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究竟當沒當過和尚?1952年,許世友曾親自教毛主席打少林拳

前言

提起開國上將許世友,人們常常會想到他年少時在少林寺學武的傳奇經歷,民間也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

但其實,許世友自己從來沒說過他出過家,當過和尚。實際上,許世友與少林寺的關係,也僅僅透露過一句:「我學過少林武功。」這並非是許世友想隱瞞什麼,而是因為他當年在少林寺的確沒有念過一句經,更沒有拜過一次佛。

許世友

許世友究竟有沒有出家?

那麼,許世友究竟有沒有出家當過和尚?據說,少林寺曾對外宣稱,許世友的確在這裡當過和尚,當年他的法號、住的僧房,都是有記錄的。

可這也只能是「據說」,真實情況已無從考證。

後來,當許世友開始撰寫回憶錄時,人們就期待著能從他的書中了解到真正的「少林故事」,但奈何,許世友的第一本書《我在山東十六年》中,壓根沒提少林寺的經歷,第二本書《我在紅軍十年》中,離少林寺的經歷,近是近了不少,終究還差那麼一截。

1985年許世友病逝,妻子田普將他的兩本書整理合併成《許世友回憶錄》,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依然沒有提到相關少林寺的內容。全書的最後,收錄進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審定後公開發表的《許世友同志生平》中,其中有關少林寺的只有這麼一句:「……少年時,他因家貧給武術師傅當雜役,後到少林寺學習武術……」

《許世友回憶錄》

其實,從許世友自己出版的兩本回憶錄中,關於少林寺的事情,他也僅僅露出一句:「我學過少林武功。」至於出家當和尚什麼的,沒有就是沒有。畢竟,他平生就沒念過一句經,更沒拜過一次佛,何來出家一說呢?

許世友曾風趣地說:「景陽岡打虎的武松,在少林寺只學了6年武藝。我在少林寺練了8年,比武松還要多兩年。」

每當人們要他把當年在少林寺習武的經歷寫成回憶錄時,他卻總是說:「少林寺那一段,沒有意思,不要寫!」

許世友

許世友愛好與人比武

當年許世友在少林寺跟著師父學武時,曾隨師父外出遊歷。許世友的這個師父非常喜歡和別人切磋武藝,碰見厲害的就想比一比。這一行為也直接影響了許世友,讓許世友也有了「以武會友」的習慣。

在少林寺時,許世友還曾和一位師姐比過武。許世友回憶:

「那時的少林寺,武林高手多的很,有男的也有女的。當時我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手痒痒的,到處找人比武,實際上也是一種練兵。有一個師姐,裹著三寸金蓮,我開始有點瞧不起她。交手後,才知道她的武功比我高得多,沒幾下就被她飛起一腳,踢出幾丈遠……」

關於這個故事,有人曾提出過質疑,畢竟少林寺怎麼會有女僧?

但其實,早在1988年,《新民晚報》曾刊登了一篇題為《少林寺自古有女僧》的文章,裡面說得明明白白:

「……少林寺有男僧,也有女僧。因女僧人數較少,又居偏遠,再有男女僧一樣削髮,衣著一模一樣,故一般人同她們見了面,也很難辨出來……」

許世友

關於許世友比武的故事,流傳比較廣的還有一個:

據說當年紅四方面軍入川後,為了給群眾帶來好印象,特別開展了一次擂台比武。由於許世友練過武功,就由他作為擂主,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挑戰,擂錢為30塊光洋

擂台一設便引起了群眾的圍觀。這時,一個虎背熊腰的漢子跳上擂台,他想和許世友比一比。因為看到許世友個頭沒自己大,眼神里還有點瞧不起的意思。

第一回合,兩人要比力氣。面前是一個很大的石鼎,約摸有幾百斤重。只見這名壯漢雙臂使勁,大吼一聲就把石鼎托到胸口位置,台下馬上響起掌聲。接下來輪到許世友了,只見他先是圍著石鼎轉了一圈,然後只用一隻手就把石鼎高擎在半空中。頓時,台下響起了更熱烈的掌聲。

第二回合是比武功。二人你來我往打了數十個回合,還沒分出勝負。這漢子有點急了,便使出了「殺招」。許世友見狀,故意賣了一個「破綻」,就在壯漢出手之際,許世友身子一歪,壯漢撲空,許世友抓緊時機一招制敵,壯漢直接躺在了地上。

通過這場擂台賽,從此川中地區傳開了:「紅軍中間真有能人!」

許世友

比武,也不限於比力氣,比武藝,有時也比槍法。有一次,許世友讓人把一隻羊放在山頂上,讓師長、團長來打,誰把山羊從山上打滾下來,獎勵一支繳獲來的德國手槍。結果,師長團長們一個沒打著,反讓一個看熱鬧的電話兵小徐打中了。許世友譏笑這些幹部:「你們只會吃雞蛋!」

「武林盟主」許世友

有一幅照片,估計很多人都見過。拍的是許世友傳授戰士棍術

許世友與戰士對打

從畫面上看,許世友正與一名戰士對打,兩人手上的棍子都有二米多長,上面有節,顯然是剛砍下來的竹竿。旁邊圍著七八個幹部戰士,其中還有一個腰間扎著圍裙,像是被吸引過來觀看的炊事員。

這幅照片的拍攝純屬偶然。那一年,女記者殷之慧從北京來南京,想寫一篇關於許世友關心體育活動的文章。許世友那幾天情緒很好,聽說後立即同意了。

去採訪前,殷之慧提出找人協助拍幾張照片,配合文字發表。但當時幾位攝影幹事都不在家。其實為許世友拍照對攝影組來說是家常便飯,今天的拍照也不屬硬性任務,就沒有強制找人回來。

晚些時候,當許世友向女記者殷之慧暢談往事時,報社的魯曉明幹事匆匆趕到了。殷之慧出於職業記者的敏銳,提議許世友在室外拍,最好拍幾張與武術有關的照片。許世友又暢快地答應了,於是就有了上面說到的那張照片。這可能也是他平生第一次當了攝影「模特」。其實,那時的許世友已沒有舞刀弄棍的精力和身手了。

許世友

殷之慧回北京後,撰寫了《練功習武話當年》一文,發表在《中華武術》雜誌1983年第1期上。沒想到後來,這張被題為《老將雄風》的照片,還在一次攝影展覽中得了一等獎。

照片畢竟是照片,不過生活中的許世友喜歡傳授武術卻是真的。他常說:「練功,一是練臂力,二是練靈巧,三是練膽量,打起仗來,這就是戰鬥力。」

在許世友的家鄉,會武的人越來越少。當他們談論父輩的輝煌歷史時,總是津津樂道地重複那些說了很多年的故事。某某人的爺爺向許世友學輕功,腿上綁上兩個大沙袋,開始路也不能走,山也不能爬,連大便都蹲不下來。後來練成了,行走疾如風,爬山如平地,徒手能抓住奔跑的野兔子,丈把高的房屋,縱身而上,片瓦不碎。

某某人的父親,某某人的叔叔曾經師從許世友學刀術,許世友定製了幾把生鐵刀,讓他們演練招式,那刀有幾十斤重,開始揮不動,慢慢適應了,臂力也增強了。這時再換上輕一點的鋼刀,舞起來呼呼作響,一桶水澆過去,衣服不會濕;十二個銅板摞在一起,一刀劈下去,分作二十四半。

粟裕、許世友

在戰爭年代,許世友十分推崇武術在戰鬥中的作用。部隊訓練時,他一是抓槍法,要求「子彈往敵人身上打,不要打空氣」;二是推廣武術,組織部隊舞刀弄棍,既可增強體質,也能增添殺敵的技能。

紅軍時期,許世友所任職的部隊,都配有大刀、長矛。白刃搏鬥時,這些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冷兵器,往往在生死場中大顯神威。

許世友說過在紅四方面軍當騎兵司令時遇到的一件事:「有次前方情況十分緊急,我快馬加鞭趕往前線,途中突然遇到一條水溝,一時來不及勒馬止步,一股衝擊力把我從馬頭上空推向水溝對岸。此時我急忙以雙手手掌著地,保護了頭部。要知道,在這種突然情況下,由空中落地,雙手手掌著地支撐全身,重心落在手掌上,這是要有臂力功夫,有力氣才行的。要不是在少林寺學得的功夫,並注意經常練,恐怕這馬上一衝,不是『報銷』了,也得搞個頭破血流的狼狽相!」

許世友

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部隊裝備有了改善,戰爭規模也越打越大,大刀、長矛派不上多大的用途了,但許世友仍然堅持練武。在膠東當司令員時,許世友特地請石匠鑿了兩個石鎖,一個60斤,一個40斤,他一有時間就練,能很輕鬆地用腳背挑起,用手舉過頭頂。後來戰鬥緊張了,石鎖不能隨身帶。到一個地方,他就讓人找磨盤,用杠子一穿,就練舉重。有座關帝廟裡有把大刀,有七八十斤重,他拿到手裡隨便就能舞上幾個套路。他還尋來一張古代留傳下來的大弓,彎弓裝弦,拉弓射箭,樂此不彼。他說這樣能練臂力、練眼力,對槍打得准很有好處。

上行下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許世友所領導的部隊習武空氣都很濃郁。戰鬥空隙到處可以看到戰士三五成群,玩石鎖、舉石擔、爬大繩。有時沒條件,打穀場上的石碾子也用來練臂力,看誰搬得動,舉得高。

許世友下連當兵

1958年9月下旬,許世友響應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副主席的號召,執行總政治部規定——「將軍下連當兵」。

剛到部隊時,戰士們看到是許世友來了,考慮到他年紀已大,什麼活都不讓他干。這一來許世友不樂意了,他一定要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

南京出版社出版的《許世友將軍影集》,選編了一組許世友下連當兵的照片,其中有一幅「攀登」的照片和侯文佳所撰的文字說明,真實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50多歲的老將軍像年輕戰士一樣帶頭攀登陡峭的山峰。他一聲喊,上!戰士們就緊緊跟上去。正當他攀到半山凹處時,攀繩被後繼戰士拉緊,老將軍突然脫手,身子懸空了!站在地面上的保衛部長趙一德頓時面色蒼白!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只見老將軍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繩,一腳蹬住了岩石,身子往上一竄,另一手又抓住攀繩,終於化險為夷,安然繼續搴登……觀者莫不驚嘆!若不是老將軍有一身高超的武功底子,這一險情就不堪設想了。」

許世友

更令戰士們叫絕的是許世友的武功,吃飯時,拎起板凳就可以來上十幾招數。左擋右砸,進退如風,把官兵都看呆了。課間休息時,許世友還常為戰士們打拳。戰士們說:「多少天打的拳都不一樣,又有勁,又好看!」

許世友下連當兵時間只有三個月,周圍的士兵卻都成了他的「徒弟」。傳統武術中的「板凳功」易名為「板凳操」,人人操起板凳都能來上幾下,害得司務長埋怨,連里的長板凳老是短胳膊少腿。但能夠伸胳膊動腿、走上幾路腳拳的小夥子卻越來越多。

許世友平素還喜歡與幹部、戰士掰手腕,比手勁。同他握手,他稍稍使點勁,別人就要痛得哇哇叫。南京軍區有不少老同志吃過這個虧,從此再不敢跟他握手。見面時,只能合掌問好,彼此會意地笑笑。

《許世友回憶錄》的責任編輯、解放軍出版社的王偉在採訪許世友時,詢問他是不是真的會用十八般兵器許世友一笑說:「十八般兵器?我會十九般!」說完他順手抄起一把椅子練了幾手後說:「見到什麼就能使用什麼,這也是一般!」

許世友

修建南京長江大橋時,許世友常去視察。工地上堆放的草袋子裝著石頭子,一袋足有200多斤,他能很輕鬆地搬起來。到城西湖農場檢查工作,一袋大米也有200多斤重,許世友扛上就走,疾步如風。這時的許世友,已有60多歲了。

有段時間,香港台灣地區的武打片在大陸很流行。工作人員借來幾部,專門放給許世友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正當大家被武打片中眼花繚亂的武術招數吸引的時候,許世友突然冒出一些「評論」。

「看他打著花花的,樣子貨,要是遇到我,一腳就踢死了。」

「腳下沒根基,挨打又受氣,別人沒倒自己先倒。」

「這不是武功,這是武戲。武戲還講究個基本功,連武戲都不如。」

「拍電影全是假的,有幾個真功夫?」

當時,武術表演和比賽也很熱門。北京剛辦完,南京又接著辦,電視上經常轉播。許世友觀看後,常常流露不滿。他認為目前武術已經走向歪路,缺少攻防意識和手段,花架子太多,連比武也成了表演,像舞台上、電影上那樣取悅觀眾。他甚至請人捎話給當時的國家體委主任,要他抓抓這個事。

許世友和毛主席

讓許世友引以自豪的是,毛澤東主席還向他學過少林拳

那是1952年間,毛澤東在濟南遊完大明湖後赴曲阜。許世友作為山東軍區司令員隨行。在專列上,許世友表演了一套少林拳,引起毛澤東興趣大發,跟著後面一招一式地模仿,學得非常認真。

十年以後,毛澤東在浙江對譚啟龍說:「我喜歡運動,在山東,我還跟許世友學過少林拳。」

許世友生前擔任中國武術協會名譽主席。這個頭銜大概相當於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中那位統率各大門派的「武林盟主」。從師門、功夫、資歷上看,許世友當之無愧,可能也是空前絕後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