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節大智慧:周總理是如何租用美國的衛星還讓美國付錢的?

2020年12月15日04:15:39 歷史 1633

小細節大智慧:周總理是如何租用美國的衛星還讓美國付錢的? - 天天要聞

周總理不僅僅是優秀的共產黨人,還是一位卓越的充滿智慧的外交家。周總理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對於細節的把控簡直是達到了極致,尤其是在外交上。有一次,美國人想要用商業衛星,來直播領導人訪華的重要時刻,並且承諾不向中國收費。但是卻遭到周總理義正嚴詞的拒絕。這是為什麼呢?正是這個小細節把周總理的偉人智慧展現的淋漓盡致。

事情要從1972年中美建交前夕說起,那時的新中國經過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大。很多的發達國家都主動尋求與新中國建交,當然美國也不例外,但是由於本身意識形態的差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長期對新中國的敵視與封鎖,再加上期間又爆發過二戰結束後較大規模的朝鮮戰爭,因此兩國的關係一直比較尷尬。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意識到中國的崛起,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因此為打破中美之間多年的冰封狀態,決定為中美關係的發展開啟破冰之旅。他也認為為中美關係尋求突破將成為他總統任期內最有意義的事情。

小細節大智慧:周總理是如何租用美國的衛星還讓美國付錢的? - 天天要聞


尼克松總統在訪華之前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首先派遣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來華訪問,想通過基辛格的訪問看看中國對美國的態度,以免自己冒昧來華吃了閉門羹,影響自己的形象。然而由於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高瞻遠矚,他們也期待中美關係能夠得到改善,因此熱情的接待了基辛格格和他的訪華團隊。基辛格回去之後把訪問詳情反饋給了尼克松,尼克松因此堅定了自己訪華的想法。於是他再一次讓基辛格來華訪問,與毛主席和周總理商討正式訪華的具體事項。

就這樣尼克松再一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是公開的訪華了。到北京以後,周總理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招待了基辛格。

小細節大智慧:周總理是如何租用美國的衛星還讓美國付錢的? - 天天要聞

緊接著雙方就尼克松總統訪華展開了緊鑼密鼓的談判。雙方首先確定了尼克松總統訪華的具體日期,並就尼克松總統來華訪問的具體事項展開溝通,溝通的內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安保等各個方面。周總理考慮到首次美國總統訪華,對美國人提出的要求,都最大限度的做出了讓步。但其中有一項讓雙方意見產生分歧。最後周總理憑藉著高超的智慧和細節把控能力讓問題迎刃而解。

基辛格向周總理轉達了尼克松總統想要通過商業衛星通信來向全世界直播自己在中國發表講話這一重要時刻。這個條件可是難壞了當時的新中國,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商業衛星。面對這樣的窘境,基辛格團隊的人漫不經的提出了調動美國的衛星無償來直播中國這一重要時刻,但是隨即就被周總理回絕了。為什麼呢?周總理認為美國人這一舉動,一有侵犯我國領土的嫌疑,再一個就是擔心美國人萬一用衛星來做別的不利我們的事情。美國人對此表示費解,但又很無奈。在他們看來,用自己國家的衛星來支持中國,還不收費,周總理為什麼不同意呢?談判的氛圍瞬間有些尷尬。很快周總理在短暫的沉默後,打破了這一僵局。周總理堅定又不失興奮的表示:「我們可以使用你們的衛星,但是我們要向你們支付租賃費用,同時租賃期間的衛星由我國控制,你們不得干預。」美國人對此是驚訝。緊接著,更讓美國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周總理又說:「由於租賃期間,衛星使用權歸我們,你們如果想要使用,需要經過我們的允許後,支付使用費用,這個費用我們也不賺你們錢,就抵扣中方的租金吧!」

小細節大智慧:周總理是如何租用美國的衛星還讓美國付錢的? - 天天要聞


其實,表面上看我們是佔到了免費使用衛星的便宜,但是仔細的想一下,周總理事實上憑藉對細節的把控,巧妙的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不僅有利的捍衛了我們的主權,而且向美國人展示了我國堅定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可謂妙哉!怎麼樣,有沒有被總理的小細節凸顯的大智慧所震撼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你要求人辦事、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拍馬屁往往特別管用。 江湖上有一個人,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特別喜歡別人拍馬屁,因為他屬於威權型人格,特別享受那種君臨天....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極目新聞記者 李迎 曹雪嬌7月7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8日,該展覽面向公眾對外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趙一曼犧牲前給兒子的遺書(圖源:記者拍攝)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將展出照...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