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鑒的職場權謀:手搏之約和桐葉封弟
在資治通鑒上看到後唐庄宗李存勖的一個小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大致意思是他和善角牴的弟弟李存賢打賭,賭輸了就讓李存賢做了幽州盧龍節度使。
924年3月《資治通鑒·後唐紀二》
【原文】初,帝嘗與右武衛上將軍李存賢手搏,存賢不盡其技,帝曰:「汝能勝我,我當授籓鎮。」存賢乃奉詔,僅仆帝而止。及許存審入覲,帝以存賢為盧龍行軍司馬,旬日除節度使,曰:「手搏之約,吾不食言矣。」
【譯文】當初,後唐帝曾和右武衛上將軍李存賢空手搏擊,李存賢沒有使出全部技能,後唐帝說:「你如能勝我,當授予你以節度使之職。」於是李存賢按照他說的,但僅把他擊得向前傾跌就住了手。等到允許李存審入見時,後唐帝任命李存賢為盧龍行軍司馬,過了十幾天任命他為節度使,說:「手搏之約,我不能說話不算數。」
李存勖手搏之約讓我想到了歷史上的桐葉封弟故事。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
【原文】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於。
【譯文】晉國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當初,周武王與叔虞母親交會時,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賜給他。」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嬰兒後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寫著「虞」字,所以就給兒子取名為虞。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繼位,唐發生內亂,周公滅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遊戲,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圭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分封你。」史佚於是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周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史佚說:「天子無戲言。只要說了,史官就應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並奏樂章歌詠它。」於是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唐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於。
此事也被《呂氏春秋》收錄。
《呂氏春秋·覽部》卷十八《審應覽·重言》
【原文】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餘一人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叔虞於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令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帝王其言行舉止具有特殊性,很難區分生活玩味與國家治理之間的界限,因此其說話和做事,無論大小,都要考慮後果與影響,尤需慎言慎行。
凡是涉及到國家治理的內容均不應列入戲言和打賭的賭注之中,因此李存勖手搏之約讓我看到的不是一位言而有信的帝王,更是一個願賭服輸的賭徒,另外身為帝王咋能任氣使能與逞強呢?
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舉措》中說「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
查了下,李存賢(860年-924年),原名王賢,許州人,李克用養子,曾任蔚州刺史,924年5月接任幽州盧龍節度使,由於契丹侵擾,史書說李存賢,「晝夜戒嚴,不遑寢食」,不久就憂勞成疾而死,從史書上看李存賢雖然謹慎而忠於職守,顯然沒有就重若輕的風度與能力,如果不擔任這個節度使,做個閑散王爺或許更長命些。
很難說,李存賢是個幽州盧龍節度使合格人選,從多方考察去選賢任能還可能會有偏差,更何況打賭就任性任命一位封疆大吏呢?
李存勖從得天下到失天下,以至於喪命,僅有短短三年,主要就失敗在用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