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75刀捅死女友後跳樓,逆來順受會讓你的人生變成什麼樣? 

文 | 米粒媽

每當看到留學生圈殺害女友的嚇人案件,米粒媽都痛心不已。

作為曾經的留學生,我特別能體會那種身在異鄉的孤獨,也能腦補到那些女孩一旦遇人不淑,就真的如同墜入地獄。

而且這起案件的殘暴程度真的是令我震驚,一個22歲的中國留學生捅了女友75刀,傷口遍布女孩的面部、頸部和上肢。

行兇後,兇手試圖在樓梯間割腕並從陽台跳樓自殺,但是被及時制止並逮捕了。

最近,犯罪的暴徒jack he已經伏法,他被判處了20年監禁,13年不得假釋。

米粒媽覺得真是判得太輕了。

女孩被殺害的時候才19歲,大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從中國到澳洲留學,想必父母也對她寄予了厚望。

美好的人生就因為遇到了一個人渣戛然而止,法官在宣判時都說,遇害女孩在襲擊過程中所經歷的恐懼和痛苦是難以想像的。

而之所以最後的審判結果居然只判了20年監禁,是因為這個男孩子被證實了有精神病。

米粒媽想到了前段時間的那部電影《涉過憤怒的海》。

缺愛的女孩娜娜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遇到了超雄惡童男友,他也會神經質般暴戾,但偏偏娜娜就是沉淪在這種強烈的刺激中欲罷不能,還誤以為這是濃烈的愛。

最後娜娜在男友面前用刀生生把自己捅死,男友卻逍遙法外。

故事的結局不同,但殊途同歸的是,身在異鄉的缺愛女孩,不懂得愛應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還以為被暴戾殘忍的對待是自己不夠好。

戀愛協議什麼鬼

被害女孩pan是家裡四個孩子中的老大,她性格溫和善良,非常懂得照顧弟弟妹妹。

到澳洲上大學,可以說寄予了全家人的厚望。然而遇人不淑,一戀愛就遇到了變態的he。

其實在這次兇殺發生之前,pan遭遇男友的暴力攻擊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

男友非常清楚她就是那種逆來順受又聽話的類型,所以在交往過程中就不斷給她訂立「不平等條約」。

這種服從性測試都是一點點探底的,當他發現pan的耐受力居然那麼高,也根本不懂得反抗,他內心滿滿的惡念就被進一步激發出來。

同居期間,只要pan不做家務就會被家暴,而且交往期間,he還要求pan簽署了所謂的「戀愛協議」。

協議中的條款包括「回中國探親期間要治好痤瘡、不能去酒吧喝酒或與異性做任何事情、不許把手機靜音……」如果違反任何一項規定,就意味著兩個人的感情宣告終結。

他對女友的人身自由限制到了這種程度,卻跟朋友說:「我甩不掉她」。

就這種聽上去就非常離大譜的條款,女孩就真的給他簽,這種深深的不配得感本身就很容易給自己招來危險。

在案發前的數月、數周甚至數天內,he都曾大量吸食笑氣。

雖然無法確定他作案時是否處於吸毒狀態,但警方在公寓內發現了許多空的笑氣瓶。

他在精神高度亢奮的狀態下對女友實施了殘忍的殺害,跳樓自殺未遂後卻企圖通過自己有精神疾病來洗脫罪責,真的是細思極恐。

一廂情願抱有幻想

如果米粒媽有女兒,我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就讓她明白,在一段關係中,如果有什麼地方讓你感覺到不舒服,或者刻薄讓你難堪,或者開玩笑戳你短板,或者對你有非分要求,一定馬上中止這段關係,及時止損。

被殘忍殺害的pan當時只有19歲,正是對愛情抱有美好幻想,對人性之惡沒有認知的年齡段。

她只看到虛偽的愛情泡泡,卻看不到裡面潛藏的刀劍。

一個擁有基本分析能力的成年女孩,應該會在第一時間意識到,簽那種所謂的戀愛協議就是變相的奴役,當第一次遭遇毆打的時候,就應該果斷抽身。

她之所以沒有及時止損,無非是一廂情願地把人想得太好了。她不願相信那個同床共枕口口聲聲說愛他的男孩會真的傷害她。

米粒媽聽過很多遭遇家暴、長期被丈夫欺負的人的論調,她們總是會說:「他性格就是這樣;他其實有時候對我也挺好的;他太敏感了;他以前受過傷害……

她們會主觀上給加害方尋找各種理由,讓自己受欺辱的事實合理化,卻唯獨忘記了第一時間捍衛自己的權益。

然而,逆來順受並不能換來和平,那些企圖尋找「血包」的邊緣人格壞分子,專門就是會嗅覺靈敏地尋找這個類型的獵物。

米粒媽之前看過一部英劇,叫《生命不息》,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女孩的故事,特別好看,建議大家都看看。

女主可以無限重生,她的每一次重生都可以去修補前面一世犯下的錯誤。

她嘗試了好幾世,才好不容易活到了青春期,遇到了所謂的愛情。

在那一世,她被哥哥的朋友強姦,卻不懂得反抗,男孩拍拍屁股走人了, 留下幾句嘲諷,而她要面對的卻是漫長的心理修復,和發現自己懷孕後的躲躲藏藏。

走投無路的她去墮胎,在那個墮胎不受法律保護的時代,醫療條件惡劣,她發生感染,幾次昏迷。

好不容易緩過來的她報了一個學打字的補習班,想要重新開始生活,謀求生路。結果教課的老師是個猥瑣男,教她們盲打的時候要求她們蒙上眼睛,自己公然在教室里脫褲子diy。

後來她又跟一個騙子閃婚,本以為終於此生有所依靠,卻發現對方是個家暴男,而且負債纍纍。

最後,出逃的女主被追來的丈夫殘忍殺害。

在下一世,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應該怎樣捍衛權益。在哥哥的朋友再次出現,想要吻她的時候,她上去就是一個大嘴巴,這一扇避免了重蹈覆轍的命運。

在打字班的老師要求她們蒙上眼睛練習盲打的時候,意識到老師站到自己旁邊開始解褲子,她摘下眼罩大吼一聲:「姑娘們都看看!

班裡所有的女生都摘下眼罩,看到了老師齷齪的一幕。

而這一世,那個家暴她的騙子跟她沒有發生交集,因為那個高自尊的她,已經不再去考慮急急忙忙嫁個人託付終身這個選項了。她終於明白,原來懂得拒絕和不懂拒絕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但是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人死不能復生,我們需要更早意識到應該怎樣去走好這一生,因為一旦走錯,就萬劫不復。

生命無法承受之輕

作為留學生,米粒媽其實特別有發言權。我之前還在文章中寫過,不要太早把孩子送出國的理由。

因為在18歲甚至更小的年紀,尤其是經歷了童年、少年時期,家長、老師的嚴格管束的孩子們,一旦到了國外那種高度自由的土壤,會特別不適應,如果要形容的話,我覺得是一種「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對那種極度的自由也是特別震驚。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那裡完全能夠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去踐行自己的任何決定,完全沒有任何人管。

▲第一次踏進美國校園,兩眼一抹黑的米粒媽,給自己拍了張影子照留念

沒有宿管老師、沒有班主任,你想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你想永遠不回家也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問你。

我記得我當時的好幾個同學,都是整個學期都沒有回過宿舍,一整個學期都住在男朋友那兒。

說實話,青少年的心智本來就不成熟,再加上過於寬鬆的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矛盾,真的有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

米粒媽自認為是一個挺自律的人,但在我面對那種自由開放的環境時,依然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抵擋住各種誘惑。

我身邊有個當年「海淀六小強」出來的學霸,到了美國之後完全不去上課,每天早上七八點才睡,下午四五點起床,所有課都不去上,甚至作弊、代考,樣樣都來。

那時候有一個跟我關係不錯的中國女孩,她留學之前在國內是絕對的學霸,但留學之後她完全變了個樣。

我早上九點約她一起去自習,結果她下午四點才出現,幾次之後,我就決定再也不約她了,再後來就聽說她跟男朋友同居,去外面住了。

其實留學生男女同居的比例非常非常高,可能身在異鄉,也有急於作伴取暖的心態在。

但這樣真的會影響學業,也容易節外生枝。所以米粒媽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苦口婆心勸過大家,別讓孩子太早出去留學。

我的那個學霸同學,以前絕對的乖乖女,公認的「別人家孩子」,誰能想到一到了美國,能反叛到那種程度?

所以其實我覺得,除了要及時教給孩子識人的能力外,還要適當給予孩子一些自由度。

比如上中學的時候,就可以試著放寬對他們的管理和約束,很多事情讓他們自己做主,自己判斷,你在旁邊還能有一個監督把控的機會和過程。

成長的路上荊棘密布,要把更多一點、再多一點的自我保護技能教給孩子,我們才能放心讓他們去飛。

成長路上的釘子大概率還是要自己去碰,南牆也得自己撞。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此之前給他們戴好頭盔,穿好鎧甲,好讓他們不至於傷得太重。

第一時間考慮自己的權益,無論何時都足夠愛自己,足夠在意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總是沒錯的。在教育中,其實課業的成績只是眾多內容中的一個,而我們要教他們更多的,恰恰是成績之外的那些東西。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專註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和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