶有造反意味的反抗。
可拿破崙很快就採取了嚴厲的措施,它停止給雞食物,讓它們飢餓,雞堅持了五天,餓死了幾隻雞,便不得不放棄反抗。
拿破崙對所有動物實施規訓和懲罰,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它身邊時刻跟著幾條威猛的惡狗。
它除掉所有有反抗意圖的動物,以確保自己的權威不被質疑。
可是所有的動物都記得,它們開始制定的律法中,就有「所有動物不得傷害其他動物」。
可是,等到它們再去看律法的時候,發現律法竟然變成了「任何動物不得傷害其他動物而無緣無故」。
動物們對此感到莫名其妙,要是它們聰明一點,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已經變了。
風車工程讓所有動物精疲力盡,還有些動物為此付出了生命。
可是,在即將完工的時候,卻遭到了破壞。
可拿破崙並不就此罷休,它鼓動動物們,重新建造,動物們不得不再一次開始沉重的勞動。
當所有動物都被沉重的勞動壓著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去思考自由不自由,就沒有精力去思考平等不平等。
這樣的動物們,最容易被統治,最容易被管理。
06
時間流逝,最初參與反抗爭取自由和平等的那些動物,許多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是作為領導者的拿破崙,正在一點點毀掉當初的戒律,它開始飲酒。
然而,當動物們去看戒律條的時候,卻發現變成了「所有動物不得飲酒過度」。
它們一次次建造風車,好像在建造一個夢,一次次破碎,一次次試圖完善。
動物們不知道的是,追求自由和平等,就是這樣一個夢,它需要我們一直去維護,因為總有外在的東西,試圖壓迫我們。
拿破崙曾經說過,所有動物,勞動到一定年齡,就可以退休,可實際上,沒有一個動物真正退休過,直到被榨乾最後一滴血。
它們拚命勞動,可是除了豬和狗,其他動物仍然沒有變富。
而豬和狗的數量,正在不斷變多,可是這些豬狗,並不參與真正的勞動,它們在「統治」和「管理」其他動物。
它們住著更好的屋子,享用著更好的物質。
可以說,是其他動物的勞動養著它們。
有一天,動物們驚訝地發現,豬開始直立起來,用兩條後腿走路,可是動物們依稀記得,所有動物不得兩條腿走路。
直到有一天,有些經歷過起義的動物,驚訝地發現,曾經的戒律變了。
後來,所有的戒律變得只有一條:
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豬領導的動物莊園,和人類的接觸越來越密切,動物會和人在一起打撲克,一時之間,竟有些分不清到底誰是動物,誰是人。
奧威爾說:
而今,不必再問在豬的面孔上發生了什麼變化。外面的眾生靈從豬看到人,從人看到豬,再從豬看到人,但他們已經分不清誰是豬,誰是人了。
奧威爾寫的是一群動物的故事,可是看著看著,竟從這些動物身上看到了人的影子。
人類通過反抗爭取來的自由,卻在習慣和順從之中,一次次失去。
人的自由,不爭取不會到來,可是這東西,卻會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失去。
07
關於《動物農場》,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說:
西方文學自《伊索寓言》以來,歷代都有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但對二十世紀後期的讀者來說,此類作品中沒有一種比《動物農場》更中肯地道出了當今人類的處境了。
當今人類,是什麼處境?
沒有自由的時候,人們想要爭取自由,可是那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自由,卻會突然被什麼東西奪走,對人來說,可能是房貸,車貸,是生活,是生存。
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在爭取自由的路上,就是失去自由的路上。
在《動物農場》里,那些動物被豬鼓動著去幹活的時候,它們都有一種可悲的錯覺,覺得再苦再累都是為了自己。
它們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得到應該得到的一切。
可實際上,絕大多數動物,到死都得不到它們想要的東西,那個叫拿破崙的豬,既沒有讓動物餓死,也沒有讓它們富裕,而是讓它們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富裕起來。
可悲的是,它們的勞動,到死都只是在生存,因為裹挾它們的東西越來越多。
這一點,確實與人類的處境極為相似。
我們努力工作,總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生活,可是很多時候,可能到老,都沒法真正得到。
人生只有一次,所有人最後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結局,那就是死亡。
因此,對待生命,不妨大膽一點,去對不平等說不,去對不自由說不,去反抗,去爭取,而不要習慣和順從。
你想要的自由和平等,若你不去爭取,是不會無緣無故到來的。
你以為的已經得到的平等和自由,若不小心,就會變成奴役和束縛自己的東西。
文|不有趣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