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霸時代結束,大國爭霸已經開始?魯比奧的這番話如何理解?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打了一通電話開始,俄烏戰爭走向就被美國所主導。

在美俄完成框架性談判之後,接下來雙方要談的其實主要是細節問題。因為俄羅斯的利益已經被基本滿足,所以接下來的事情,主要在於美國、歐洲和烏克蘭之間如何拉扯的問題。

但在美國推動俄烏談判的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戲劇性」事件。先是特朗普提出美國獲得烏克蘭一半的稀土資源開採權,用於償還美國在過去三年為烏克蘭提供的3500億美元軍事援助。澤連斯基在該問題上則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一邊想要通過稀土資源換取美國繼續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另一邊又不滿特朗普提出犧牲烏克蘭未來幾代人利益的條款,想要討價還價,至少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

美烏兩國

這就有了礦產開發協議的2.0版本,美烏共同成立烏克蘭「重建基金」,用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基礎設施產生收益的一半,向基金注資。

也正是因為要簽署這一協議,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在白宮舉行了會面。結果再次反轉,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在白宮爆發激烈地爭吵,飯沒吃、記者會沒開,協議沒簽署。澤連斯基為了找回面子,快速訪問倫敦,想要從歐洲身上找補。

但被惹惱的特朗普,這幾天持續對澤連斯基施壓,又是要求道歉,又是放話要澤連斯基下台。美國這一系列做法,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希望澤連斯基接受美國開出的條件,在美俄達成的談判框架下結束這場俄烏戰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

那一個新的問題就被擺在了面前,特朗普領導的美國,為什麼要急於結束這場俄烏戰爭呢?

外部大部分觀點認為,特朗普急於結束俄烏戰爭,是因為特朗普所提倡的「美國優先」政策,和二戰前美國的「孤立主義」類似,因此特朗普主張戰略收縮,將重心重新放在美國本土和耕耘美國的勢力範圍,以確保美國能夠繼續維持霸權地位。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收縮,而是通過一種「自殘」的方式,脅迫全世界,即美國在承擔更少的國際義務的同時,對全球施加更強大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的利益。比如特朗普政府以所謂的「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藥物泛濫」等國內問題,對中加墨三國商品加征普遍性關稅。

中美兩國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特朗普其實並不是「孤立主義」,其擴張性甚至要比拜登政府更強,只是雙方在不同賽道而已。

當然,真正導致特朗普急於結束俄烏戰爭的底層邏輯,其實是世界多極化的到來。這一點從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表態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觀察者網報道,魯比奧在近日接受美媒採訪時,承認了一個事實,即美國單極化霸權時代終結。

在美國看來,未來的全球格局難以回到他們所期待的「新冷戰」,只會是大國之間進行勢力範圍劃分的「大國爭霸」,就像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地區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拉美是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一樣。

魯比奧

因此在美國預想下的「大國爭霸」背景下,他們需要通過外交手段避免大國之間的直接衝突,通過戰略收縮耕耘自身的基本盤,積蓄能量,然後等待時機戰勝對手,重新拿回世界霸主地位。

所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已經說明美國急於從全世界各地抽身,包括中東和烏克蘭,甚至是美國的盟友歐洲,從而將力量轉向印太地區應對中國的崛起。因為在美國眼中,印太地區也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

但問題在於,美國眼中的所謂「大國爭霸」,根本與現實不符。現實是中俄所代表的廣大南方國家期待的是世界多極化的到來,所謂「大國爭霸」,不過是換了個名頭的「新式冷戰」而已,由此可以看出美國依舊沉浸在「零和博弈」的怪圈中,從而睜眼正視世界的變化,依舊停留在過去的霸權思維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