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之朝,號為名將」——後唐名將 周德威(3)

劉守光

李存勖很快識破了這是企圖破壞晉與成德、易定的結盟。這時,晉軍在河北面臨幽州劉守光與魏博羅周翰的兩條戰線。魏博已歸附於朱晃後梁派軍隊協助防守,而且後梁大軍可隨時渡黃河北上,配合作戰。劉守光缺少外援,比較孤立。

晉方將領們提出先取幽州再南下魏州的作戰方略,得到李存勖的批准。李存勖隨即將柏鄉戰後進入魏博諸州的軍隊撤至趙州,自己回到太原,密切注視著劉守光的活動。

晉王李存勖為使劉守光得意驕狂,並放鬆對晉軍的戒備,故意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等道推劉守光為尚書令,梁太祖朱晃也授劉守光為河北都統。劉守光更加狂妄驕橫,叫囂盧龍鎮領地2000里,兵甲30萬,誰能阻擋我當皇帝!

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即帝位於幽州,國號大燕。十一月,劉守光派兵2萬進攻易州容城縣,從而揭開了晉滅燕戰役的序幕。

南守北攻,風馳電掣

幽州是戰國以來我國北方的重要都會,地勢雄要,北倚燕山山脈,南臨華北平原,又有古北口居庸關等重要關隘,險峻相連。唐朝安祿山史思明以幽州為基地,發起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一蹶不振。

唐後期盧龍(治幽州)節度使長期割據,與長安朝廷分庭抗禮。幽州城防經過歷代統治者的苦心經營,城高堅固,易守難攻。晉軍進攻幽州比潞州、柏鄉兩次作戰的任務更加艱巨。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十二月,晉王李存勖派蕃漢馬步總管周德威領兵討幽州。次年正月,周德威與成德、易定軍會於易水。正月七日,三鎮聯軍攻下燕祁溝關(今河北涿州南)。九日,燕涿州刺史劉知溫投降。周德威很快抵達幽州城下,劉守光急忙向後梁求救。

因潞州、柏鄉兩次作戰失敗,梁太祖朱晃決心雪恥報仇。命招討使楊師厚圍攻棗強,招討接應使賀德倫攻打蓨縣。朱晃親自領大軍晝夜兼行,三月二日到下博南。梁軍遇上成德小股騎兵,訛傳晉大軍已到,急忙南退並會合楊師厚一起進攻棗強。成德兵數千人在棗強城內頑強抗擊,梁兵死傷萬計。梁軍後來攻入棗強,殺人如麻,城內百姓不分老幼慘遭殺害。

朱晃又領梁軍5萬人與賀德倫一道攻打蓨縣。晉將李存審屯軍趙州,兵力不多,有的將校害怕梁軍來攻,要求退入土門(即井陘關),準備逃回太原。李存審不許,與史建瑭、李嗣肱商量說:「晉王李存勖正集中大軍進攻幽州,不能抽出軍隊南下蓨縣,我們只有設奇計打敗梁軍」。

於是確定分兵二路,李存審領兵扼守下博橋(今河北衡水縣北漳水之橋),阻擊梁軍北上。史建瑭、李嗣肱領600騎兵偽裝梁軍,天黑時混入梁軍賀德倫營,突然發起襲擊,縱火大噪,弓矢齊發。

梁軍不辨虛實,驚慌失措,燒營夜遁,道路迷失,又遇上河北當地百姓奮起追擊。梁軍2萬人被殺,還丟棄大量糧食和軍需器械。朱全忠戰敗後,身患重病回到汴州。蓨縣戰鬥是五代時期晉將李存審出奇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梁帝朱晃由汴州還至洛陽,病勢越發加劇。其次子郢王朱友珪乘機殺之自立,並矯詔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至東都(汴州),命均王朱友貞誅殺梁太祖非常寵愛的假子東都留守朱友文,並多出府庫金帛,賜諸軍及百官,以籠絡眾心。然中外仍人情恟恟,後梁自顧不暇,再無法北上救援劉守光。

由於梁軍作戰失利,劉守光(燕)、朱晃(梁)軍事聯合的企圖徹底破產,晉將周德威更加緊圍困劉守光,但圍而不打,卻將大部分兵力先攻佔燕國所屬州縣。三月,晉將李存暉攻佔涿州南瓦橋關。四月,李嗣源攻佔瀛州。五月,燕主劉守光命驍將單廷珪領精兵萬人出戰,被周德威活捉於幽州城東南,3000幽州兵士被殺。

乾化三年(913年)正月,周德威攻克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又拔安遠軍。二月,晉將李存暉佔領檀州。三月,晉將劉光濬攻克古北口,燕居庸關使胡令珪不戰而降。劉守光連連損兵失地,情勢危急,又派大將元行欽領騎軍7000人在山北(指今河北省太行山北端、軍都山迤北地區)募兵,以騎將高行珪為武州刺史,準備接應契丹軍隊向晉軍反撲。

晉將李嗣源攻佔山後八軍,高行珪、元行欽相繼戰敗歸降。四月,晉將劉光溶佔領平州(今河北盧龍)、營州(今遼寧朝陽)。燕地所屬州縣相繼失守,契丹又不肯出兵救助,後梁內部動亂不安已無暇北顧,劉守光困守幽州城內兩年,勢孤力窮。

乾化三年(913年)九、十兩月,劉守光突圍外出,攻佔順州,因得不到任何支援又逃回幽州。劉守光再領兵士夜出,進攻檀州,周德威引兵邀擊,大敗燕軍,劉守光領百餘騎兵逃歸幽州。

十一月,晉王李存勖向幽州發起攻擊,很快攻入城內,俘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不久被處死。

幽州之戰歷時兩年多,晉軍面臨梁、燕兩支勁旅,兵力嚴重不足。但李存勖、周德威堅持圍城打援、伺機進攻的作戰方略,從作戰開始就分兵二路,周德威統兵專門對付幽州劉守光,李存審領部分晉軍屯駐趙州,負責打擊北上的梁軍,切斷燕、梁雙方的聯繫。

由於李存審出奇兵大敗朱晃,劉守光寄託於朱晃援軍的願望化為泡影。與此同時,周德威在幽州城外基本上圍而不打,集中軍力分別擊敗大燕所屬州縣守軍,迫使劉守光困守城內,得不到來自幽州城外的任何援助,最後俯首就擒。

李存勖、周德威指導作戰方略的正確是幽州之戰取勝的主要原因。

晉王李存勖并吞了幽州,又與成德、義武兩道結成聯盟,晉方已控制河北北部、中部大部分地區,並繼續南進,與後梁爭奪魏博鎮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