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唐朝商人的社會地位與其經濟貢獻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史談a

編輯 | 史談a

前言

在中國古代,商人和政府的關係往往十分微妙,一方面,商人是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另一方面,商人又受到許多的限制和管制。

因此,商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常常是相互矛盾的,而在唐朝時期,雖然商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並不高,但是他們的經濟貢獻卻非常巨大。

從唐朝時期開始,政府就開始鼓勵商人發展商業貿易,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經商可以為自己帶來很多好處。

因此,在唐朝時期,許多人都紛紛投身於商業活動中,而這種現象也促進了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那麼唐朝商人有著怎樣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貢獻呢?

商人在唐朝的經濟地位

首先,在唐朝時期,商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來說比較低,因為在唐朝之前,商人被看作是一個低賤的職業,所以許多人都不願意從事這一職業,而政府對此也並不鼓勵。

而唐朝之後,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開始鼓勵商人從事商業貿易,從而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而且在唐朝之前,商人就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規模,因此,在唐朝時期,商人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職業。

因為在唐朝時期,商品貿易是主要的經濟活動之一。

而且唐朝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商人,比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就曾經寫過一首詩來描述唐代商人的生活狀況:「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句話生動地展現了當時商人生活的貧苦狀況,而在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唐代商人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其次,在唐代時期,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

因為在唐代以前,商人的社會地位就很低,而到了唐朝時期,這種狀況並沒有得到改變,所以,在唐朝時期,商人的社會地位一直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但是隨著唐朝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商業貿易的認識逐漸加深,因此,隨著人們對商業貿易的認識不斷加深,人們也開始認識到經商能夠給自己帶來許多好處。

比如在唐朝時期,一些商人就意識到經商可以增加自己的財富,所以當時很多人都開始積极參与到商業貿易中來,而且唐朝時期政府對於商業貿易也比較支持和鼓勵,比如在唐朝時期,政府對商人進行了很多的補貼和獎勵政策。

商人的經商規模

商人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群體,其規模也是十分龐大的,而這些商人,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商人,另一種則是官商,在唐朝時期,官商的規模一般都比較龐大。

唐太宗李世民為例,他曾經設立了專門管理商人的官職,叫做市曹,並且規定所有的商人都必須要經過市曹的檢查才可以進行交易。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前來經商,唐太宗李世民還下令讓所有的官員都必須要與商人進行接觸,以保證他們不會從中牟取利益。

另外,在唐朝時期,官府還會經常舉辦一些商品展覽或者是廟會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商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而這些活動也為唐朝時期的商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和平台,因為這種商業活動本身就能夠給人們帶來一些好處。

因此,在唐朝時期,許多人都願意參與到這種商業活動中來,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而在唐朝時期,那些商人的規模也是非常大的。

像我們熟知的鑒真和尚,他曾經就曾經從中國出發去日本進行了長達十七年的翻譯工作,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而鑒真和尚之所以能夠從中國出發,踏上日本的土地,主要也是因為他擁有自己的經濟實力,當時他需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貨物,然後再從日本運往中國。

而這些貨物中就有絲綢和茶葉等商品,所以鑒真和尚才能夠將這些貨物順利運到日本,而如果沒有唐朝商人提供的經濟支持,鑒真和尚也很難完成這一次任務。

除此之外,像我們所熟知的王承恩,他也是一個著名的商人。

商人對唐朝經濟的貢獻

雖然商人在唐朝社會中的地位和經濟地位並不高,但是他們的經濟貢獻卻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在唐朝時期,商業貿易的發展對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繁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沒有商業貿易,那麼唐朝時期的人們將很難獲取更多的商品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商人在貿易中,不僅能夠將大量廉價的商品帶到其他地區,而且還能將自己所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其他地區,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其次,商人們可以為唐朝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因為商業貿易中涉及到許多不同地區之間進行交易,所以商人們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如果沒有這些商人,那麼唐朝社會經濟就不會有那麼快地發展,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可以來到唐朝就業。

而這些人中,有的則可以成為商人,而有的則只能成為手工業者、農業生產者等等。

最後,商人們也能夠為國家財政帶來很多好處。在唐朝時期,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稅收。

而稅收的主要來源則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等,而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繳納更多的稅收,就是因為商人們的存在。

而商人在貿易過程中所獲得的利潤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為國家財政收入,從而為國家財政帶來更多的好處。

而且在唐朝時期,商人們也能夠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商品,從而使唐朝時期的商品經濟更加繁榮。

總的來說,唐朝時期商業貿易的發展對當時社會經濟繁榮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人對於社會穩定的作用

商業的繁榮,能夠帶動許多行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繁榮,但是由於商業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商人都不被社會所接受,甚至還受到了政府的打壓,這也就造成了商人和政府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從而阻礙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是隨著唐朝商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商人地位的不斷提高,商人們在經濟上對社會的貢獻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政府逐漸認識到商人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漸改變了對商人的態度。

在唐朝時期,由於國家政府大力扶持商業,從而使得許多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不僅為國家帶來了許多稅收,還為國家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

此外,隨著商人地位的提高,他們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發言權,因此許多官員為了討好商人,都會在政治上給他們提供許多便利,同時,商人們也開始關注民生問題,這就使得朝廷對商人的態度有所改變。

不僅如此,在唐朝時期,許多商人還會定期進行慈善捐贈,這也大大減輕了政府的負擔。

並且,由於商人在社會上的地位逐漸提高,所以他們也不再受到封建統治者的迫害和限制。

不僅如此,商人們還擁有自己的軍隊。

在唐朝時期,商人們就建立了自己的軍隊。

這支軍隊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卻可以為唐朝政府提供很大幫助。

因為軍隊不僅能夠保護商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還可以幫助朝廷鎮壓一些叛亂活動。

因此在唐朝時期,商人對社會穩定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

商人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在唐朝時期,商人對國家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商業貿易上,因為在唐朝時期,商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非常低,因此他們不得不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來獲取生存。

而政府為了鼓勵商人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例如在唐朝時期,政府頒布的《市令》就對商人進行了保護,對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政府還給商人們提供了許多的優惠政策,使他們可以在商業貿易中獲利。

並且唐朝時期,商人們還非常重視誠信問題,在唐朝時期,雖然商人們沒有被稱為「工商之人」,但他們仍然十分重視自己的聲譽。

因為商人們認為只有誠信經營才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不是唯利是圖,並且唐朝時期的商人們還積極與其他國家進行商業貿易活動,促進了當時的國際貿易

此外,在唐朝時期,商人還積極向朝廷進貢,為朝廷提供許多經濟支持,在唐朝時期,由於統治者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因此使得商人的地位變得十分低下。

但是商人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朝廷的進貢,反而是更加積極地向朝廷進貢商品,為國家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除此之外,唐朝時期商人還在農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於商人們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因此他們決定投資農業生產。

總結

總的來說,唐朝時期的商人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才選擇進行經商,因此,唐朝時期的商人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

但是這種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並不能代表他們真正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因為他們畢竟還是以利益為主導的商人群體。

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唐朝時期商品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已經逐漸擺脫了傳統農業社會中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

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他們開始追求更多更好地物質享受,而這也為唐朝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華瑞《唐代商人與政府關係的新探》,載於《貴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2.張廣達《從唐後期的市場變化看晚唐商人的社會地位》,載於《中華文史論叢》2014年第1期。

3.陳新、朱學勤、周宏興《唐代商人與唐代商品經濟》,載於《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第6期。

4.朱新宇《唐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及對經濟的貢獻》,載於《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5.陳新宇、王新亮、劉振勇、史建中《唐代商業經濟及其影響研究》,載於《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年第6期。

6.沈奕斐、程曼麗、楊淑君、黃亞男,《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年第2期。

7.陳新宇、周宏興、朱新宇《唐末五代商業發展的基本特徵及原因探究》,載於《歷史檔案》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