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間諜瑪塔·哈麗:靠脫衣舞成名,色誘多位英法軍官,下場悲慘

1905年4月的一天傍晚,法國巴黎的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次特別演出。大廳里擠滿了觀眾,期待一位名叫瑪塔·哈麗的舞女為大家表演「東方神秘宗教儀式舞蹈」。

瑪塔·哈麗從頭到腳裹著輕紗,呈現出修長曼妙的身軀。她戴著一條珍珠項鏈,胸前的花結上點綴著閃閃發光的寶石,腳鐲上綴滿小鈴鐺。她的體態婀娜多姿,曼妙無比,衣服漸漸從身上滑落,令觀眾們如痴如醉。


第二天,幾乎所有的報紙都給了瑪塔·哈麗最搶眼的版面,並配以巨幅艷照。瑪塔·哈麗頓時成為了紅透半邊天的脫衣舞女,無數男人慕名前來。之後,瑪塔·哈麗又被德國情報部門招入麾下,利用自己的美色從軍官們那裡獲取情報,對一戰的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最後,本是一名荷蘭人的瑪塔·哈麗被法國指控為「叛國者」,因為她導致17艘盟軍船隻被擊沉,造成5萬多名法國士兵陣亡,還使英國巡洋艦在奧尼克群島被擊沉,英國元帥基奇納勛爵遇難……

瑪塔·哈麗是怎樣從一個鄉下女孩變為轟動巴黎的脫衣舞娘的?瑪塔·哈麗成為間諜後怎樣利用自己的美色獲取情報?瑪塔·哈麗的最終結局如何?想要了解瑪塔·哈麗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且看下文分解。


1876年8月7日,瑪塔·哈麗出生在荷蘭北部萊瓦頓市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荷蘭農場主,母親則是一個印尼的爪哇人。東西方混血的基因,使瑪塔·哈麗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既有姣好的面容、立體的五官,又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以及一雙黑亮的大眼睛。


然而,瑪塔·哈麗很快就失去了幸福的童年生活。先是她的父親破產,之後她的父母又離婚了,她被送入師範寄宿學校。第二年,母親因病去世,父親的脾氣則變得越來越暴躁,並且又娶了一個新的老婆。

自此,瑪塔·哈麗開始了一段堪稱噩夢的不幸人生。16歲時,瑪塔·哈麗已經出落得楚楚動人,肌膚溫潤如玉,黑髮明亮柔順,臉龐端正秀氣,身材挺拔苗條、玲瓏有致。一個星期六的晚上,道貌岸然的校長強暴了她。瑪塔·哈麗無處訴說,只得默默忍受屈辱。更糟糕的是,從那之後,她不斷受到男教師們的騷擾。


最後,瑪塔·哈麗再也忍受不了,選擇了放棄學業、離開家鄉,去投奔身在海牙的伯父。當然,寄人籬下的日子絕不好過。對於瑪塔·哈麗來說,一份簡單的工作和一個溫暖的小家就足以使她無懼世間的苦痛,但這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


1895年1月,一個寒冷的清晨,19歲的瑪塔·哈麗注意到了一則徵婚啟事。徵婚啟事上寫道:魯道夫·麥克·里奧德,荷蘭駐印度部隊上尉軍官,39歲,誠實、善良……瑪塔·哈麗羞澀地寄出了自己的照片,並很快收到了回復。魯道夫被瑪塔·哈麗吸引了,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並在幾個月之後結婚。

結婚之後,魯道夫撕下了偽裝,暴露了粗暴、嗜酒的真面目。瑪塔·哈麗與魯道夫共同生活了7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在東印度群島爪哇島度過的,因為魯道夫被部隊派往那邊駐守。他們還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做諾曼。但在諾曼兩歲多的時候,卻被保姆的情人毒死了,原因是她的丈夫不僅勾引了這個保姆,並且還搞大了人家的肚子。


在兒子去世的那一天,瑪塔·哈麗流盡了眼淚,從此對家庭徹底絕望。瑪塔·哈麗離開了那個家,開始自己闖蕩人生。1904年,身無分文的瑪塔·哈麗來到了法國巴黎。她在馬戲團找了一份工作,兼職做藝術模特,艱難地維持著生計。


當時的巴黎,娼妓行業發展得非常興旺。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妓女就有12萬多名。至於脫衣舞女、陪酒女郎等擦邊行業的從業者,則多的不可計數。瑪塔·哈麗為生活所累,最終也走上了這條路。

一天,瑪塔·哈麗鼓起勇氣敲響一家劇院辦公室的門。在經理面前,瑪塔·哈麗脫去大衣,跳起了她在爪哇島學會的印度濕婆舞。隨著變幻多姿的旋舞,她的衣裙一件件飄落在地……


劇院經理立即拍板,僱傭了瑪塔·哈麗。後來,瑪塔·哈麗還自創了一套名為「七重面紗」的舞蹈,在印度濕婆舞的基礎上加上了自己的創見,使得這套舞蹈更加魅惑、動人。


1905年4月,瑪塔·哈麗在巴黎首次演出,憑藉著「七重面紗」帶有東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和誘惑迷人的身體,瑪塔·哈麗一夜成名。她在舞台上傾情演繹,一層一層脫去自己的面紗的時候,全場所有的觀眾為之瘋狂!瑪塔·哈麗還為自己編造了一個神秘的來歷,說自己是爪哇的印度僧侶的後裔,為自己添加了一個神秘高貴的身份。

此後,瑪塔·哈麗還大膽拍攝了很多穿著性感的寫真,並將性感的形象融入舞台表演中去,給人一種致命的誘惑。與瑪塔·哈麗的舞蹈同樣放縱的是她的私生活,她以交際花的身份周旋於各國的軍政顯要之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瑪塔·哈麗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妓。她的影響漸漸向整個歐洲擴展,上流社會競相吹噓自己和瑪塔·哈麗有私交,就連古板傲慢的德國人也紛紛在風情萬種的瑪塔·哈麗面前繳械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瑪塔·哈麗正好在德國進行巡迴表演。當時德軍統帥部軍官米爾巴赫也在現場觀看錶演,並且敏銳地發現了瑪塔·哈麗的天賦和價值。他心想,這個尤物做間諜豈不是一塊好材料?

於是,米爾巴赫馬上派人出價2萬法郎,誘惑瑪塔·哈麗下水。瑪塔·哈麗略加思索,就收下了這筆巨款。這倒不是因為她對戰爭感興趣,而是因為考慮到自己的美貌不會長久,不如趁自己姿色還在多掙點錢。


有了德國諜報機關提供經濟支持,瑪塔·哈麗把自己打扮得更加美艷動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色「俘虜」了無數法國高官和將領,在枕邊源源不斷地套取著情報。有了瑪塔·哈麗提供的準確情報,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之初取得了主動權。


一戰爆發後,瑪塔·哈麗很快接到了一份具體的任務——色誘截獲俄國青年軍官勒伯夫,獲取他身上攜帶的一份西線戰事計劃。瑪塔·哈麗為自己製造了一場在包廂里的浪漫邂逅,使那位俄國軍官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當他享受她的美色的時,瑪塔·哈麗順利竊取了情報。

1914年11月,瑪塔·哈麗回到了巴黎。戰爭過後,這個城市的色情行業很快東山再起。瑪塔·哈麗憑藉自己出色的姿色、性感的舞姿,吸引了大批追求者。為了獲取情報,瑪塔·哈麗相中了年近60歲的海軍中將哥朗薩爾。


哥朗薩爾頓時陷入進了瑪塔·哈麗的溫柔鄉里,與她日夜纏綿。為了炫耀自己的權勢和地位,他告訴了瑪塔·哈麗大量重大軍事機密,甚至還邀請瑪塔·哈麗去參觀自己的辦公室,讓瑪塔·哈麗輕而易舉地看到了協約國海軍作戰地圖和法國海軍的造艦計劃。


哥朗薩爾色迷心竅,甚至還邀請瑪塔·哈麗去法國排水量最大的「貝特羅號」巡洋艦上表演舞蹈。最終,這艘巡洋艦遭到德軍的猛烈攻擊,幾百名法國海軍隨著這艘「巨無霸」一起永遠地沉入了大西洋。


1915年,隨著戰爭的硝煙瀰漫,英德之間的諜戰也日趨白熱化。當時,一個德國間諜得知英、法兩國正在秘密研究一種新型坦克。德軍經過調查,摸清了設計圖藏在法軍高級將領摩爾根將軍家中的金庫里,隨後對瑪塔·哈麗下達了任務,命她竊取圖紙。


接到命令之後,瑪塔·哈麗籌備了一個小型的家庭舞會,通過關係邀請來了摩爾根。在舞會上,瑪塔·哈麗將自己的性感美麗展現得淋漓盡致,摩爾根被迷得神魂顛倒。最終,瑪塔·哈麗住進了摩爾根家,成功從金庫中盜取了新型坦克圖紙。


隨著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瑪塔·哈麗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她擔心如果有朝一日協約國取得勝利,自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因此,瑪塔·哈麗開始有意識地向法國靠攏。正巧,當時法國的間諜部門也有意利用瑪塔·哈麗的美色獲取情報。於是,瑪塔·哈麗又在法國二局領到了一份諜報經費。

此後,瑪塔·哈麗的身影穿梭在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的聲色場。她每到一個地方,總能引起轟動,但只有掌握這戰爭機密的高官和將領才有機會得到她。只是,那些高官和將領以為自己的權勢征服了瑪塔·哈麗這個絕世尤物,卻不知瑪塔·哈麗正從他們身上獲取絕密情報,而遠處的戰場上,無數將士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甚至就連英國陸軍元帥,也因為瑪塔·哈麗而喪命。1916年5月底,瑪塔·哈麗從一位英國軍官那裡獲取了英國皇家海軍「新漢普郡」號的航線,德軍趕緊派出U75潛艇布置水雷。1916年6月5日,「新漢普郡」號在奧克尼群島觸雷沉沒,陸軍元帥基奇納勛爵遇難。


1917年2月的一個清晨,瑪塔·哈麗在巴黎被捕。消息很快傳開了,轟動了整個巴黎。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瑪塔·哈麗只不過是一個狂浪的交際花,根本不相信她會是一名間諜。瑪塔·哈麗也拒絕承認自己是間諜,可她依然被判處死刑。


但在瑪塔·哈麗受審期之時,法國情報部門對瑪塔·哈麗充當雙料間諜向法國提供德軍情報的真相隻字不提,只說瑪塔·哈麗為德軍提供了大量情報。經過兩天時間的審判,法庭做出了死刑的判決。

法庭強調,瑪塔·哈麗長期從事服務德國的間諜活動,導致17艘盟軍船隻被擊沉,5萬多名法國士兵陣亡不僅如此,瑪塔·哈麗還出賣6名法國秘密間諜,騙取美國軍官手中的盟軍坦克應用方案,促成英國英國皇家海軍「新漢普郡」號被擊沉,陸軍元帥基奇納勛爵遇難。


最後,瑪塔·哈麗不再爭辯,對自己的間諜活動供認不諱,無數高官、將領牽涉其中。哥朗薩爾中將、陸軍部長梅西尼、內務部長馬爾維等人鋃鐺入獄,其中哥朗薩爾中將被判處無期徒刑。


1917年月10月15日,瑪塔·哈麗戴著一頂寬檐黑帽,一副黑色羊皮手套,穿著一雙漂亮的紅舞鞋,踏上了死亡之旅。在巴黎郊外一塊空地,射擊手們準備瞄準射擊之時,瑪塔·哈麗微笑著對領刑的軍官說:這是第一次有人肯付12法郎佔有我。在法語中,法郎和子彈是同一辭彙。


隨著呼嘯而來的11顆子彈,瑪塔·哈麗結束了她美麗傳奇的一生。有人看見,就在槍決前,她還向行刑隊送去了飛吻。

瑪塔·哈麗被處死後,屍體被送往巴黎醫學院。她的美麗頭顱經過防腐處理後,被存入了巴黎阿納托密博物館。到2000年之時,保管人才發現瑪塔·哈麗的頭顱不翼而飛。有關學者分析,很可能是1954年博物館搬遷時丟失了。


多年之後,很多人都不認同瑪塔·哈麗所背負的「叛國者」罪名,很多有婦女甚至還把她當作抵抗男權的先驅來紀念。如今,瑪塔·哈麗擁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她的故鄉呂伐登專門為她建造了一個博物館,有關她的故事被寫成文章、拍成電影。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瑪塔·哈麗?感謝閱讀,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