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灣一位連長冒死游泳回大陸,如今成中國頂級智囊

1979年5月14日,廈門海岸邊上一位用手電筒明燈的男子引起了人民解放軍的注意,隨後不僅被允許上岸,甚至重新換名,三個月後進入北京大學進行學習,後來更是成為了中國的頂級智囊。

而其最初的身份竟然是台灣的連長,硬生生在海里遊了三小時只為回到大陸。

他是誰?又為何要冒死游泳回大陸?回到中國後的他又做了什麼?最後竟然成為了中國的頂級智囊?他回到大陸後,其在台灣的家人呢,又是如何度過的?

林毅夫

失蹤的連長

1979年5月台灣一位連長的消失引起了一陣騷動。

誰也無法猜測這位連長心中的想法,前腳還在整修隊伍,後腳便去到了廈門。

並且還是在海中游泳了三個小時

他又為何這樣做呢?

林正義。

駐紮在馬山的連長。

馬山在金門島,因為靠近大陸,也被稱之為金門島的咽喉。

馬山

此外按照地圖上的距離顯示,金門島距離台灣足有190公里,但距離廈門市只有不到十公里,可以這樣說,在金山島上的人可以清晰的望向廈門,看到廈門的高樓。

這讓駐紮在金門島的林正義也對大陸產生了無限嚮往。

林正義學習很優秀,十九歲那年便考入了台灣最好的大學攻讀農工專業,隨後便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便被轉送到了軍隊系統完整的陸軍軍官學校,並在1975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

1978年,林正義被派往去到金門島的馬山崗哨,並授予連長職位。

也是由此開啟了林正義對祖國大陸的嚮往。

每天望著大陸的方向,林正義對其產生了嚮往,但局勢的發展並不允許林正義對祖國大陸產生任何額外的想法。

所以對祖國大陸的想法,林正義便將其默默放在心裡。

每天眺望大陸的山水,林正義心中便有萬千語言無法敘說,只知道心中澎湃,眼中噙滿了淚水。

但局勢的發展,對於這個台灣連長來說,是不被允許的。

林正義在金門島的外派生活僅僅只有一年,只要期滿,迎接林正義的便是旁人艷羨的官職與津貼,但來到金門島的林正義並不在意這些,甚至有了更大的目標。

回到大陸。

這個想法與其身份產生巨大反差的林正義,林正義並未覺得慌張,甚至很是自豪自己想要回到大陸的想法,為此還專門尋求如何能夠掩人耳目的回到大陸去。

林正義自小便被父親教育要做一個正義正直的人,同時對於孫中山先生的「振興中華」理論很是看重,這也便成了後來支撐林正義回到大陸的決心之一。

林正義開始游泳,只要得空便在海里游上幾圈,這對於駐紮在馬山的軍隊來說並不算稀奇,島上沒有其他解壓放鬆的方式,游泳便成了其中一項難得的運動。

很快,林正義一邊盤算著時間,一邊訓練著自己的體力。

時間到了。

1979年5月14日,林正義專門拿過文書兵送來的有關於金門島漲潮退潮的時間表,林正義明白時機到了。

在正式下海之前,林正義專門對官兵們下了一場命令,告訴所有人今晚有軍事演戲,所以若是發現有人下海游泳,務必不要開槍進行射擊。

交代過後,林正義便準備好了游泳裝備,準備在晚上十點退潮的時間開始游泳。

為了能夠盡量讓大陸的士兵發現自己,林正義專門游到距離金門島不過兩公里的角嶼島

也就是這不到兩公里的距離,林正義整整遊了三個小時

為了讓大陸的士兵發現自己,林正義專門在水中用手電筒明燈預示自己的位置。見到有士兵前來,林正義便大聲喊自己是來投誠的。

而另一邊的台灣軍隊瞬時炸了鍋,翻遍了金門島都找不到林正義的身影,眾人都直覺不可思議,前腳還在下命令的連長,後腳便沒了身影。

高喊投誠的林正義被人民解放軍帶上岸,並開始向其核查身份,當晚便和有關部門取得聯繫,進一步核實林正義的身份。

林正義正式投奔大陸。

另一邊的台灣軍隊開始向師長報告林正義的情況,隨後便調來軍隊展開仔細搜查,在陣地旁發現一雙鞋,這才有了林正義的線索。

周仲南

看著那雙鞋子,還有方向,師長周仲南知道,林正義並非簡單的失蹤,而是叛逃了

這邊的林正義被問到為何冒死來到大陸,林正義的回答也是讓眾人很是震驚。

「為實現中華復興而努力。」

我是一名中國人

林正義的回答自然是讓前來對其進行調查的工作人員有些吃驚,難以想像這位連長能夠講出這番話。

隨後林正義便開始了在大陸的生活,為了避免引起國民黨的懷疑,林正義為自己重新改了一個名字。

林毅夫。

林毅夫

名字的寓意取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林毅夫正式開始了自己一步步成為中國頂端人才的路途。

三個月後,林毅夫便進入了北京大學學習,這對於學識優秀的林毅夫來說並非是個問題,林毅夫開始在北大吸取大量的經濟學知識,為其後來走出國門打下堅實的基礎。

1980年,北大迎來的一位特殊客人為林毅夫後來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舒爾茨,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此同時也是芝加哥大學的榮譽教授,可以說在經濟學方面,舒爾茨是世界級別的專家。

林毅夫在大陸有多受捧,身在台灣的家人生活便有多難。

林毅夫

對於這個台灣連長的叛逃,對於其身在台灣的家人們便處在危險當中,來到大陸的林毅夫何嘗不想念自己的父母還有妻子,加上自己出逃之時,自己的妻子正好在懷孕,按照時間推算,妻子應該是要生孩子了,但自己卻不能在身邊。

後來還是拖朋友找到了妻子,和妻子聯絡上,並拿到了妻子寫的信以及女兒的照片。

妻子不怨林毅夫,甚至鼓勵他一定要認真做事。

林毅夫更加認真了,他始終覺得真正能夠振興中華,並非是台灣簡單的兩千萬人便可以實現的,唯有回到大陸,與大陸一起才是振興中華的關鍵。

林毅夫托朋友告訴妻子,自己一定會來見他。

林毅夫任連長舊照

1982年,機會終是來了。

在台灣教書的陳雲英得知丈夫去到美國學習的消息,便立即帶著孩子去美國找丈夫,這對相隔兩岸的夫妻終是在異國見了面。

林毅夫抱著妻子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

陳雲英也繼續告訴林毅夫,不管其做什麼,自己都會支持他。

陳雲英便與林毅夫一起在美國開始經營起了自己的小家,在芝加哥大學學習的時間裡,林毅夫將自己完全投入在知識的海洋里,陳雲英便一邊兼職一邊照顧孩子。

林毅夫知道自己此行必須要帶著成果回去。

陳雲英、林毅夫

林毅夫拿到博士學位後,拒絕了美國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帶著自己整理好的三十大箱資料說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要回到祖國去做建設。

林毅夫的思想很超前, 他知道西方的經濟理論並非適應中國的發展,但是只要稍加修改便可以適配中國的經濟發展,當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且需要進行實踐。

1994年,為了能夠專門研究中國的經濟發展,林毅夫專門向有關的經濟專家進行建議,成立和中國的經濟研究中心。

而在此之前,在杜潤生的極力邀請下,林毅夫於1987年去到了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在發展研究擔任副所長,與此同時,林毅夫還專門在北京大學兼任副教授的職位。

林毅夫

杜潤生並非不是不知道林毅夫之前是做什麼的,但杜潤生並不在意。

林毅夫真心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建設的心情,杜潤生都看在眼裡,林毅夫還被邀請擔任許多權威雜誌的編委、審稿人等等。

林毅夫的名字也是越發在國際上響亮起來,為此對於林毅夫的背景固然是引人好奇。

這個台灣連長夜遊回到祖國大陸的故事開始廣為人知。

台灣地區領導人便開始慌了,為了遮擋這樣的醜事,台灣地區的高級軍事法庭檢查署發布新聞開始直接狀告林毅夫「投敵」

2002年11月18日,台灣地區的檢察署發布新聞指出,原屬國軍284師上尉連長林正義(現林毅夫)曾經涉嫌在1979年5月16日晚上潛逃大陸地區,按照陸海空軍刑法規定,並且判處林毅夫「投敵罪」,如果林毅夫被判處的「投敵罪」成立,可能被判死刑

以為藉此能夠對林毅夫來個下馬威的台灣當局並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聽聞自己要判死刑,林毅夫只是冷靜地講道:「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我願意背負十字架,不過,我希望這一歷史的不幸能夠早日結束。」

講完便繼續投身到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序列當中,林毅夫憑藉著振興中華的決心,一步步走到國家領導人的面前,我國的重要決策「十五」計劃便是林毅夫起草

林毅夫

2008年,林毅夫出任世界銀行副行長。

其妻子陳雲英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盡心儘力著,陳雲英創辦了特殊教育研究室,專門為中國的特殊教育而奔走相告,為特殊群體帶去教育。

這對心裡裝滿國家的夫妻,名氣越大遭到台灣地區的抵制便越大。

1996年遠在台灣的林毅夫母親去世,但因為彼時身份的緣故,台灣地區領導人嚴令禁止林毅夫踏上台灣半步。

沒有辦法的林毅夫只得讓妻子陳雲英代替自己去盡孝,自己只能遠程為母親盡孝。

2002年林父去世,台灣地區領導人依舊是嚴辭禁止,甚至放言:「他若是回來,我便下台。」

林毅夫跪地盡孝

最後林毅夫寫下了一篇《祭父文》,再次讓妻子陳雲英為自己奔喪。

如今的林毅夫依舊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奔波著,他始終相信靠借大祖國的力量才能夠帶動祖國的全面發展。

從林正義到林毅夫,寫滿了林毅夫為祖國發展的決心與使命,為振興中華而努力,林毅夫做到了,只可惜,這輩子難以為父母盡孝,這便是林毅夫最大的遺憾。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願林毅夫能夠有再次為父母親盡孝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