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2020年12月11日22:20:05 歷史 1104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近現代史出現了許許多多文學界牛人,他們是文壇大家,不少作品都被收錄進我們學習的課堂課本課文中,魯迅,老舍,茅盾,巴金,林語堂,朱自清,郭沫若……

這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郭沫若,因為在課文中,郭沫若的文章只是泛讀,並經常會看到抨擊郭沫若的文章。

論才氣,郭沫若在近現代文壇大家中當仁不讓排第一,他集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評論家各類桂冠於一身,有些是官家送的,但大多倒名至所歸,他的甲骨文研究、浪漫主義新詩和充滿激情的回憶錄,皆是無可否認的傳世之作,他還是第一屆研究院院士。

可為什麼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會招來這麼多人的痛罵,甚至連魯迅都狠罵郭沫若,說他是條狗,才子加流氓。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一、風流不自製

年輕時,郭沫若就經常出入風月場所,任大學校長後,郭沫若依舊我行我素毫無節制。

郭沫若和第一任妻子張瓊華的婚姻,是父母包辦,成婚五天後,郭沫若離開家鄉前往日本,張瓊華卻在他家為他侍奉父母,恪守婦道,孤獨終生。她為郭沫若守了一輩子活寡,甚至沒有得到郭沫若半分憐憫。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到日本後,郭沫若喜歡了一名叫佐藤富子的護士,郭沫若猛烈追求把她追到手後成婚,佐藤富子為郭沫若生下四子一女,幾年後郭沫若毅然決然單方面斬斷和佐藤富子的關係,獨自回國。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回國後,郭沫若見到了自己第三任妻子於立群,第一眼就被她吸引,隨後瘋狂追求到手,成婚以後,於立群為他生下六個孩子。

這期間,郭沫若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對郭沫若念念不忘,帶著孩子來找郭沫若,發現郭沫若早已另有妻室的她,傷心欲絕回到日本,賣了她和丈夫居住的房子,孤獨凄慘離世。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郭沫若的感情故事卻還未結束,郭沫若看妻子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身材曼妙面容姣好,對於立忱也展開了追求,於立忱愛慕郭沫若才華,耐不住大文豪的追求,兩人同居了,後來於立忱懷孕,郭沫若知道後態度大變,逼著於立忱打掉孩子,出院後於立忱隨即自殺。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其妻子知道此事後大受打擊,跟著也自縊身亡。

跟著郭沫若的女人沒一個好下場,用現在的話說,郭沫若十足始亂終棄渣男,看完是不是連你也想跟著罵。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二,搖擺無立場

有很多批評文章對郭沫若學術人品持否定態度,也有人說不符合歷史事實。

但郭沫若的文章文風的確很有爭議,有人罵他趨炎附勢牆頭草,見風使舵搖擺不定,得勢時瘋狂捧歌頌,倒勢又跳出來批判討伐,完全沒有自己的立場,所以有人給他外號:錚錚風骨郭沫若。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三,損毀古文物

郭沫若作為考古學家,挖掘古陵墓無可厚非,但由於當時年代技術條件有限,強行挖掘古墓會造成保存古文物技術條件不足而造成風化腐爛等重大損失。

郭沫若主張對明十三陵挖掘時,很多考古學家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技術條件有限,挖掘古墓會造成保存古文物技術條件不足而造成風化腐爛等重大損失,但郭沫若以自己巨大影響力,強行挖掘明十三陵,許多文物出土後頃刻氧化損毀,造成大量珍貴文物損失。

郭沫若為了自己私慾,還要挖開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墓,幸好總理伸手阻攔:十年之內別開帝王陵!

高宗墓諸多文物才幸免於難。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郭沫若,還罵得那麼難聽 - 天天要聞

郭沫若對文學上的成就,我們不能否認,但他的文學成就並不能掩蓋卑劣的人品和歷史的罪責。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