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印度記者刁難提問周總理:「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對此,周恩來是如何機智回應的?
新中國成立後,中印兩國外交關係逐漸友好,六十年代初,印度方面在邊界問題上的頻繁挑釁,嚴重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領土尊嚴。
面對這一複雜局勢,1960年,周恩來前往印度,旨在化解矛盾,探索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途徑。期間,印度方面的態度與誠意,令人心寒,中方對此深感失望。
面對此情此景,周總理決定在印度總統府的莊嚴圓柱廳內,召開一場面向全球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前夕,記者們獲准步入會場,手中接過的是預先準備好的聲明書。
隨後,周總理與陳毅副總理率團步入會場,與眾多媒體朋友親切會面。此時,《泰晤士報》的韋爾娜記者,率先向周總理表達關切之情:「總理先生,可能有的記者會不顧禮節發難,您要多加小心。」周總理則以標誌性的溫和笑容回應:「韋爾娜小姐,您的提醒我心領了,謝謝您。」
韋爾娜微笑回應後再次近身,更為直白的比喻警示:「總理先生,這不是招待會,實際是一個射擊場。您是場上唯一的靶子,上千支槍口會同時瞄準您,您不能進去啊!」
面對如此緊迫的提醒,周總理依舊從容不迫,輕輕拍拍韋爾娜的肩:「韋爾娜小姐,請放寬心,新德里的空氣中,絕不會有傷害我的子彈。」
在接下來的45分鐘里,周總理髮表一場深刻而動人的演講,追溯中印兩國悠久而輝煌的文明史,強調兩國數千年來的和平共處與相互尊重。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周總理的身影便頻繁出現於各類外交舞台,歷經風雨洗禮,始終屹立不倒,面對記者的種種刁難與挑戰總能一一化解。
在這場發布會的尾聲,周總理以一段鏗鏘有力的話語作為總結:「中國,從不會無端侵犯他國寸土,同樣,我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侵犯我們的領土與主權。中印兩國人民之間,並無根本利益之衝突,眼前的陰霾終將散去,兩國邊界的紛爭也必將在和平與理解中得以妥善解決。」
在演講的餘音中,周總理稍作休息,以一種平和而堅定的語氣繼續說道:「在我踏入這個會場之前,有一位朋友善意地提醒我,今天我可能會成為某些人『語言子彈』下的目標。但我始終相信,真正的朋友之間,應當坦誠相待,即使意見不合,也應該直接表達出來,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話音剛落,一名印度記者便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帶著幾分質疑和嘲諷問道:「總理先生,據我所知,中印邊界的劃分已經十分明確,那麼為什麼還要進行談判,重新劃分邊界呢?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面對這樣的發難,周總理保持冷靜,目光深邃地回答道:「如果你能夠深入了解並研究中國和印度邊界數百年的歷史演變,真正明白那條所謂『邊界線』的形成過程,我相信你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了。」
緊接著,英國路透社的記者詹姆斯站起來,試圖進一步挑釁:「總理先生,您提到中國將通過和平的方式與印度協商解決邊境問題。我想請問,對於那些原本就屬於其他國家的東西,中國真的有資格去討論它們的歸屬權嗎?」
這個問題顯然帶有強烈的挑釁意味,周總理沒有動怒,嚴肅地回答道:「在領土糾紛的問題上,你的這種說法是非常不恰當的。我想問你,如果一個強盜強佔了別人的財物,那麼財物的原主人是否有權向強盜討回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周總理強硬態度和清晰邏輯,讓現場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詹姆斯原本以為自己的問題會讓周總理陷入尷尬,卻沒想到反而被周總理巧妙地反擊了回來,頓時臉色難看,只好訕訕地坐下。
最後,又有一名記者站起來,以一種更為委婉的方式提問:「總理先生,我想請問,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這個問題雖然換了一種表達方式,但周總理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深意,準備以更加堅定和全面的回答來闡述中國的立場。
周總理首先強調西藏與中國之間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聯繫,明確指出,自元朝起,西藏便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得到國際法的明確認可,其確鑿性無可爭辯。
隨後,周總理深入剖析西藏問題的歷史,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西藏始終在中國王朝的管轄之下。
更進一步地,周總理強調近代以來中國政府對西藏所實施的積極治理與有效管理,以及為促進西藏發展繁榮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這些舉措彰顯中國政府對西藏的堅定主權立場,充分證明西藏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過這樣一番深入淺出的闡述,周總理有力地回應英國記者的質疑,更以事實為依據,以理服人,展現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強大信心。
在回應之際,周恩來巧妙地將比喻與類比融入話語中,說道:「試想,中國元朝的輝煌距今已有七百餘年,若以此論長短,那美國僅百年的歷史,豈非也要質疑其國家身份?這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
此言一出,如同利劍出鞘,直指對方邏輯之要害,讓那些試圖割裂西藏與中國聯繫的聲音瞬間啞火。緊接著,掌聲雷動,這是對周總理深邃見解的熱烈回應,更是對中國政府堅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意志的堅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