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出版了一本名為《日軍侵華戰爭密檔》的書籍,其中記載了大量日軍侵華的罪證,以及對我國人民造成的嚴重傷害。
書籍一經發表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大家在嚴厲斥責日本的同時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原來這本書中還講述了日本侵華的真實目的,與原先專家們分析的大不相同。
究竟書中是怎樣描述的?日本侵華的真實原因又會怎樣讓人出乎意料?
資源短缺導致的侵華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像強盜一樣進入到我國領土,隨後他們開始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中國人都慘死他們之手。
侵華事實歷歷在目,殘忍的手法讓人唏噓,戰爭結束後戰爭專家們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日本的殘忍侵略是有原因的。
他們認為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中最缺乏的就是資源,佔地面積小、距離海邊近使得他們只能發展海上貿易的優勢。
可是,近代全球正處於工業化發展的高峰時期,要想國家發展,必須要自己手中有資源。於是再這樣全球發展的背景下,日本唯一的選擇就是向外侵略,佔領地大物博的國家來發展自己的勢力。
這樣的說法也有道理,1867年日本明治天皇宣布的「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於四方」就揭露了日本的這個問題。
國土面積小、資源極少是他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反觀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國家羸弱、物產資源卻又非常豐富的國家,因此成為日本的第一個目標。
於是在那之後,日本借用自己明治維新後提高的綜合國力對我國發動了侵略。
據史料記載,日本在闖入我國東北之後,想要繼續北上獲取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來提高國家內部的工業化水平。
他們派出了精銳的部隊,通過東北一帶攻打蘇聯駐蒙古的軍隊,
可是,事實情況讓日軍意想不到,蘇聯為了阻止日軍的北上派出了極其精銳的部隊用作抵抗,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役。
這就是諾蒙坎戰役,日本軍隊被打了個屁滾尿流,灰溜溜地返回東北,這才開始了南下攻打華北。
看起來,日本的意圖和專家們想的一樣,因為有限的資源無法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以及佔地面積狹小,無法承擔國內巨大的生存壓力,因此不得已想要拓寬國土面積,緩解國內的主要矛盾。
日本侵華的真實意圖
但其實這樣的原因也經不住深究,為了拿到別國的礦產資源爆發如何惡劣的侵略,實在有些說不過去,而且拿到資源之後的他們也沒有停下侵略的腳步,甚至實行了走哪殺哪的屠城鄭策。
這究竟是為何?最新公布的檔案明確的提到了這一點。原來,日本侵華的主要原因是讓中國人一個不留,滅亡滅種。
當時日本實施了一條極其殘忍地政策——三光政策:凡是中國人殺光,凡是中國人的房屋燒光,凡是中國人的財產搶光。
僅僅是寫下來,就讓人感到觸目驚心,而這個政策也正好映證了滅亡滅種的觀點。
日本沒打算給中華民族一點生機,他們的最終意圖就是將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全都剷除,為他們之後全球擴張做個鋪墊。
侵華戰爭時期,那些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就暴露了他們的意圖,為了實現清掃中國人的計劃,他們實行了各種各樣的殺人活動,其中南京大屠殺是最讓人不敢忘記的一個。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進入了南京城,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天的大屠殺。
據倖存者回憶,那段時間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是紅彤彤的一片,敵人的炮彈、坦克、飛機大炮充斥在整個南京城。每天耳邊都是爆炸聲,幾乎沒有停歇,身邊的人整日整日地哭泣,希望有人能來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到後來,城裡每個地方都堆滿了屍體,血紅血紅的就像河流一樣。
倖存者們還說,小鬼子們殺人根本不眨眼,他們不管男女老少,通通殺掉,就連襁褓里的嬰兒也不會因為兩聲哇哇啼哭逃脫。
30餘萬人在那場浩劫之下失去生命,數以百計的中國人沒能逃脫罪犯的魔爪,他們什麼都沒做,可是就這樣折磨直到死。
南京的歷史我們不能忘,這正是日本侵華的有力罪證。
731實驗室也是日本喪心病狂意圖的一個有力證明,為了實現他們亡國的最終計劃,日本人還進行了除大屠殺以外的更加讓人瑟瑟發抖的人體實驗。
為了實現大範圍的屠殺,日本在東北修建了731實驗室,實驗室打著為中國人免費治病的旗號,實際是通過解剖人體,研究各種毒害人體的化學武器。
據史料記載,實驗室中的人都是中國老百姓,其中大部分是他們通過屠村抓來的,還有些是打著治病的旗號騙來的,當然還有不少被俘虜的抗戰英雄們。
據倖存者回憶,進入到實驗室以後日本人先給他們注入各種各樣的病毒,然後觀察他們的反應。
細菌實驗中至少有3000名中國人被活活折磨死,病毒進入身體以後,呼吸管道、血管、內臟都發生了潰爛,頭痛噁心、腹瀉、脫水更是家常便飯,大家痛不欲生,活生生的人被折磨的不成人樣,可那些畜生就好像沒看見,他們帶著口罩不管中國人的死活。
除此以外,還有引起全社會震驚的凍傷實驗、鼠疫實驗、減壓實驗、毒氣實驗、活體解剖試驗等許多慘不忍睹的實驗,據研究者認為在731實驗室內至少有一萬名中國人犧牲。
實驗結束後,對於中國人的屠殺才剛剛開始,研製出可以大規模使用的毒氣之後,日本人將此用在了戰場上,凡是散播過病菌的地方人都是非死即傷,我軍戰士們更是因此深受其害。據統計足足有20萬人死在了細菌戰之下,即使是幸運地活下來,之後也都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後遺症。
日本的侵華罪行太多太多,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完全不折手段,在他們眼裡似乎中國人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供他們玩弄的玩具。
據統計,日本侵華戰爭中造成中國傷亡人數高達3500多萬,流離失所的百姓更是數不勝數。日本造成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苦難,他們慘絕人寰的屠殺讓中國人生活在近半個世紀的噩夢之中,到今天所有人依舊難以忘記。
2020年公布的這個檔案再次引起了全社會對侵華戰爭的關注,對當年的侵華事實所有人都很憤怒。
沒有人能想到小小島國對中國竟有如此大的狼子野心,那些死去的人手無縛雞之力卻落得慘死的下場,實在讓人唏噓。
好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早已實現國富民強,曾經羸弱的中國也擺脫了過去的枷鎖,國家強盛、人民生活也得以安定,過去的屈辱再也不會回來了,那段黑暗的日子終成為歷史。
日本妄圖抹去罪行
無惡不作的日本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可沒想到只是過了半個世紀他們竟想抹除掉那些過去。
這幾年時不時就有這樣的新聞出現:日本篡改教科書中的內容,將日本侵華的事實全都抹掉,許多年輕一代的日本人甚至不知道有這樣的歷史。
他們公然在國際上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在教科書上輕描淡寫地說是「南京事件」,還聲稱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大屠殺的存在。
甚至日本首相以及一眾領導人大搖大擺地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侵華戰犯,並堂而皇之地稱他們為「國家英雄」。
日本的目的其心可誅,但凡是有眼人都能之知曉他們究竟是何意圖。
好在,面對他們如此惡劣的行為,國內國外的網友們紛紛出手,大家尋找證據,還原當年歷史,將日本人的虛偽面具直接拆穿。
其中最讓人感動得就是前段時間來中國旅遊的埃文凱爾,他是一位古董收藏家,意外拿到了一本關於二戰時期日本侵華中國的相冊,其中有著大量血腥的照片,日本累累罪行全都被記錄在冊。
得知這本相冊對於中國的重大意義後,埃文凱爾將此無條件送給了中國。
埃文凱爾的行為感動無數中國人,可其實據他講述在拿到這本相冊以後,他還受到過威脅。相冊發現之後,埃文凱爾將此發到了媒體上,可沒想到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
他們先是想要花重金買下這本相冊,但是遭到了拒絕,隨後又向小伙發出死亡威脅,埃文凱爾表示短時間內他就收到了很多暗示性的信息,有人向他投送子彈、槍、炸彈、頭骨,為的就是讓他放棄將相冊送給中國。
埃文凱爾的母親一度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她擔心自己的兒子因此遭遇不測,於是哭著打電話要他別再堅持。
但是,這位中國的英雄依舊嚴詞拒絕母親,經過了多日的擔驚受怕後,他依舊選擇將此獻給中國,來為日本侵華的罪行加上這板上釘釘的一筆。
日本的狼子野心可見一斑,但在不容置疑的事實面前,再多的狡辯也顯得蒼白無力。
日本的侵華事實確鑿無疑,尤其是南京大屠殺殺害我國同胞30餘萬人,更是震驚了國內國外,這樣的殘忍行為若是因為時間的推移直接將它抹去,試想誰能答應。
日本想要抹掉對中國的侵略是全社會供認不諱的事實,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讓他們知道這條路根本行不通,日本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認侵華事實,向被殺害萬千中國人道歉。
日本對我國的文化入侵
日本的侵華事實不用多說,好在現在新時代中國已經國富民強,那樣任人宰割的社會就此結束,日本想要像以前一樣明晃晃侵犯中國難上加難。
對於這個鄰居大家似乎可以放下心來,但其實據實際情況來看,日本的侵華計劃依舊沒有徹底結束。
這樣說也不是信口開河,就拿近些年來各個省份都有的日本風情街來說,日本文化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中國,並且取代中國自己的文化,好像成了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中日友好醫院、日本的夏日祭活動等各種有關於日本的文化似乎發展的太快了,距離抗戰結束才半個世紀的時間,竟然會有如此大規模的發展,實在讓人意外。
當然除了明晃晃的中日友好以外,還有震驚全國的毒教材事件。
原本是小學生們的讀物,可沒想到一些不法分子竟然夾帶私貨,他們將其中的人物畫像畫的極其醜陋,還出現了不雅行為。
不僅是這些,書中竟然出現了星條旗,以及日本侵華的戰鬥機等不當內容,試問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中宣揚這樣,他們能是什麼意圖。
日本的文化入侵已經名正言順,亡華之心不死的他們已經滲透到了我國的各個領域,而其中不少青年已經受到他們的影響。
就比如和服事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可有些年輕人穿著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公共場合,甚至出現南京這樣飽受戰爭摧殘的地方。
雖說穿著自由,可是經歷過侵華戰爭的我國早已有規定:在特定的場合穿著和服,可以被處以行政拘留或者罰款,但有些年輕人因為深受日本文化的荼毒,已經忘記了過去的艱難,他們深受這種文化的影響,將祖國過去的艱苦歲月全都拋到腦後。
試問,這距離那段時光才過去了多久,能被這樣大規模影響,難道不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嗎?
諸如此類的例子多的數不清,日本文化的滲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電視劇、書籍、各大節日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似乎都成了他們下手的好機會。
種種案例足以說明,我們依舊不能放鬆日本的侵略,他們的侵略計劃依舊在持續,即使實現國富民強的我們依舊不能放鬆警惕,年輕的一代們更是要牢記過去,不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