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阿凡達》中,地球人為了挖掘潘多拉星球上的稀有礦物資源,來到了這顆遙遠又神秘的星球。
然而星球上的原住民納威人卻對地球人的到來感到十分不滿,導致地球人和納威人最終爆發了大戰。
這部電影讓人也容易讓人聯想到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白人在美洲大陸上的殖民過程與這部電影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納威人最終在聖樹艾娃的幫助下獲得了勝利,而印第安人卻被白人屠殺殆盡。
此事也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即便印第安人武器落後,也有機會與實力奮起一搏。可是,在歷史上卻很少記載他們反抗的故事,為何他們不反抗呢?
事實上,印第安人的反擊一度讓白人感到膽戰心驚,而印第安人的失敗也另有原因,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最初的交往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微弱的光線當中哥倫布隱約地發現了一片新的大陸,當船隊抵達岸邊哥倫布誤以為自己來到了印度,因此將這片大陸命名為印第安。
探索這片大陸時哥倫布一行人驚訝地發現,這裡已經有原住民在此居住,而那些人的皮膚是黃褐色的,並且保留著極其原始的生活習慣。
原始部落不僅仍然使用骨制和石制的工具,就連對火的運用也不是每個部落都能夠熟練地掌握,原住民在看到哥倫布一行人時同樣感到十分吃驚。
在他們的眼中,這些外來者不僅穿著奇裝異服,而且還佩戴著奇怪的工具,最關鍵的是他們的皮膚竟然像雪一樣白,雙方就這樣在對彼此的驚訝當中完成了第一次會面。
上述提到哥倫布執意認定這片大陸是印度大陸,這些原住民還獲得了一個稱呼印第安人,雙方在最初交往的時候彼此十分友善,並在友好的氛圍當中逐漸熟悉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對這片大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這片大陸一定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
於是,大量的白人就如同聞到血腥味的豺狼一樣,紛紛向美洲大陸撲了過來。
有了與白人打交道的經驗,印第安人再次見到白人時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接待了他們,有的部落甚至還真的和他們交上了朋友。
在友好愉快的氣氛當中,白人表達出了真實的意圖,希望能夠與印第安人做生意。
來到美洲大陸的白人只對這裡的兩樣東西感興趣,這兩樣東西就是皮草和土地,初來乍到貿然與印第安人交易土地顯然不合時宜,他們便嘗試與印第安人進行皮草交易。
奈何因文明差異過大,白人雖然有著明確的交易目標,但印第安人對白人帶來的所有商品都感到新奇。因此在最初的階段,白人只需要付出極小的代價,便可以交易到上好的皮貨。
經過幾次交易過後,印第安人對白人的世界也逐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於他們帶來的東西,這些美洲原住民也開始從中篩選自己最需要的東西。
經過一番精心的篩選,印第安人把目光聚焦在了酒、馬、煙草和火槍上面,白人也因為與印第安人越來越熟悉,將對土地的渴望也表示了出來。
印第安人用土地從白人手中換到了自己心儀的貨物,但他們始終都是交易中弱勢的一方,因為無論他們交換到的是怎樣的商品最終都會被消耗殆盡,可他們交易給白人的土地卻是永遠都存在的。
矛盾的開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第安人不僅發現自己與白人進行著不划算的交易,而且還發現自己所交換來的商品,正在無形當中改變著他們的生活。
在馬匹和火槍的幫助下,狩獵變得比之前容易了許多,他們逐漸放棄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為輕鬆便捷的生活,但同時也讓印第安人喪失了奔跑與射箭的能力。
由於大量土地交易給了白人,印第安人能夠耕種的土地變得越來越少,年輕的印第安人也逐漸忘記了怎麼在土地上種植作物,而酒的出現更是為印第安部落帶來了無窮的隱患。
印第安人從來沒有品嘗過酒的滋味,嘗過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沉默寡言的人在喝了酒之後開始變得興奮健談,身上有傷痛的人在喝過酒之後,更是驚奇地發現自己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當時,印第安人將酒視為「神的恩賜」,對酒的渴求讓他們逐漸失去了理智,許多印第安人在喝了酒之後,甚至還做出了手足相殘的事情。
酒的到來讓印第安各個部落都出現了前所未有改變,但白人只需要用少量的酒,就可以從他們的手中換來大量的土地。
印第安人中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了交易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便勸誡各自的酋長終止這些荒唐的交易。
可惜的是,獲得了大量土地的白人紛紛建立起了屬於自己國家的殖民地,印第安人意識到問題的時候,白人不僅從生意當中獲取了大量利潤,而且他們已經在這裡紮根成為了主人和自己的敵人。
印地安人徹底陷入了被動,原本他們以為白人只是想與自己共享這片大陸,現在他們的生存空間卻變得越來越小,白人卻在無形中掌控了這片土地。
他們早已習慣了騎馬用火槍打獵,如果白人停止對他們供應這些物資,印第安人就只能忍飢挨餓了。不僅如此,白人殖民者還在暗中支持不同的印第安部落對其他部落進行打擊報復。
原本兩個部落之間肯能僅僅是存在一些矛盾,在殖民者的慫恿之下這些部落開始互相攻擊,美洲大陸也陷入了戰火之中。
看清楚白人的這些所作所為之後,印第安人終於意識到了這些外來者並非友善的天使。
他們開始結為同盟,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在這片大陸上生存而戰,一場場戰鬥就這樣爆發了,也是美洲大陸歷史上最殘酷的一段戰爭歷史。
實力上的差距無法彌補
在一些影視作品當中,印第安人與白人的戰鬥場面,通常被描述成一邊倒的情況。印第安人騎在馬上,揮舞著手中的長矛與戰刀向白人發起衝鋒,只有少數人手中有簡陋的獵槍不時地向白人射擊。
白人的軍隊則結成方陣有條不紊地對印第安人射擊,在一輪射擊過後,就有許多印第安人連人帶馬倒下,剛完成射擊的白人退到隊伍後方裝填彈藥,第二排士兵則發起第二輪的射擊。
印第安人在與白人展開戰鬥的最初之時,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由於沒有能力製造槍支,印第安人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向白人發起攻擊。
白人則可以憑藉武器上的優勢,讓印第安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中受挫。但經過幾場敗仗之後,印第安人終於意識到,手中簡陋的刀劍根本不是槍炮的對手。
要想在戰場上獲勝就要改變原來的戰法,而他們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自己的人數比白人多很多,只有利用人數上的優勢才能戰勝這些殖民者。
於是乎印第安人不再與白人發生正面上的衝突,取而代之的是奇襲和偷襲,在見到少數白人的時候他們才會一擁而上,消滅敵人後又會像鬼魅一樣隱去身形。
這樣的戰術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西班牙航海家阿隆索·德·奧赫達曾為了找尋黃金來到了巴拿馬,在那裡他依靠槍炮的威力摧毀了幾個當地印第安人的部落,並驅逐了這裡的印第安人為自己的尋金之路掃清障礙。
但當夜幕降臨時,他的營地突然被一群印第安人包圍,這些印第安人在黑夜的掩護之下,躲在陰影當中向他們射出毒箭,阿隆索一行人根本找不到敵人的位置,倉促之中只能瘋狂逃竄。
最後只要阿隆索一個人逃了出來,他帶領的70名隨從全部命喪於此,安全之後阿隆索這才發現自己的盾牌上竟然被弓箭射出了無數的箭坑。
與其他的探險者相比,阿隆索已經算是相當幸運的了,畢竟他能夠在印第安人的包圍中死裡逃生。更多的白人在外出的過程中,遭到印第安人的猛烈攻擊,很多情況下都是無一人生還。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印第安人總能憑藉人數和地理上的優勢,給白人出其不意地打擊。不僅如此,印第安人還經常以沾滿鮮血的白人衣物作為戰旗,這樣的舉動對白人來說無疑是一種震懾。
一時間殖民者人心惶惶,誰也不敢踏出殖民地半步,每天只能在軍隊的保護下蜷縮在自己的領地當中。
但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白人很快便找到了剋制印第安人的方法,白人到來之前美洲大陸幾乎處於一種完全封閉的狀態,以至於這些印第安人對細菌的抵抗力幾乎為零。
白人便利用印第安人的這一缺陷,在美洲大陸上肆意地散播病菌,首選的病菌便是傳染力極強的天花和傷寒。面對這種看不見的敵人,印第安人毫無招架之力,很快便有四分之一的印第安人患病死去。
這一做法徹底遏制住了印第安人的反抗,病痛纏身的印第安人再也無力與白人抗爭,這些美洲大陸上原來的主人不得不在病菌與槍炮的淫威之下,接受被白人壓迫的命運。
由此觀之,無論何時何地兩種文明在交流中都不會是和平的,因為有利益的衝突必然會發生流血戰爭,這樣的事情在我國歷史上也屢見不鮮,高等文明總會戰爭低等文明。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