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婚禮習俗「拜堂」

2020年08月19日12:44:04 歷史 1065

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婚禮習俗「拜堂」 - 天天要聞

拜堂也稱「拜天地」,古代婚禮儀式之一,又稱「拜高堂」「拜花堂」。舊時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後,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也有將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對拜都統稱為「拜堂的。拜堂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為夫妻。

現如今,對於「拜堂」的由來已不可考,在現有史料上,未見漢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記載,只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一書中有個故事,可證明拜堂風俗在晉代已有之。

當時有個名叫王渾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個。續娶之妻為顏氏,是個平民百姓,地位比較低。他們拜堂時,顏氏先拜王渾然後王渾準備答拜。這時,有人對王渾說:你是一個州級高官,怎麼可以拜她?王渾就沒有答拜。為此顏氏非常惱怒。

儘管這對夫妻的對拜沒有最後完成,但說明當時的徐州的確存在拜堂風俗。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渾還是要答拜的。這也說明,夫妻互拜的風俗剛剛興起,王渾不拜也就不拜了,後來風俗成熟時,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

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齊皇帝舉行婚姻大典時,夫妻也要互拜的。不過仍是女先跪拜,後起;男後跪拜,先起。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後,風行全國,所拜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並夫妻交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為男家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為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

迎娶之日,男家發轎之後,儐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場所。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煙繚繞,紅燭高燒,親朋好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贊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複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即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最後才「引進洞房」。拜堂儀式到此結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