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明神宗朱翊鈞),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長期為人津津樂道,例如長期不上朝卻牢牢掌控朝政,又如重新道教修鍊長生,再如「壬寅宮變」差點被宮女刺殺……等等。今天我們則不說朱厚熜,來說說他的皇后,其一生先後冊立三位皇后,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慘。
孝潔陳皇后:因驚嚇過度流產,並因此患病去世
陳氏生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乃北直隸大名府元城縣人士。按照明朝后妃選自民間的祖訓,陳氏於嘉靖元年(1522年)經選秀入宮,同年九月被冊封為皇后,彼時明世宗朱厚熜15歲,陳皇后14歲。
陳皇后的父親雖然只是個秀才,陳皇后並不算什麼大家閨秀,但畢竟多少沾染了一些書香氣,倒也頗為知書達理。入宮之初,陳皇后與朱厚熜的關係倒也和睦,並因此惠及家族,其父陳萬言以秀才出身得以先後升任鴻臚寺卿和中軍都督府同知,並加封為伯爵,其母冀氏亦被封為一品夫人,兄弟陳紹祖則被封為尚寶司丞,錢財田宅的賞賜更是極為豐厚。
嘉靖七年(1528年)春,一天朱厚熜與陳皇后坐在一起聊天,張順妃和方妃進來奉茶,朱厚熜一時興起,將兩人的小手拉住翻來覆去查看,一旁的陳皇后看見,不知道是因為善妒,還是為了維持後宮的禮儀,一把便將手中的茶杯給摔碎了,站起身便向外走去。
陳皇后這麼一鬧,讓嘉靖帝頗沒面子,遂起身質問陳皇后何故如此,一怒之下便將陳皇后斥責了一頓。
彼時陳皇后恰好懷有身孕,被朱厚熜這麼一番訓斥,驚悸之下竟然導致流產,並因流產身患重病。嘉靖帝得知後更為惱怒,下令其遷出坤寧宮,並就廢后之事與楊一清等大臣商議,後考慮到陳皇后已經陷入病危,廢后有礙名聲,這才未實施。沒想到陳皇后竟然就此一病不起,最終於同年十月不幸離世,年僅二十歲。
直到皇后去世,嘉靖帝這才為自己的衝動後悔不已,《明史·后妃列傳》有載「帝素服御西角門十日」。
繼後張氏:不知因何被廢,廢居冷宮兩年後去世
這位張氏便是之前導致陳皇后被廢的張順妃。張氏乃河南新鄉縣人,她與陳皇后同一年因選秀入宮,被冊立為順妃。陳皇后病逝之後,張順妃於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被冊立為皇后,成為朱厚熜的第二任皇后。
張氏被冊立為皇后之初,同樣極為受寵,並因此惠及家人,根據《張楫六代宗親世次記》的碑文記載,其父張楫因此被授為錦衣衛千戶,後又被晉陞為錦衣衛指揮僉事,並被居京都長安豐城裡。
然而五年多後,即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1534年)1月19日,張皇后突然被廢,史料並未記載張氏被廢的原因,但有下面一種說法。嘉靖帝的皇伯母皇太后張氏(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妻、孝康敬皇后)因與嘉靖帝關係不睦,在兩個弟弟張延齡和張鶴齡因罪被下獄後,請張皇后幫忙求情,結果張皇后因此觸怒嘉靖帝,並因干政而被廢。
按照《明史》記載,張延齡和張鶴齡於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被捕,不久張鶴齡便死於獄中,而張延齡則被長囚獄中,最終在張太后死後,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被斬,因此這種說法有一定根據。
在被廢之後,張氏獨居冷宮長達兩年,最終於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初三(1536年12月15日)鬱鬱而終。張皇后死後,被按照明宣宗廢后胡善祥的葬儀規格葬於金山。嘉靖十八年(1540年),張氏被恢復皇后稱號,改稱「繼後」。
孝烈方皇后:正史稱病逝,另說被大火燒死
方氏是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人。由於嘉靖帝即位多年卻一直沒有兒子,於是禮部尚書張璁等人便紛紛上書,建議朱厚熜趁著年輕多納后妃,爭取多留皇嗣,於是朱厚熜於嘉靖九年(1530年)再度選秀。次年三月,方氏與鄭氏、王氏等九人被選入宮冊立為嬪,其中方氏為德嬪。
嘉靖十三年(1534年),張皇后被廢,方氏被立為皇后,其父方銳隨後亦被晉封為都指揮使,後又官拜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壬寅宮變」中宮女楊金英等刺駕謀逆,幸好方皇后及時趕到,才救下朱厚熜一命,事後為表感激,方銳被晉封為安平侯。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方皇后病逝,嘉靖帝為此感慨「後救我,而我不能救後」的感嘆,並特別下詔,「皇后救過朕的性命,奉天濟難,應該以元配皇后的禮儀入葬」,於是稱方皇后葬地為永陵,謚號孝烈皇后,後來朱厚熜更是因為方皇后升祔太廟問題而與徐階、楊思忠等大臣發生爭執。
按照《明史·后妃傳》的記載,方皇后應當是病逝,但按照明末進士何喬遠的《十三朝遺史》的記載,當初「壬寅宮變」後,方皇后因當時侍寢的是端妃曹氏,因而懷疑曹氏才是刺駕元兇,於是將其賜死,但事後查明曹氏乃是被冤枉的,嘉靖帝於是遷怒於方皇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寢宮突發大火,方皇后被困宮中,而朱厚熜又阻止他人營救,結果導致方皇后被活活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