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和卓叛亂」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一次著名歷史事件。大小和卓曾被準噶爾囚禁,清軍在平定了準噶爾的叛亂後,解救了大小和卓,並接受了大小和卓的投降。
但是不久後,大小和卓就發動了叛亂,清朝對大小和卓有恩,為什麼大小和卓還要發動叛亂呢?其原因有兩點。
1、並非真心投奔清朝
大小和卓並非真心投奔清朝。
準噶爾發動叛亂後,囚禁了大小和卓,直到清軍擊敗了準噶爾的隊伍後,才解救了大小和卓。在這種情況下,大小和卓不得不投奔清朝。
他們投奔清朝是外界的壓力所迫,並非出於真心。他們不想受到別人的控制,因此心有不甘,想要自立,建立自己的王國,所以他們有了反叛之心。
2、清軍的疏忽
清軍的疏忽使得大小和卓有機會發動叛亂。
大小和卓雖然有反清的想法,但是他們一直沒有發動叛亂的機會。
就在清軍平定了準噶爾叛亂不久後,蒙古發生了撤驛之變,因此一部分清軍調往了蒙古去平亂。
此時,清軍失去了對天山北路的控制,於是大小和卓就公開反叛了。
「大小和卓叛亂」說明了清軍雖然解救了大小和卓,但是並沒有讓他們心服,也證明了大小和卓是無情無義之人。
這個事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要讓別人心服,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認可。
參考文獻:
《清史稿·列傳一百/二百三十三/本紀九/十一/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