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有一個祝家莊。祝家莊有一個祝員外,祝員外有一個小女兒名叫祝英台。祝英台生得聰慧、美麗,從小就跟隨家中幾個哥哥讀書習字,對古代才女班昭、蔡文姬等人非常欽佩,心想自己將來也一定要成為那樣的人。
一晃之間,祝英台十六歲了,她看到同齡的男子到當地有名的杭州書院去讀書,非常羨慕,也請求父親讓她去讀書。但父親以她是女子為由拒絕了,因為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是只讓男子出外讀書,求取功名,而女子只能在家做針線和刺繡,將來好嫁人。
父親的話不能違抗,祝英台暗自傷神,悶悶不樂。當天夜晚,祝英台給家中留下一封信,女扮男裝,把自己打扮成書生模樣,把丫鬟打扮成書童,偷偷出了祝家莊,朝杭州城走去。長這麼大,祝英台還是第一次離家出遠門,她就像掙脫籠子的鳥兒,一路非常高興。
一天,走到草橋亭的時候,忽然下起了大雨,祝英台和丫鬟就到草橋亭下避雨。這時,一個書生和他的書童也在亭子下面避雨,於是祝英台和書生攀談起來。這位書生是浙江紹興人,名叫梁山伯,也是去杭州書院求學。兩人越談越投機,於是就在草橋亭下結為金蘭。梁山伯十七歲,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歲,梁山伯喚他「祝弟」,並約定從此像親兄弟一樣患難相助,同生共死。
雨停了,他們結伴同行,一路上說說笑笑,來到了杭州書院。從此祝英台和梁山伯開始同窗共讀,生活上相互幫助,感情也越來越深厚。梁山伯家境貧寒,祝英台總是給他資助錢財,祝英台因是女兒身,顯得孱弱,梁山伯總是對她呵護有加。
不知不覺,三年光陰過去了。一天,祝英台收到一封家書,說英台離家求學已有三年,父親和母親因為思念女兒,夜不能寐,茶飯不思,如今憂思成疾,盼望英台趕快回家,看望一下病中的父母。
祝英台離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於是和梁山伯依依惜別。梁山伯也捨不得離開祝英台,一直將祝英台送到杭州城外。
一路上,祝英台不斷向梁山伯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但是梁山伯總是不能理解祝英台的情意。祝英台最後無奈,只好對梁山伯撒謊說,自己家中有一個妹妹,性情和樣貌與自己非常相像,她要替梁山伯做媒,梁山伯聽了非常歡喜。兩人約好,梁山伯七夕那天到祝家莊求親。
祝英台回家後,發現父母並未生病,他們為女兒尋了一門親事,是太守的兒子馬文才,讓女兒回家成親。聽到這個消息,祝英台就像晴天霹靂般非常傷心,她堅決拒絕了父親,並說出了自己與梁山伯的感情,表示非梁山伯不嫁。
父親聽後十分憤怒,他把祝英台關在家裡,讓人日夜看守。
到了七夕節那天,梁山伯如期到祝家莊提親。這時,梁山伯才知道和自己同窗三年的祝英台是女兒身,祝英台並沒有妹妹,原來祝英台一直深深地愛慕著自己。梁山伯非常感動,但現在祝英台就要嫁人了,自己已經不能再見祝英台了,隨即祝員外派人將梁山伯趕出了祝家莊。
梁山伯的心都碎了,他在祝家莊附近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希望在祝英台出嫁那天能看上她一眼。但是由於傷心過度,梁山伯感染上了風寒,在客棧里一病不起,他一心思念著祝英台,病越來越重,沒有多久就離開了人世。客棧的人被梁山伯的痴情所感動,就在客棧附近找了一處地方將他埋葬了。
祝英台聽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想到曾經自己與梁山伯的點點滴滴,她也想隨梁山伯而去。出嫁那一天,花轎經過梁山伯墓前,她要求停下轎子,下去祭拜。一下轎,她就向梁山伯的墓前奔去。剛才還晴朗的天氣頓時電閃雷鳴,暴雨如注。她剛奔到墓前,只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墳墓裂開了一道縫兒,她縱身跳了進去。接著又是一聲巨響,墳墓合攏了。
不一會兒,天氣變得晴朗起來,天空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從墳墓中飛出一對美麗的蝴蝶,自由飛舞……人們都說,這對蝴蝶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的,他們的愛情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