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2025年05月07日22:40:32 歷史 4298


極目新聞記者高偉

通訊員李璐 汪龍

「挺高興的,沒想到我能得到這份榮譽,也為我們這個事業感到驕傲。希望以此激勵家鄉後人銘記歷史、傳承艱苦奮鬥精神。」陳明秀說。5月4日,曾親歷那場偉大事業的九旬老人陳明秀回到夢縈魂牽的故鄉,向鍾祥市博物館捐贈了一枚珍貴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陳明秀(左)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這一聲「東方巨響」,有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向世界傳遞出自己振聾發聵般的聲音,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陳明秀1935年6月出生於鍾祥郢中,現居北京。1962年,陳明秀從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放射化學專業畢業後,便投身國家核工業事業。

「不管是在長沙研究所工作,還是北京研究院工作,都是在分析室開展分析業務。」陳明秀回憶道。面對人員流動、條件艱苦等重重考驗,陳老堅守崗位三十載。

為紀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開展了頒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活動,以致敬對核武器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老前輩,更為銘記歷史、致敬前輩、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兩彈精神」,激發新時代的愛國愛黨熱情和努力奮鬥精神,促進「兩彈精神」的繁榮與發展。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參加工作的好多人已經走了,他們也為這個事業做了很大的貢獻。」陳明秀深情地說道,「我有幸能夠得到這一枚紀念章,感到很高興,也為我們這個事業感到驕傲,在我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既是體驗者,也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家鄉鍾祥見證了這份赤子情懷

在即將迎來90歲壽辰之際,陳老特意選擇將這份象徵國家榮譽的珍貴「禮物」,送回自己的家鄉湖北鍾祥,也見證了一位荊楚學子將青春許國的赤子情懷。

「我已經90歲了,當時還在想怎麼很好地保存好紀念章。家人建議我捐出來收藏,包括我的兄弟姐妹、親屬、老朋友都支持,希望以此激勵家鄉後人銘記歷史、傳承艱苦奮鬥精神。」陳明秀說。

擇一事,從一生。陳明秀老人無悔當年的選擇,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老人對家鄉鍾祥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既親切又欣慰。「我是鍾祥人,城關人,這一個地方的變化,就能體現我們全中國的變化,現在我們在原子能這個事業當中,核電這些方面發展進步都挺快的,希望我們的青年踴躍參加這項工作。」陳明秀動情地說。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讓薪火永相傳

「作為文物工作者,我們深知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精神的傳承。」鍾祥市博物館館長周紅梅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博物館會精心收藏這枚鐫刻著國家記憶的紀念章,未來還會結合紅色教育主題將此枚紀念章一起展出,講述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無私奉獻的精神,讓這一精神薪火相傳。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 天天要聞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原領銜人張克晉退出。更換領銜人的「鮭魚回郵」計劃,因700份無效連署遭中選會駁回。罷免民進黨吳思瑤與吳沛憶案,被稱為「地動刪瑤」行動。雙吳屬綠營「最弱環節」,罷免成功可重挫民進黨士氣,但國民黨卻將一手好牌打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 天天要聞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近日,上海解放紀念日之際,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與周家橋街道關工委聯合打造的「鐵軍講堂」第二講,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正式開講。當天下午兩點,周家橋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內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宣講團團長謝魯淮從抗戰相關歷史講起,為大家講述了一段段抗戰...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 天天要聞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進香河題圖來源:Bigger南京微信公號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過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洪武北路一路向北,當兩側高大的水杉逐漸取代了高樓大廈,進香河路就到了。叫「進香河路」,是因為有進香河——不過,現在這條河已經改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絲毫沒有掩蓋這條有著將近1800年歷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聞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殘門銹鎖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都姓司馬,所以在公元317年,東晉隨之出現。建立東晉的人,叫做司馬睿。那麼司馬睿和司馬懿,啥關係?司馬睿的爹是司馬覲,司馬覲的爹是司馬伷,司馬伷的叔叔是司馬昭,而司馬昭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 天天要聞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作者:趙心放清代陝西人王傑有兩個第一的頭銜:清朝開國陝西的第一名狀元和清一代陝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頭銜確實是本人實至名歸,而他的狀元頭銜呢?是乾隆皇帝從第三名探花提上來的。直白地說,是撿的漏,甚或是意外驚喜。本文專門聊聊王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