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歷代帝王一覽

東晉(317年—420年)是西晉滅亡後司馬氏南遷重建的政權,共歷11帝,享國103年。從「王與馬共天下」的門閥共治到「寒門掌兵」的權臣篡位,其歷程交織著北伐理想、士族專權與內部傾軋。本文以簡明脈絡,解析東晉皇帝的執政軌跡,揭示「偏安難安」的歷史宿命。

一、晉元帝司馬睿:王馬共治的南渡開局

在位時間:317年—322年

西晉琅琊王,倚仗琅琊王氏王導王敦)南渡建康稱帝,開創「王與馬,共天下」的門閥政治模式。因忌憚王氏勢力,重用劉隗刁協試圖制衡,引發王敦第一次叛亂(322年),憂憤而死,遺詔「勿以嗣子年幼輕棄社稷」。

二、晉明帝司馬紹:平叛英主與短命遺憾

在位時間:322年—325年

元帝長子,平定王敦第二次叛亂(324年),設計瓦解王氏兵權。任內推行「土斷」整頓戶籍,強化中央財源。27歲暴病而亡,遺命外戚庾亮輔政,為門閥爭鬥埋下隱患。

三、晉成帝司馬衍:外戚專權與蘇峻之亂

在位時間:325年—342年

5歲即位,舅父庾亮專權,苛待流民帥引發蘇峻、祖約叛亂(327—329年)。建康宮闕焚毀,靠陶侃溫嶠平亂。成年後試圖親政,卻因庾氏勢力掣肘,33歲早逝無子。

四、晉康帝司馬岳:庾氏攝政的過渡傀儡

在位時間:342年—344年

成帝弟,在位2年皆由庾冰庾翼掌控朝政。欲借北伐立威,未及出兵病逝,傳位2歲幼子司馬聃

五、晉穆帝司馬聃:桓溫崛起與北伐幻夢

在位時間:344年—361年

2歲即位,褚太后臨朝,桓溫滅成漢(347年)嶄露頭角。永和年間殷浩北伐失敗,桓溫趁機掌權。19歲親政次年暴亡,無子引發皇位危機。

六、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權臣陰影下的短命帝王

在位時間:

• 哀帝(361年—365年):沉迷丹藥中毒死,桓溫首次求「九錫」未果

• 廢帝(365年—371年):因「不能人道」被桓溫誣陷廢黜,史稱「海西公」

桓溫廢立皇帝,門閥政治轉向權臣專政。

七、晉簡文帝司馬昱:傀儡皇帝的屈辱禪位

在位時間:371年—372年

被桓溫立為傀儡,在位八月憂懼而死。臨終前被迫寫下遺詔「少子可輔則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桓溫未及篡位病亡。

八、晉孝武帝司馬曜:淝水勝局與暴斃謎案

在位時間:372年—396年

11歲即位,謝安輔政贏得淝水之戰(383年)。親政後重用司馬道子,引發「主相相爭」。因酒後戲言被宮女張貴人弒殺(396年),暴露皇權失控。

九、晉安帝司馬德宗:寒門奪權與桓玄篡晉

在位時間:396年—418年

智商低下,口不能言。桓玄借孫恩起義之機掌權,404年篡位建「楚」。劉裕起兵復晉,實則架空皇權。安帝被劉裕親信縊殺,東晉名存實亡。

十、晉恭帝司馬德文:劉宋代晉的末代禪讓

在位時間:418年—420年

劉裕立其為過渡傀儡,420年被迫禪位,次年被褥悶殺。劉裕建宋,東晉終結。

東晉三大痼疾

1. 門閥壟斷:王、庾、桓、謝四族輪流專政,皇權淪為擺設。

2. 北伐悖論:桓溫、劉裕皆借北伐攬權,無真心復土。

3. 流民隱患:郗鑒「流民帥」武裝與孫恩起義,動搖統治根基。

結語

東晉皇帝譜系如同一部「士族博弈史」:元帝倚門閥立國,明帝曇花一現,孝武帝僥倖勝秦,安帝淪為寒門棋子。

當劉裕代晉建宋,這個曾以「中流擊楫」自勉的王朝,終在權謀與兵戈中黯然退場。

歷史印證:無實權支撐的理想,終是鏡花水月;無民本根基的偏安,必成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