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中狀元,唐朝開國宰相李世民親自召見,貞觀之治謀劃者房玄齡

說到貞觀之治,大家都耳熟能詳,是唐朝初年李世民在位期間的治世局面,那麼如此繁盛之世,必離不開一位幕後英雄,那就是開國宰相房玄齡

「房謀杜斷」一詞,其中,房謀說的就是房玄齡,李世民登基後,把房玄齡稱為自己的蕭何,策劃能力可見一斑,他官場處事謹慎,低調做人,最終能夠平安卸任,那麼,今天劉海哥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位謀劃大師-房玄齡。

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唐初齊州人,房玄齡18歲時就中狀元,授羽騎尉。房玄齡投靠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一、八面玲瓏的政治全能人才

房玄齡自幼聰穎,善長兵法,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房玄齡曾拜孫武為師,學習兵法、韜略、治軍思想和治國理念。公元617年,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攻入長安。在李淵李世民的支持下,房玄齡參與策划了政變的過程,為後來建立唐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人有遠見:面對突厥侵犯,他臨危不亂,以其聰明才智制定出奇襲方案;對待隋煬帝時,又是不計前嫌的寬厚仁慈;對待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個親兄弟時則是毫不手軟。

房玄齡於隋末唐初的政治建樹,主要體現在「文治武功」三方面。房玄齡雖為宰相,但為人剛直不阿,很少同僚、上下關係融洽。在處理國家事務時,他善於舉薦人才;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謙卑的態度對待百姓,因而贏得百姓愛戴;在朝中權勢顯赫且資歷較深的李世民面前,他對李世民十分尊重,從不與人發生爭執。

房玄齡

李世民將房玄齡評價為「朕所能及」。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親自召見房玄齡入朝為官。他不僅得到了唐太宗對他的信任,而且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美名。在唐高宗時期,房玄齡先後擔任過太子右衛率、東宮正使、左衛將軍。後被封為并州刺史等職。因功勞受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表彰,在朝時被封為宰相。

二、謀人事謀軍事謀世事

房玄齡「為人精微,多謀,無所不謀」;在唐朝初期,他與杜如晦程知節等人共同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房玄齡「善使權術,遇事能決斷」;他精於軍事,「以武克道而少有謀」;他對人才採取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以達到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在李世民即位後,他對國家政治進行了深入探索。

他認為當時世道人心複雜嚴峻、人心不一,所以他主張「有備而無患」、「不勞而不怨」;他「精於韜略」、「能決大事」;他善於利用時機爭取人心;他主張「德行治國」、「用人相輔」。房玄齡還曾以「德」「仁」為標準要求唐朝初期政治家、軍事家必須「德」、「仁」兼備。他提出「有備而無患」、「遇事能決斷」,其治國之道是歷代政治家所倡導並踐行的。

貞觀之治

房玄齡為官不倦,有很強的組織才能。貞觀年間,他出任吏部尚書兼侍郎等職。房玄齡剛正不阿的形象深得皇帝李世民的喜愛,常與太宗談心,李世民與其結下深厚友誼,因此常誇讚他「性直識忠,性純直」。貞觀四年(627年)十一月(唐高宗永徽六年),唐太宗病逝於玄武門之變,年僅十三歲的李世民繼位成功。

唐朝建立後,房玄齡歷任工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并州都督、尚書右僕射等職;貞觀十年(638年)十月晉陞為宰相;貞觀十七年(640年)正月封為鄭國公少傅、國公等爵;貞觀二十一年六月唐太宗去世後獲贈為太尉、鄭國公等職;貞觀二十年去世後被唐朝追贈為太尉、國公等祿等職。從房玄齡的一生來看:他是一位很有遠見、具有博學多才的政治家。

李世民與房玄齡

唐太宗登基後,與房玄齡等人一道,繼續推行貞觀之治的政策。所謂「貞觀之治」,是指由前期的「貞觀之治」過渡到後期的「貞觀盛治」。這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最為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安定團結的時期,被譽為「盛世文明」。唐太宗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實行府兵制、改革戶籍制度、加強軍隊建設和鼓勵人民參軍報國等。這些措施都為以後唐朝王朝繁榮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房玄齡「治功不求眾,不求多,不圖小。」(《新唐書》)在輔佐李世民統治唐朝前期,他力主修《貞觀政要》,為李世民「治績」「論功」「行賞」等提供了基本依據。他主張要重視「文治」以及注重「武備」建設,以武備治國,對唐朝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的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世民都十分推崇他的政績且將他列為自己的國師。

三、在位低調為官不貪,卸任安心與民同樂

房玄齡是一個善於處理政務的大臣,同時也是一個善於治國的宰相。房玄齡執政期間「文治」有餘而「武治」不足。房玄齡推行重文輕武政策,「以武止文」。房玄齡推行「武德十條」「罷黜百家」等,對唐朝社會有很大促進作用。他為官清廉無怨,不會與百姓爭權搶利,沒有對權勢做出過一點貪贓枉法,都一一做到了。房玄齡曾與魏徵在房玄齡執政期間為貞觀六年(639年)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稱讚。

房玄齡為官不貪,與民同樂。他與武德九年召還,因為勤於政事,沒有因個人得失而憂心。武德九年(635年)又奉詔出任益州都督,由於他經常外出操勞軍務之故,給他加贈錢數十萬貫。他也因其廉潔公正而得到百姓稱讚。房玄齡因積勞成疾,不能再任官職而謝世。房玄齡身後,遺著稱:「君子安身以教化天下人民。」

房玄齡

房玄齡一生從來不拿錢、物做交易,因為他認為錢是身外之物,物歸原主沒有什麼不妥。他說:「我曾經做過宰相,深知金錢只是身外之物、不能作為自己行為指南;但如果可以做得到廉潔清正則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唐太宗貞觀年間,他經常跟隨太宗東征高句麗,回來後經常要求朝廷官員給他寫封信說聲「謝意」。

唐太宗讓房玄齡擔任侍御史,他說:「我從來不知道有什麼謝意可以報答。」唐太宗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做?」他說:「以前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廉潔清廉、公正廉明。」唐太宗問他怎麼做到這些時他回答說:「我以仁德自許。」唐太宗認為他是個清廉廉明之人。後來他還曾任秘書監兼御史大夫等職。

也許,低調是房玄齡成為「貞觀之治」的原因,但他的文韜武略,治世之能,可以堪稱是「謀劃大師」,他的為人處世,歷史功績,世人不會忘記,歷史也會銘記。

好了,這就是本期的劉海侃歷史,關注我,下期我們侃點更有趣的歷史那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