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東之戰,楊森被劉湘擊敗以後,過得有多慘?軍裝都成乞丐服了

民國時期,軍閥們的軍費大多是在自己地盤上自行籌措,要是萬一運氣不好,打了敗仗丟了地盤,那麼軍費就沒了來源,軍需糧餉都要成問題了。

比如說1927年5月,四川軍閥楊森在應蔣介石之邀率大軍四萬多人自萬縣東下,試圖攻打武漢國民政府時,遭到唐生智痛擊,所部被殲滅七個團,損失慘重,狼狽逃回川中。

隨即在1928年1月,楊森又因收留兵敗逃到川中避難的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被南京國民政府免職,所部因此內訌,其下屬和原本依附他的郭汝棟、范紹曾等人或自立門戶,或改投他人,實力又大大受損。

到了1928年10月,楊森又和川中軍閥劉存厚、賴心輝、郭汝棟、黃隱、李家鈺、陳書農、羅澤洲等人結盟,聯合反對劉湘。不想劉湘卻拉攏了劉文輝,牽制了劉存厚、賴心輝等人,只有羅澤洲和楊森兩人的部隊兵進重慶。

而羅澤洲為了搶佔重慶,輕敵冒進,劉湘集結主力在江北一碗水地區向羅部發起猛攻,經過兩日激戰,將其擊敗。劉湘隨即回頭向楊森發起進攻,在鐵山坪、張關一線擊敗楊森所部,並乘勝追擊,盡取楊森下川東防區所屬二十一個縣,楊森所部約三萬人被收編,楊森帶著殘部逃到渠縣

連番大敗之下,楊森一時沒了爭霸川中的實力,只能暫時在渠縣安頓下來。可是區區一個渠縣自然無法養活楊森手下那麼多人馬,一時軍需餉項都無法自給,只能寄人籬下,靠著李家鈺、羅澤洲等昔日盟友接濟勉強度日。

然而當時川中連年戰亂,民眾生活苦不堪言,李家鈺、羅澤洲他們又在劉湘、劉文輝的壓制下自顧不暇,自己手頭也很緊張,能拿出來支援楊森的款項就很有限了,還時有時無,根本無法保證楊森所部日常開支。無奈之下,楊森只能規定軍中軍官不分軍銜高低,官階大小,每人每月只發軍餉二元八角,而士兵每人每月則是二元一角。

要知道,當年北洋軍中一個士兵每月的軍餉是八元,其中伙食和軍服就要去掉六元。雖說軍閥混戰時期,很多地方部隊的待遇不如北洋軍,軍餉也要少一些。可楊森給手下每個月開這麼點軍餉,那可是連吃飯都嫌不夠,其他的就更別說了。

比如說當時有雜誌曾經提及楊森手下士兵晚上睡覺時,要把褲子脫了,以防止逃跑。其實楊森這麼干,防止逃兵固然是原因之一,可是沒錢購置軍裝,只能讓士兵晚上不穿褲子睡覺,以減少褲子磨損,也是很重要一個原因。

只是晚上睡覺能脫了褲子,白天士兵總還得穿著一身軍裝出門,時間一長,衣服還是不斷磨損,日漸破爛,有些士兵已經和叫花子無異,楊森為此也是頗為頭大。此時楊森手下一謀士別出心裁,獻計說新軍裝一時固然買不起,不過可以將百姓身上的長衫強行裁下一半,作為布料用來縫補破損的軍服,倒可解燃眉之急。

楊森聽了連稱妙計,當然,這麼干還得找個借口。於是楊森宣稱提倡節約,鼓勵民眾穿短服,不聽命令身穿長衫的一律強行裁短,然後命士兵手持剪刀把守縣城各個出口,凡是身穿長衫出入者,一律強行剪去半截。後來楊森還嫌所得布料不足,於是乾脆下令緊閉四門,滿城搜索長衫者。

可憐四鄉百姓因此遭難者為數不少,連當年在北洋政府任職,曾經以川漢鐵路存款資助過楊森的蒲殿俊,也來不及說明自己和楊森的關係,就被手持剪刀的大兵強行剪去半截長衫,只好自認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