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陳毅、毛澤東
陳毅可以說是毛澤東的鐵杆粉絲,毛澤東在詩詞上的愛好和他很契合。
在開國十大元帥中,陳毅是最愛詩詞的一位元帥。
1945年,8月。
毛澤東前往重慶談判,毛澤東因為贈送好友柳亞子一首《沁園春·雪》,瞬間在重慶文化圈引起軒然大波。
蔣校長為了打壓氣焰,專門從文化圈找了一群人開始抨擊毛澤東的這首詩。
陳毅實在看不慣,他寫出和詞支持自己的詩詞偶像毛澤東。
兩闋新詞,毛唱柳和,誦之意飄。
想豪情蓋世,雄風浩浩;詩懷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論文,文余問政,妙句拈來著眼高。
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絕代風騷。
山河齊魯多嬌,看霽雪初明泰岱腰。
正遼東鶴舞,滌瑕盪垢;江淮斤運,砌玉浮雕。
池凍鋪銀,麥苗露翠,冬盡春來興倍饒。
齊歡喜,待桃紅柳綠,放眼明朝。
這段以詩助友的故事,也在那時候被傳為佳話。
陳毅所在的陳家,是封建王朝中的一個大家庭。
他的父親陳昌禮深受封建禮教的洗禮,陳昌禮在生活上是個嚴苛且不苟言笑的封建式家庭代言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封建式的家長,卻是陳氏同輩中,學識最淵博,最喜詩詞歌賦的一個人。
年幼的陳毅似乎遺傳了父親的某些基因,他在讀書方面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
記憶力超強的他更是被同齡孩子稱之為「神童」。
圖 | 陳毅父親陳昌禮
1901年,8月26日。
陳毅出生在四川樂至縣張安井村一個農民家庭中。
這一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落寞腐朽的清王朝無奈簽下《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具體涉及到哪些內容呢?
- 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賠款4.5億白銀,利息5.3億白銀,分39年還清
-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 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總結起來就是你得給我錢。
因為你家慈禧貿然和八國聯軍宣戰,我們是無奈。
我們打仗了,花費了不少錢,而這一切的原因是你清王朝造成的。
另外,你還得在北京設大使館,將我們保護起來,無關人員不能擅自進入使館界。
再有,撤銷天津至北京的海域防線,我們必須派兵幫你駐守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防線。
如果用我們如今的視角來看,這群惡狼就是典型的流氓做派。
他們明明在清王朝的臉上呼了幾巴掌,到頭來清王朝還得給錢賠禮道歉,因為他的手打在你臉上的同時,他的手也疼了。
我們看一下那些賠款,利息幾乎就佔了一半多,這些賠款誰出呢?
清朝末期的人口有三億多人,猛追四億臨界線。
所有的賠款都下放到地方財政上,而地方上最終還得分攤到這三億人的頭上,清末的百姓不僅要上繳正常的田稅,還得分攤無能清政府欠下的賠款。
所以,那時候民間百姓的生活並不好過。
陳毅幸運的地方在於,他出生在一個相對優渥的中農家庭中。
我們看一下陳毅家族的族譜輩分字序。
「堯、舜、禹、湯,文、武、榮、昌,世、德、延、遠,福、壽、綿、長」
「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這次順序可都是前朝傑出帝王,而到了武字輩以後,這家人似乎降低了家族的期許,輩分更多傾向了奮鬥之類的字輩。
這個傳世理念,更多的體現在「榮、昌,世、德、延、遠」兩代人,五字輩的家族子弟身上。
再到後來,這家人的期許更低,家族字輩最小輩者變成了「福、壽、綿、長」,這些字輩演化為只是希望後代能夠過得好。
陳毅的祖先在湯字輩的時候,自家的田地高達800畝。
這是陳氏家族作為農民生活的巔峰。
到了陳毅爺爺陳榮盛這一代,田地漸漸稀釋,四川連年災荒,加上清王朝欠下的巨額賠款,陳家的田地僅剩下40畝,平均到五個子嗣的手中,每人僅有8畝田地。
所以,作為「世」字輩的陳毅親眼目睹了家族的落寞。
圖 | 陳毅農村老家
年少的陳毅,頑皮且好學。
他經常和村子裡的小夥伴爬到樹上掏鳥窩,有時候還會從樹上掉下來。
父親每次看到陳毅渾身灰土的模樣,他總是在家中大聲謾罵。
幸運的是,陳毅有一個疼愛他的爺爺。
爺爺總會幫他解圍,還會逗樂的說道:
「小時候野點兒沒關係,他是我們家的一匹小野馬呀!」
不過頑皮歸頑皮,陳毅的學習能力卻不亞於任何同齡人。
他經常看書入迷,入迷的時候還會把大餅伸到硯台里沾著墨汁吃飯。
因此爺爺一家人將振興家族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5歲那年,陳毅進入私塾讀書。
7歲時,陳毅姥爺黃福欽成為湖北利川縣巡檢司專司。
黃福欽讓陳毅父子倆一共前往,瞬間見一下世面。
那是陳毅年少時光里難忘的一段回憶。
巡檢司專司就是負責地方縣衙抓捕盜賊、維持治安的一個部分。
年少的陳毅在這座縣衙里,見證了太多的辛酸故事。
因為身處清末,沉重的稅賦成為百姓的嚴重負擔,陳毅姥爺所在的巡檢司便承擔起向當地百姓索要賦稅的任務。
不少的百姓因為無錢納稅,只能在縣衙里被無情毆打。
陳毅曾經專門回憶過這段時光:
「我在那裡過著衙門生活。
那時候留下一個至今難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門裡經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邊看了非常難受。
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裡開始種下了對舊社會憤怒不平的種子。」
1910年,春季。
陳毅回到老家,陳家也從這一年開始變賣家中的40畝田地,只是留下祖宅,舉家搬遷到了成都。
亂世變賣田地,讓陳家以後的生活變得異常困難。
這家人剛剛搬到成都的時候,租借房子居住,同時還向成都當地的地主租了一些田地。
誰曾想,那年秋季暴雨,田地全部被淹,顆粒無收。
陳家被當地地主一紙狀書告到官府,他的爺爺為此大病一場,不久去世。
陳家就像清王朝一樣,開始沒落。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滅亡。
時局跌宕,成都相繼發生保路運動、學生運動。
這一年,陳毅剪掉長發,跟隨家人又回到了老家。
陳家的生活更加的艱難,一家人全靠父親在重慶鹽務局的領取的一點工資。
那時候,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僅有6元錢。
1916年,陳毅順利考入成都省立甲種工業學校。
在這裡,他主攻的是染織專業。
但是他卻成為學校里有名的筆杆子,他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學校寫時政、鬧學潮的領軍人物。
更為關鍵的是,陳毅還是一個足球高手。
在這所學校里,陳毅所在的足球因為踢球出色,這支球隊被稱之為「五虎」,而陳毅是五虎中的最強前鋒,人送外號「陳Forward」。
1918年,3月。
陳毅進入四川留法預備學校,準備前往法國勤工儉學。
圖 | 四川留法預備學校舊照
在「麥浪號」貨船上,因為路途顛簸漫長,陳毅腿部浮腫,順利抵達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時,他被人背著才下了船。
第二年,陳毅從馬賽坐火車來到了法國首都巴黎。
那時候的所謂的「勤工儉學」,大多數異國學子都是勤工,在外國工廠微薄的收入,壓根不足以讓他們進入學校學習。
陳毅被分配到施奈德公司的一個工廠,這家大廠主要製造汽車、火車頭、耕田機等。
作為工廠里的底層雜工,陳毅看透了人情冷暖,西方的資本毒辣起來要遠遠比中國的軍閥更無恥。
他曾經這樣說道:
「我才知歐洲資本界,是罪惡的淵藪」。
不過,在工廠里的陳毅仍舊是個努力上進的孩子,進入工廠僅僅三個月,陳毅就成為工廠里的一名技術員。
平常無聊的日子裡,他還會和好友蔡和森閑談,蔡和森不止一次和他說過毛澤東。
對於毛澤東,陳毅的心中留下了他的名字。
也許在未來,他們會有交集。
那時候,陳毅的夢想仍舊是當個筆杆子,成為一個文學家。
閑暇的時間,陳毅便在閱讀歐洲著作,巴爾扎克、雨果、盧梭這些名家的作品,他幾乎全部看過。
此時,法國剛剛從一戰的噩夢中掙脫,戰後經濟疲軟,無數的工廠受到影響,這家工廠也不例外,老闆最先解僱的便是工廠里的那些底層雜工。
陳毅擔心留學好友之餘,還聽到了一個更加不幸的消息:
陳家生活已經舉步維艱。
陳毅聽到這個消息,趕緊將手中積攢的錢寄回老家,讓他們兌換暫時安心生活。
1921年,年初。
陳毅這幫赴法留學的異國學子處境變得異常艱難,一方面法國國內經濟疲軟,工廠開始大規模減員,另一方面,國內的資助他們的華法教育會也無力支持他們繼續留學。
即便會長蔡元培親自前往法國交涉,仍舊無法解決這群留學生的失業問題。
更可怕的是,國內的吳稚暉不斷惡化他們這些人的名譽,他言辭激烈,大肆抨擊這些學生:
「既無勤工之能,又無儉學之志」。
總之就是國家辛辛苦苦送你去出國勤工儉學,你們第一不好好工作,第二不好好學習!
在法國的這些留學生左右為難,他們開始聚在一起抗議。
陳毅作為四川留學生的代表同樣帶頭抗議。
最終,這群人越鬧越大,北洋政府也害怕這群留學生惹出更大的麻煩,讓駐法大使館說服學生,實在不行就回國。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滿腹委屈的留學生又開始在大使館門前抗議。
回去?當初怎麼說我們的?
大使館實在沒辦法,再度請示北洋政府如何解決留學生問題。
恰逢此時,陳毅聽到一個消息:
北洋政府已經派遣專使朱啟鈐、財政次長吳鼎昌奔赴法國解決問題,但是他們決定以滇渝鐵路和兩粵鐵路的建築權作為交換條件,以全國50年的印花稅、驗契稅作抵押,向法國政府商借3億法郎巨款。
這種佯裝解決留學生問題,出賣主權式的屈辱借款更加引起了留學生的不滿。
學生又開始組織拒運動,抗議北洋政府的無能行徑。
1921年,9月。
法國警察武裝拘捕這群學生,將他們全部拘捕,關押在一個廢舊的軍營。
圖 | 在法國留學時的陳毅
10月,這群留學生又被秘密轉運至馬賽,隨後送上「波爾特加」號郵船,偷偷送回了中國。
陳毅赴法勤工儉學的生涯就此戛然而止。
1922年,秋季。
從法國留學歸來的陳毅,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山河破碎給他家庭帶來的不幸。
年少歸國,少年落淚。
陳毅在法國勤工儉學僅僅三年的時間,陳家早已經破敗不堪。
他的二伯因為饑寒而亡,大伯、四叔、族叔、母親為了生活已經變賣了家中所有的資產,一家人全部擠在樂至老家祠堂里,艱難的生活。
圖 | 陳家祠堂舊照
為了活下去,這家人又向當地地主租來十畝田地維持生活。
從國外留學歸來的陳毅更是飽盡鄉間冷暖,以前的四鄰紛紛嘲諷陳毅。
留學,有什麼用?還不是落魄的回鄉?
那年春節,陳毅在自家祠堂寫下一副春聯:
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
事不成,事不成,事事不成事事成。
橫批是:春待來年。
1923年,春季。
在家待業半年多的陳毅終於忍受不了鄰居的冷嘲熱諷,他隻身來到重慶,開始尋找工作。
為啥陳毅剛開始待業在家呢?
一方面他剛回來家庭狀況並不好,他需要照顧家人;另一方面,陳毅被從法國強行帶回,的確影響到了他的前途。
只不過這種影響,僅僅存在於陳毅老家。
來到重慶的陳毅很快便脫穎而出,順利成為當地報社《新蜀報》的主筆。
陳毅開始以筆為劍抨擊重慶的軍閥頭子楊森,楊森為此勃然大怒,將他趕出了四川。
1923年,10月。
走投無路的陳毅沿江西行,隨後北上進入北京。
同一年,陳毅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
北漂的這段歲月里,陳毅先是進入北京中法大學,隨後全身心服從組織安排,成為中國共產黨北京地委中法大學支部書記。
雖然在學校,陳毅卻經常組織校內的學生外出考察,北京城內的政治環境,外圍的農村實況,陳毅將這些情況進行的詳細的記錄。
中法大學校長李書華憤怒的指責陳毅:
「陳毅作為學生,哪兒是讀書!讀書是掩護,其實是在搞革命」。
校方一度張貼公告,開除陳毅學籍,不過最終因為學校的罷課運動而作罷。
1926年,陳毅回到老家四川活動。
第二年,蔣介石在北伐途中突然揮起屠刀,南昌起義爆發。
圖 | 陳毅(拍攝於1924年)
隨後,這支剛剛建立起來的軍隊,被蔣介石大軍圍攻。
毛澤東選擇進入井岡山,陳毅、朱德則衝破重重防線,同樣來到了井岡山。
以前在蔡和森口中聽到的才子毛澤東,他終於見到。
毛澤東見到陳毅之後,也同樣十分熱情,他當天就給陳毅寫信:
「相見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出毛澤東、陳毅初次見面後,彼此間的印象都十分的好。
陳毅因為愛好文學,他對作詩同樣十分喜歡。
曾經的筆杆子雖然成為了職業軍人,可正是因為這份轉變,他遇到同樣從筆杆子轉變為軍人的毛澤東,才會更加多了一層好感。
此後,陳毅幾乎成為了毛澤東詩詞的鐵杆粉絲。
後來,蔣校長先後又進行了四次圍剿,井岡山的這支紅軍開始分頭行動。
毛澤東、陳毅這兩個知心老友也開始離別。
毛澤東、朱德帶領紅軍主力西行長征,而陳毅則留守南方,開展游擊戰。
後來我們都知道,這兩支分別獨立行動的軍隊,有了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稱呼:
----八路軍、新四軍。
長征的那支軍隊成為了八路軍,南方的那支軍隊則成為了新四軍。
圖 | 八路軍、新四軍分布圖
在全國抗日戰爭時,這兩支軍隊分別在南北兩個地區作戰。
蔣校長再現十四年前的陰險狠招,他的一記回馬槍,突然刺向了南方的新四軍。
這次意外突襲,這支遊走在南方的強悍軍隊為此受到重創。
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遇害身亡。
陳毅成為新四軍代軍長,後來他又先後擔任新四軍軍長、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
解放戰爭結束後,戎馬一生的陳毅也來到了北京城。
1966年,春天。
在北京城的陳毅聽說毛澤東的詩詞出版,他便將毛澤東的37首詞完完整整的抄寫了一遍。
圖 | 毛澤東和陳毅
這要不是超級偶像,壓根沒有耐心做這些事情。
鐵杆粉絲陳毅將自己對於毛澤東詩詞的喜歡,還延續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在閑暇的日子裡,他還會給自己的孩子們耐心的講解毛澤東的詩詞。
1970年,陳毅的身體狀況已經一天不如一天。
因為肚子疼痛,陳毅前往醫院檢查,醫生告知這是闌尾炎,需要進行闌尾炎手術。
闌尾炎手術進行中,醫生突然發現原來陳毅患有結腸癌,並且已經波及到了肝臟。
1972年,1月6日。
71歲高齡的陳毅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病逝前,妻子和四個孩子陪伴在陳毅的身邊,他的嘴角只留下了一句至短的遺言:
「一直向前,戰勝敵人。」
躺在床上的毛澤東聽到陳毅去世的消息後,突然起身,穿上睡衣、拖鞋就要去參加陳毅的追悼會。
身邊的工作人員根本來不及準備,他們只是急忙告訴周恩來,好讓他提前安排一切。
工作人員急急忙忙的抓起一件銀灰色大衣,跟隨毛澤東上車。
在車上,警衛員給他捋了捋鬍子,穿上了大衣。
周恩來接到工作人員的電話後,馬上坐上轎車,讓人超過毛澤東專車,迅速抵達陳毅追悼會現場,提前布置一切。
也正因如此,毛澤東此次突然參加陳毅追悼會,才留下了幾張珍貴的照片。
圖 | 陳毅追悼會舊照
那一天,毛澤東的身邊狀況也不好,他剛剛做過手術不久,身體的浮腫還沒有消散。
在八寶山烈士公墓,毛澤東緩緩走入悼念會場,他走到陳毅妻子張茜面前,說道:
「我也來悼念陳毅同志,陳毅同志是個好同志。」
張茜攙扶著毛澤東慢慢走進了會場。
在悼念會場,毛澤東身著銀灰色大衣,左臂纏著一道黑紗。
圖 | 毛澤東參加陳毅追悼會
周恩來哽咽的念著悼詞:
...
陳毅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老戰友,老同志,是我黨我軍的一大損失。
我們沉痛地悼念陳毅同志,要學習陳毅同志的革命精神,化悲痛為力量,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為完成國際國內新的戰鬥任務,爭取新的更大的勝利而奮鬥。
陳毅同志安息吧!
悼詞結束後,毛澤東淚眼模糊。
潸然滾落的淚水,加重了現場的悲傷情緒,毛澤東俯身鞠了三躬。
圖 | 毛澤東鞠躬照
他們是革命戰友,也是詩詞知己。
84年前,陳毅被困梅山時寫下: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狼煙四起的年代裡,華夏大地早已千瘡百孔,苦不堪言。
大多數人心中的期許便是戰爭何時結束,又何時能夠重建家園。
那時候,一代人點起星星之火,撐起民族脊樑,點亮了那個至暗時代。
多年後,很多人變成了時代里的一道光。
亮眼星辰,便是英雄落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