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寫下宋代第一首懷古詞,蘇軾讀後佩服不已:此乃老狐精也!

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因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而享譽歷史。

他的詩、詞、文俱佳,詩風剛勁,尤善七絕,文風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至於詞作,留存較少,僅有20餘首,但僅憑一首《桂枝香·金陵懷古》便名垂青史,而且歷代詞評家都給予了高度讚譽,比如楊湜《古今詞話》云:

「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唯王介甫為絕唱。」

蘇軾讀了這首詞後也佩服不已,說王安石是「老狐精」,那麼,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的魅力在何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很多人初讀此詞,覺得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甚至在其中還能看到很多唐詩的影子。

其實,就「金陵懷古」這個主題而言,唐詩中的名篇實在太多了,而且這個主題下的應有之義,也被唐代詩人寫盡了。

於是,當宋代詩人再來抒寫「金陵懷古」的主題時,他們心中自然會湧現無數的唐詩名篇或佳句。

而王安石的厲害之處在於,他雖然也是借鑒前人詩句,但是他的手法卻非常高明。


比如,「千里澄江似練」這一句,化用謝眺的「澄江靜如練」,但前綴「千里」二字,後加「翠峰如簇」一句,視野更加開闊,並且與首句「登臨送目」遙相呼應。

再如,結尾「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是陳後主所作艷曲,內容淫靡,聲調凄涼,早已成為亡國之音的代名詞。

杜牧所處的晚唐,內憂外患皆很嚴重,大唐帝國雖然未到岌岌可危的困境,但日薄西山的末世光景已經呈現。

然而,包括官員士人在內的酒樓客人,竟然毫無危機之感,仍然讓歌女演唱《玉樹後庭花》的亡國之音,這讓關心國家、憂時傷世的詩人情難以堪。

杜牧詩句中的「猶」字,綰合今古,筆力千鈞。

王安石詞中說「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其語氣,完全是接著杜牧而來,所以也是突出一個「猶」字。

前綴「時時」二字,更暗示此種景象不斷重複,從而將蒼茫的懷古意識與深切的現實關懷融合無痕。


另外,這首詞還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優點。

首先,詞人將傳統詞體在主題走向、文字風格上的柔靡輕艷習氣一洗而空,全詞文筆洗鍊,語氣莊重,雖然是長短句,風格卻渾如五七言古風。

其次,此詞主題雖是懷古,卻先從登臨寫起,全詞皆有濃重的個人抒情色彩。

上片寫晚秋時節登高望遠,一幅故國晚秋之畫面在詞人眼中徐徐展開。

下片抒興亡之感,純是觸景生情,是詞人面對著六朝故都的歷史遺迹油然而興的現場感受。

於是,景乃王安石所見之景,情乃王安石所生之情,這就擺脫了一般懷古詩詞的陳詞濫調,生動地表達了一位胸襟闊大、眼界高遠的政治家對於歷史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考。

試看「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之句,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皆具有居高臨下的氣概,其眼界、胸襟何等卓異不凡!

再讀「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詞人對現實國運的隱憂也躍然紙上。


王安石雖然很少作詞,但此詞出手不凡,「一洗五代舊習」,堪稱北宋詞壇上最早「以詩為詞」的成功嘗試。

此詞作時,蘇軾尚未開始寫詞。相傳,日後蘇軾見到此詞後喟然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意即,王安石用了一個艷詞曲牌,卻寫出了「詩」的風骨,非常了不起。

這是開創一代詞風的蘇軾,對一位先行者的由衷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