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是曹魏的地盤,劉備為何還能任命馬超為「涼州牧」?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其中涼州被曹操奪取之後,雖然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北伐,但至始至終都沒有再次奪取涼州。但是在蜀漢剛剛成立的時候(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卻加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這是為什麼?劉備憑什麼將曹魏佔據的涼州給馬超,封其為涼州牧?仔細分析,有兩個原因。

其一,這是遙領,只是尊稱,沒有實際意義。

遙領與虛封制度,「遙領」,即在不是自己掌控的地盤設立「州郡長官」,任命屬下為其州目、刺史,「虛封」是將非自己掌控的地盤分封給武將,作為封地。三國時期,由於互相征戰不休,因此遙領和虛封比較常見。劉備稱帝後,他的規格和漢中王時期相比,提高了,文武大臣的官職也應該跟著水漲船高,都「官升三級」。

我們看看馬超的官職升遷之路,他在剛投奔劉備的時候,當時劉備名義上只是左將軍,豫州牧,他封馬超為平西將軍,並命他督臨沮,劉備當漢中王的時候,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馬超從平西將軍(雜號將軍),升為左將軍(四方將軍),又升為驃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爵位也從無到有,最後還成為州牧。但是蜀漢只有一個州,即益州,已經任命諸葛亮為益州牧,但是馬超是和諸葛亮同級別的大人物,劉備只能從曹魏控制的州裡面選一個,封其州牧即可。由於馬超出身於西涼,在西涼有很高的威望,因此封其為涼州牧

雖然劉備封馬超為涼州牧,但是馬超不可能去曹魏的地盤上任,因此這個涼州牧只是體現馬超的身份地位,沒有實權,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除了馬超,三國時期還虛封許多人,如曹魏益州刺史楊阜,蜀漢司隸校尉張飛、交州刺史李恢、涼州刺史魏延,東吳青州朱桓冀州步騭等。

其二,劉備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才封馬超等人為其他州牧掌官。

三國之前,正統朝廷是東漢王朝,雖然漢獻帝劉協沒有實權,成為任人擺布的提線木偶,但是無論是董卓,曹操,袁紹,劉備,還是孫權,都認可,都承認劉協的皇帝身份。他們表面上還是要聽從漢獻帝劉協的聖旨,對其三跪九叩,但實際上卻是陰奉陽違,絲毫不把漢獻帝當回事。如董卓擅自廢立皇帝,李傕郭汜等人軟禁皇帝和大臣。曹操表面上迎奉漢獻帝到許都,令其擺脫顛沛流離的生活,實際上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獻帝劉協當作一個傀儡,假借皇帝名義發號施令,討伐不聽話的各路諸侯。

曹操死後,曹丕乾脆跳出東漢王朝這個框架了,逼迫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他,建立魏國,東漢滅亡。遠在益州的劉備得知後,經過多方打聽,都無法得知漢獻帝劉協的確切消息,民間傳聞稱漢獻帝已遇害。劉備作為漢室宗親,大漢王朝的漢中王,於是親自為漢獻帝劉協發喪,並追謚其為「孝愍皇帝」。

國不可一日無主,傳聞漢獻帝劉協已死,劉備理應扛起重任,登基稱帝。他當時建立的並非蜀國,正式名稱仍舊是「漢」,是延續東漢王朝的意思。他尊劉邦劉秀兩人為「嗣武二祖」,於成都武擔山之南即皇帝位,年號「章武」。在劉備君臣的眼裡,大漢並沒有滅亡,他們就是漢朝的繼任者。

劉備自詡為漢朝的皇帝正統,疆域自然包括東漢時期擁有的十三州,只是暫時沒有「收復」而已。因此,劉備為了顯示他的皇帝正統性,才封自己的文武大臣為魏國的州牧長。

結語

劉備稱帝後,為了顯示自己皇帝的正統性,他採用遙領制度,因此封馬超為涼州牧。馬超雖然被封為涼州牧,但那是遙領,沒有實權,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馬超依舊無兵無權,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