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病重後給政府寫信:請幫我多照顧九弟一點,我實在是年老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重病在身的毛主席似乎是心中有所感應,將女兒李敏叫到了自己的身邊,輕聲囑咐道:家鄉還有你兩個叔叔,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常回去看看。

毛主席指的這「兩個叔叔」,一個是毛澤連,另一個是毛澤榮。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成為了黨中央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首任主席。在他上任後的九十幾天中,每天都有很多昔日的好友與家鄉的親戚上京看望他或者寫信給他,請求他幫忙解決官職、工作、求學等問題。

但是毛主席從來不允許親戚或者身邊的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身份享受任何特殊待遇,甚至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有「走後門」的情況發生,還會受到毛主席的嚴肅批評,嚴重了還要寫檢討。

圖|工作中的毛主席

幾十年間,毛主席始終奉行著這一原則,可是最後在發覺自己似乎已經時日無多的時候,還是忍不住關照了一下自己的這個「九弟」毛澤連。

毛澤連有何特殊之處,能讓毛主席開口為他說話呢?為何那麼多親人裡面,毛主席獨獨麻煩政府多幫忙照看這個九弟呢?

毛主席最喜歡的堂弟

在韶山毛主席舊居正前方4公里處,有個叫「東茅塘」的小村莊,這裡蒼翠群山環抱,綠水四季流淌,天氣適宜,宜室宜居。

圖|毛主席故居

毛澤連就住在這裡。

毛澤連的父親與毛澤東的父親是嫡堂兄弟,兩家關係十分親近。

毛澤連是毛家親房「澤」字輩十個兄弟中的第九個孩子,而毛澤東排行第三。1913年出生的毛澤連比毛澤東小了20歲,他出生的時候毛澤東已經外出革命打拚去了。

毛澤連的父親體弱,母親還患有嚴重的眼疾,家中還養育了四個孩子,日子可以說是過的水深火熱。

屋漏偏逢連夜雨,毛澤連還小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而又恰逢韶山大旱,地里顆粒無收,毛澤連母親帶著四個孩子實在無法生活,只能將家中唯一的女孩子毛澤建過繼給了毛主席家中。

圖|饑荒年代,人們吃不飽穿不暖

毛家「澤」字輩兄弟只有這一個女娃,所以很受人喜愛。毛澤連與毛澤東家的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親近。

毛澤東回家看望家人的時候也經常會到毛澤連的家中看望嬸嬸與弟弟,毛澤連尚小,但是聰明伶俐,很討毛澤東的喜歡。

不過,毛澤東喜愛毛澤連,不僅僅是因為是血緣兄弟,還因為毛澤連曾經救過毛澤東與楊開慧一家的性命。

那是1925年,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同行的還有妻子楊開慧與毛岸英、毛岸青兩個兒子。

圖|楊開慧與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都說長兄為父,毛澤連心中也同毛澤東十分親近,加上毛澤東十分疼愛毛澤連,所以兄弟兩個的關係比其他兄弟姐妹要更近一些。

毛澤東與妻子楊開慧忙著辦農民夜校、建韶山黨支部,年僅13歲的毛澤連也跟著他們忙活不停。

他給三哥三嫂當義務通訊員、參加兒童團還負責給黨組織放哨。每次黨支部一開會,他便守在會場的不遠處,仔細認真的觀察來往人員是否可疑,一旦有什麼特殊情況出現他便馬上向農會報告。

圖|會議上,毛澤東正在講話

有一天,毛澤東正在上屋場開會,毛澤連按照以往在外放哨。

突然,毛澤連發現一隊人正氣勢洶洶的向上屋場趕來,毛澤連看情況不對,趕緊大聲咳嗽通知屋內的人們有危險,同時高擎馬燈向毛澤東示警。

毛澤東也很快反應了過來,從後門逃走躲進了山林中,才得以脫險。

後來眾人才知,是軍閥趙恆惕得知毛澤東回到韶山辦農會,特意命自己的弟弟趙恆哲帶領一隊槍兵前來圍捕,不過被毛澤東的弟弟提前通風報信,才撲了一場空。

圖|紀念毛主席演講風姿的油畫作品

若趙恆惕真的將毛澤東抓捕歸案,那後果不堪設想,也是第一次,毛澤連救了毛澤東一命。

後來毛澤東又在毛鑒公祠給農民演講,得知消息的趙恆哲又派了一個排槍兵前來抓捕毛澤東,雖然毛澤東在農會骨幹的掩護下裝作郎中逃過一劫,但是韶山已經危機四伏,無法再待下去了,毛澤東只能離開。

雖然毛澤東想走容易,但是兩個孩子因為年紀太小卻沒有辦法一同帶走,楊開慧沒有辦法,只能與毛澤東分開,留下來照看兩個孩子。

此前,楊開慧一直協助毛澤東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自然也成為了反動派軍閥的眼中釘肉中刺,楊開慧也不能久留,所以她計劃著回娘家去避一避。

圖|楊開慧紀念雕像

毛澤東離開以後的第二天,楊開慧便在毛澤連的護送下回娘家了。

在韶山沖石板古道上,身材高大的毛澤連肩上挑著一副籮筐,籮筐上坐著毛岸英與毛岸青兩兄弟,身旁跟著頭戴印花土布藍色頭巾的楊開慧,一副普通人家小叔子送嫂子回娘家的場景。

敵排長帶著士兵同毛澤連與楊開慧擦肩而過,並沒有認出楊開慧來。

就這樣,毛澤連幫著三嫂坦坦蕩蕩的從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成功的將三嫂與兩個孩子護送到安全的地方,讓楊開慧帶著孩子順利的回到了長沙板倉。

闊別數十年再見

自1925年毛澤東離開韶山開始,直到1949年,毛澤東與毛澤連只短暫地見過一面。

1927年毛澤東回到韶山,毛澤連開心的像是過年一般,一直圍在三哥的身邊噓寒問暖,不過形勢緊急,毛澤東只待了幾天就要走了。

圖|毛澤東與韶山人民一起

毛澤連心中十分不舍,可是也無可奈何和,只能幫助哥哥背著包裹,一直送到了村口外,才與哥哥依依惜別。

此後,便是漫長的革命與無休無止的戰爭,直到1949年9月,四野先頭部隊打到了湖南,組織上派人到韶山找毛澤東的親人和革命烈士的親屬,才找上了仍住在東茅塘的毛澤連。

當毛澤東得知毛澤連仍好好的生活在老家的時候,毛澤東十分高興,戰爭一結束,便立馬將毛澤連邀請到北京做客。

毛澤連也是毛家「澤」字輩兄弟以及毛澤東所有的親戚朋友中第一批受到毛澤東邀請的人,兄弟兩個的感情可見一斑。

圖|毛主席親切的與人握手

建國前夕,毛澤連與毛澤東表弟李舸一同受邀來到北京,在秘書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菊香書屋,見到了闊別22年的三哥毛澤東。

毛主席見有人來了,立馬起身迎接,兄弟三人一見面,立馬緊緊的握住彼此的手,思念、欣喜、開心……等等複雜情緒交織在一起,場景讓人動容。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你們來看我,我很高興啊!」毛主席興奮的說道。

毛澤東握著毛澤連黝黑枯瘦的手,心情複雜,興奮之餘更加心疼,所以對毛澤連更加親密了一些。

圖|毛主席正在進行關切的慰問

而更讓毛主席揪心的事情,便是毛澤連的眼睛。彼時,毛澤連的左眼已經完全失明,只能依靠右眼勉強視物。

毛主席詢問毛澤連眼睛是怎麼弄的,毛澤連也微微一笑,並沒有過多感傷。

那是毛主席離開韶山以後發生的事情。雖然毛主席走了,但是在毛主席的耳濡目染之下,毛澤連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

他開始積極投身運動,還利用僅有的閑暇時間學習知識,從目不識丁的文盲成為了一位地下黨組織革命活動的積極擁護者。

圖|工人運動

一天晚間,毛澤連忙完農活便趕去毛震公祠開農協會,會議結束以後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天黑路滑,毛澤連的火把還被雨水給澆滅了,擔心家人不放心毛澤連便抹黑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家裡趕,可是沒有想到,突然他被什麼東西絆到了,腳下一滑便摔倒下去。

更要命的是,他的左眼被砍去的柴蔸猛地戳了一下,毛澤連只感覺到眼睛一痛,便有汩汩熱血伴隨著雨水流淌了下來。

毛澤連強撐著回到了家中,可是家中沒有應急的藥物,也沒有醫生為他針織,毛澤連只簡單的包紮了一下,就放任他不管了。

圖|劉伯承元帥的眼睛也曾受過傷

由於沒有及時消炎,毛澤連的左眼開始發炎、紅腫,可是沒錢醫治,毛澤連只能硬挺,一來二去,左眼便徹底什麼都看不到了。

原本毛澤連想要入黨,可是因為自己變成了殘疾,不便參加社會鬥爭,所以組織上駁回了他的入黨申請。

不過他並未自棄自哀,也並未一蹶不振,雖然沒能入黨,但是他還是會每天擠出時間為地下黨組織走腳報信,也正因為他變成了殘疾,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這樣的工作反而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毛主席聽了弟弟的敘述,沉默了很久。毛澤連的言語間還不停地自責自己,不應該天黑走路還那樣不小心。

圖|毛主席正在與人交談

「潤發(毛澤連的字)九弟,沒有入黨不要緊啰,只要你思想好就行了。」毛主席寬慰道。

「是!聽主席三哥的。」毛澤連開心的應承下來。

兄弟三人又開始聊起了其他的,毛主席關心家鄉長輩的身體狀況,爭取有機會也將他們接到北京來看一看。

當聽到毛澤連母親身體欠佳時,毛主席擺了擺手:「那先讓她老人家在湖南治療一段時間,等病好後,我再接她來北京住住。」

圖|毛主席正在接待客人

不過老人家並沒有等到來北京的機會,身體越來越差,不久便去世了。毛澤連母親活著的時候,毛主席經常寄生活費過去,老人家去世的時候,毛主席還給了100元錢的喪葬費。

毛澤連請三哥給自己找個事干

幾個人聊著聊著的就忘記了時間,等毛主席意識到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你們在北京住上幾天,還是早點回湖南去。」毛主席囑咐道。

毛澤連便對毛主席提出了想讓毛主席幫他和李舸找個事乾的請求。

圖|毛主席正在與人交談

毛主席一聽嚴肅了起來,跟剛剛作為「哥哥」的態度不同,毛主席這時的態度堅決而又強硬:

「我現在當上了主席,這是革命的需要,是為人民服務,替人民辦事,不能像過去那樣,一當上『皇帝』,親戚朋友都跟著沾光,都來享受,這些人又騎在人民頭上揚武耀威,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是共產黨,我們是革命者,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工農勞苦大眾,要為絕大多數人謀福利,不是為少數人。」

毛澤連和李舸因為文化有限,又長期生活在山裡面,所以一時沒能理解毛主席話中的意思。但是他們對毛主席是萬分信任的,知道毛主席的想法和決定,一定是正確的。

圖|嚴肅認真的毛主席

過了一會兒,毛主席的態度軟和了一些,語重心長地對兩人說:

「中國打了幾十年仗,戰爭的創傷很嚴重,現在戰爭剛剛結束,國家和人民都需要恢復一下元氣,醫治戰爭的創傷,這就需要大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都在內。你們在家種田餵豬,多打糧食,支援國家,爭取財政經濟的好轉,也是為人民服務嘛。」

毛澤連連連點頭:「主席三哥站得高,看得遠,我聽您的!」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勸告下,毛澤連安心的回到了韶山,成為了一個安心種田餵豬的普通人民。

圖|關心人民的毛主席

毛澤連二人差點回不去家

兩人開心的在中南海住了幾天,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漲了不少見識,也開闊了眼界。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他們還有幸參加了開國大典當聽到毛主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毛澤連激動得熱淚盈眶。

按照毛主席的要求,他們住幾天就要離開了,臨行前,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費為他們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

衛士長閻長林派警衛戰士金武森送二人去火車站,閻長林交代道:「記住,為他們買好回湖南的火車票。」

圖|人民歡慶開國大典

當時,火車站的車票是不會預售的,只能在出發前購買當天的車票,當天離開。

金武森帶著毛澤連與李舸到了火車站排隊買票,可是人實在是太多了,連著兩天都沒有買到票。

毛澤連與李舸二人商量了一下,決定不麻煩工作人員了,他們自己到火車站去買。

「閻排長,你們就別管了,我們自己去。北京這麼大,大白天排隊,肯定買不上票。我們住到那裡,連夜排隊。不行,就多排幾天,我就不信買不上回去的車票!」毛澤連還有些不信邪。

「天這麼冷,住車站會凍壞人的!你們不能去住車站!」閻長林也有些急了。

圖|北京站

閻長林又安排了一名警衛員,讓他早上早些去排隊,可是警衛員天還沒亮就來了,仍舊沒能買到票。

最後,警衛員只能找到車站辦公室主任,將毛澤連與李舸兩人的情況簡單的講述了一遍,無奈的說道:「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請你幫我買兩張車票。」

就這樣,在車站辦公室主任的幫助下,毛澤連和李舸才得以離開。

事後,沒有人敢將這件事情告訴毛主席,畢竟毛主席討厭人們「走後門」,可是這件事情還是從車站傳出去了,毛主席雖然沒有怪罪,但是眾警衛員們還是提心弔膽了很久。

圖|毛主席與工作人員合影

一位原國民黨軍官聽說了這件事情,簡直不敢相信:

「毛主席的親戚來北京,回老家竟然排了三次隊都買不到車票,連送兩次都沒走成。這聽起來好像是一則笑話啊!當初孔二小姐在撤離重慶時連狗都帶上了,同樣的事情,做法卻是天壤之別。得天下失天下,不能不說是註定的啊!」

毛主席深沉的牽掛

從建國開始,一直到毛主席去世這27年間,毛澤連前後11次到北京,是毛主席眾多親友中去北京次數最多的一個。

圖|毛澤連晚年舊照

毛澤連初次來北京的時候,毛主席就將他有眼疾的事情放在了心上,特意讓毛岸英請了一天的假帶毛澤連去醫院檢查一下。

毛澤連被帶到協和醫院治病,毛主席還特意安排了李敏、李訥姐妹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一開始住院的時候毛澤連害臊,不好意思讓女護士護理自己,每次想上廁所了都苦苦的憋著。

毛主席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便告訴毛岸英,讓毛岸英多抽出時間到醫院去照顧九叔,因此,毛岸英一有時間就往醫院跑,不僅親自給毛澤連喂飯,還毫無芥蒂的給毛澤連倒尿盆。

圖|毛主席與兒子毛岸英合影

醫生為毛澤連檢查以後,確定他這隻眼睛沒有辦法復明了,便為他做了手術將左眼摘了下去。

毛澤連做完手術,毛主席還特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到醫院去看望他。

醫生原本建議毛澤連安上一個假的眼球,毛澤連還是想問問毛主席的意見。

「換隻假眼睛也是擺設,還是看不見……你自己的主意呢?」毛主席沉思一下回答道。

「那就不換了,聽主席三哥的。」毛澤連很是乾脆。

從那以後,毛澤連的左眼便一直空著。

後來毛澤連回到了韶山,毛主席知道他生活上的困難,便每年定期給毛澤連寄上200元作生活補助,一直延續到1958年。

圖|毛澤東回韶山

1952年的時候,毛澤連的母親病逝,他自己又不小心跌傷了腳,毛主席聽說了毛澤連的情況很是憂心,連忙給少年時的塾師毛宇居詢問:

「接澤連的信,六嬸(毛澤連的母親)病故,尚未安葬,他自己又跌斷了腳,不知實際情況如何,腳尚有珍好的希望否,暇請查明見告。」

知道毛澤連的具體境遇後,毛主席又給毛澤連寄去一封信件和300元錢,毛主席在信中說道:「以200元為六嬸安葬費,100元為潤發治病之費……」

毛主席無時無刻不牽掛著毛澤連,常常寄錢寄物,幫助他治病和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直到直到上世紀70年代,毛澤東重病在身,還交代女兒李敏:家鄉還有兩個叔叔,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常回去看看。

圖|毛主席與女兒李敏合影

後來毛主席卧病在床,偶爾也會斷斷續續地陷入昏迷,可能是人老了,所以總會想念那些逝去不在了的親人,而每次想起那個身世坎坷的九弟,毛主席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

他思考了許久,終於趁自己尚未糊塗的時候,給政府寫了一封信:「請政府幫我照顧一點九弟,我實在是年老了……」

毛主席逝世以後,李敏也遵照著父親的遺囑,回到韶山的時候還特意來到毛澤連的家中看望;當年毛岸英回韶山探親,也專門看望了這位在父親心中十分重要的九叔。

毛澤連晚年

雖然備受毛主席的青睞與關注,但是毛澤連從未忘記毛主席的關心和教導,始終老實本分的待在老家,種田餵豬,在這綠色的山沖里默默地勞作。

圖|毛主席晚年正在一個人看報紙

在東茅塘小村莊中,有一戶土磚平房,小青瓦已經褪色並顯得不甚規則,門前的小菜園種著各類瓜果蔬菜,如果從門前經過,經常可以看到有一對老兩口在院子中除草餵雞,那便是毛澤連和他的妻子。

雖然毛澤連的眼睛不好,但是好在政府有補貼,老兩口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受毛主席的影響,毛澤連對子女的教育也是要他們虛心和低調,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去追求那些身外的東西。

他經常對孩子們轉述毛主席的話:「革命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先烈,我們活下來的人才有今天,我們想事、辦事,都要對得起先烈才是。你是我的親屬,又是烈士的兄弟,在鄉村中凡事都要帶個好頭。」

圖|毛澤連與妻子合影

因此,他的孩子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從來不用毛主席的光環來裝扮自己。

1993年,在韶山廣場上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中,作為毛澤東的親屬代表,毛岸平還發表了演講,他說:

「我們雖然有著特殊的背景,但是父親從來不顯擺,和我們全家都以社會的普通一員嚴格要求自己,這是老人家傳給兒女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優良家風;另外從這一點說,我們對毛澤東這個偉大形象增添了光彩!」

毛主席從戰爭中走來,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與人民的解放他失去了太多太多。

圖|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失去父母、失去兄弟、失去愛人、失去朋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痛楚,可能是別人永遠無法忍受的。

可是毛主席卻始終樂觀,從來不會同別人講起心中的哀思,也只有在最後時刻,才會偶爾真情流露一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