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周總理共同作出的長沙決策

陳翠榮整理 來源:《愛周之家》





1974年12月23日,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意見,周恩來、王洪文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彙報四屆人大準備情況。周恩來原本計劃和王洪文同機前往,因王洪文前一夜睡得晚誤點,後另機前往。

行前,醫務人員再次發現周恩來便中潛血,需要馬上進行檢查治療。周恩來自己也明白,這樣遠途奔波會使病情惡化。但他以國事為重,堅定地向醫生表示:「既然把我推上歷史舞台,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負責周恩來醫療工作的葉劍英再三叮囑隨周恩來前往的醫護人員:為了黨和國家的最高利益,不能改變計劃,但要想盡一切辦法,絕對保證周總理的安全。

當年跟隨周恩來前往的機組人員汪雲回憶說:總理跟我過去見到的完全不一樣了:他明顯消瘦,穿了一件灰呢子大衣,戴一頂藍呢子帽,還圍著圍巾,戴著口罩。以前我送總理上飛機,他在舷梯上一步一步地走得很有勁。這次登機時,總理走得很慢,很費勁,而且還有點晃。總理臉上、手上有很多老年斑,端杯子時手還微微發抖。看到這種情況,我的心一下就提起來了。……



飛行途中,周恩來詢問了專機機組所在部隊的各項工作情況。

飛抵長沙後,周恩來與王洪文一起見毛澤東。

1974年12月23日—27日,毛澤東在長沙聽取彙報過程中,同周恩來、王洪文四次談話(23日、24日、25日、27日)。要點是:

(一)批評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毛澤東對王洪文說:「不要搞『四人幫』」,「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又說:「江青有野心。你們看有沒有?我看是有。我在做江青的工作,勸她『三不要』:一不要亂批東西,二不要出風頭,三不要參加組織政府(內閣)。」但又說對江青要「一分為二」,責成江青等人作自我批評,要求王洪文在長沙即寫出書面檢查。

(二)高度評價了鄧小平。毛澤東強調:「鄧小平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並重申由鄧小平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建議,提出周、王留長沙期間,由鄧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

(三)指出「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在了解了周恩來的病情後。對周恩來說:你身體不好,四屆人大之後,你安心養病,國務院的工作讓小平同志去頂。

(四)關於召開四屆人大及其人事安排問題。毛澤東說,在開四屆人大會議前先召開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在周恩來建議補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副主席時,毛澤東提出以鄧小平為中央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毛澤東還就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國務院副總理,各部部長的具體人選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並提議由張春橋兼任總政治部主任職務。

(五)關於國際形勢問題。毛澤東表示:當前仍要繼續強調備戰。並問:如果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要來談,應如何做?周恩來答:如蘇聯領導人真想來談,可作考慮,但我方不主動去請他。毛表示贊同。

1974年12月26日,毛澤東81歲生日。這一天的談話,只有毛澤東和周恩來兩個人。相處近五十年的兩位老戰友,在決定黨和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促膝長談,直到次日凌晨。

毛澤東談到理論問題時說:「列寧為什麼說對資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要使全國知道。」

毛澤東還談到,要儘快「解放」一批幹部,要安定團結,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毛澤東、周恩來就黨和國家領導人員的任職安排交換了意見,經過分析比較,最終確定了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和四屆人大會議上的人事安排方案。

1974年12月27日,晚,飛回北京。下飛機前,看望全體機組人員,對他們圓滿完成此次飛行任務,表示感謝。

周恩來將毛澤東的談話內容向中央政治局作了傳達,獲得政治局的贊同。周恩來把自己的身體健康安危放在一邊,毅然決然地飛赴長沙,當面向毛澤東彙報工作,取得了毛澤東在黨、政、軍領導人事安排上的支持,挫敗了「四人幫」的組閣圖謀,起到了當時別人無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

毛澤東、周恩來共同作出「長沙決策」,對以後中國局勢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具有深遠意義。


據【毛澤東全集第51卷】




【陳翠榮整理 來源:《愛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