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能聽到,說某人講大話就是吹牛皮,而說某人阿諛奉承就叫拍馬屁,那你知道「吹牛皮」和「拍馬屁」是怎麼來的嗎?今天的歷史小知識,小朱給大家講一講這兩個詞的由來。
「吹牛皮」一詞其實和牲口宰殺有關,有這方面經驗的朋友可能知道,把羊殺死後,剝皮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古人在殺死羊後,等羊放完血,然後在羊的小腿上開一個小口子,然後使勁往裡面鼓氣,等到羊全是膨脹後,輕輕一划,羊皮就可以很輕鬆地剝下。
這種剝羊皮的方法叫做吹羊皮,然後就有人開動腦筋了,既然羊可以這麼輕鬆地把皮剝下來,那這樣剝牛皮肯定也行。但是沒想到牛皮大而且堅韌,和肌肉組織粘連的牢固,根本不可能通過這種方法剝下,而」吹牛皮「就成了說大話的代名詞。
至於「拍馬屁」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在元朝時,騎馬之風盛行,而百姓們牽著馬相遇的時候,經常要拍拍馬屁股,摸摸馬膘,然後誇上一句「好馬」。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就類似於今天的「吃了嗎」。
這個風俗沿襲很久以後,有的人也不管好馬,壞馬,一概上去拍拍馬屁股,然後誇句「好馬」,久而久之,拍馬屁也就成了奉承、討好別人的詞。
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