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是否留有備份,如果有在哪裡?

2020年08月28日23:04:05 歷史 1198

說到始皇焚書坑儒,有多少人拍案撫心表示心痛?又有多少人破口大罵因為始皇的這一舉動使得很多珍貴的 書籍付之-炬,使後人不能研究,事實上始皇焚書其實是留有備份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是否留有備份,如果有在哪裡? - 天天要聞

秦始皇

秦始皇統統一六國,合天下思想為一家,為了自己的王朝的長遠考慮,必須要統一學說、 思想,這樣國家才能得到長久統一的發展。 丞相李斯曾經上書提議始皇帝要統一學說,這樣才能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否則大家心裡想的都不一樣,如果經常聚到一起討論,久而久之,就可能產生影響國家發展的論調。

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是否留有備份,如果有在哪裡? - 天天要聞

焚書

秦始皇同意李斯的看法,並批准了焚書的做法。始皇能統一六國, 思考問題自然會統觀全局。那時候的書不比現代,十幾萬字鍵盤上敲敲打打也許個把月就可以完成。古時候如果想要長久保存的書籍一般都是在簡牘上用刀一筆一筆地刻成,那些見解獨到的鴻篇巨製更是耗時數年數十年,所以在焚書的種類上,始皇就作出規定,只燒以下兩個種類的書籍:第一類是作者不是秦國人的史記書籍,第二類是詩書和百家語。

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是否留有備份,如果有在哪裡? - 天天要聞

這樣來就有很多書籍得以倖免,這也就證明,始皇帝並沒有全數焚毀百家書,有些書是沒有被列入焚書範圍的。

其次,說到焚書,根本的目的是什麼?並不是要讓這本書徹底的從世界上消失,而是要告訴百姓,有些書是不能看、不能藏的,有了這些書就要焚毀。

其實秦始皇自己明白,這些書只是不能讓百姓們看,宮中還是可以留有備份的,有些言辭雖然不利於秦國內部的和平統一,但依然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所以,焚書只是一種震懾百姓的手段,讓大家主動交出手裡該燒掉的書,這樣.來,不良言論的來源沒有了,人們自然就不討論了,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是否留有備份,如果有在哪裡? - 天天要聞

竹簡

這樣說來,秦朝的焚書其實只是一個假象,因為絕大部分的書籍都被保存了下來,就算不是原本也有備份,只要秦國存在,這些書就會一直流傳。這樣說可能有人又會問,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很多珍貴的古籍現在都不存在了呢?其實,大家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項羽。項羽攻入咸陽之後,不僅燒殺掠奪,最後還火燒宮室,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這才使得宮中很多珍藏的書籍都付之一炬。 另外一個原因是,漢代以後對古籍的保存不是很完善,據統計,漢代約有接近80%的書籍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是否留有備份,如果有在哪裡? - 天天要聞

竹簡

所以真相得以大白,秦始皇焚書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一把火燒盡了所有珍貴典籍。從這一點上來看,始皇的確是一個足智多謀,有遠見的君主。如果留有先秦書籍的話,毫無疑問,秦始皇陵裡面應該藏書無數,至於能不能保存到秦始皇陵發掘的時候,就不知道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