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2020年05月29日18:32:03 歷史 1326

戰國七雄爭霸中,湧現出無數名將,他們憑藉高強武藝,殺伐天下,為自己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在功高震主後,有些名將卻遭到君主的殘忍殺害,或遭佞臣的讒言陷害致死。但有這樣一位名將,他幫助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卻在之後選擇了功成身退,如此勇於卸下一身榮耀過歸隱生活,除了需要巨大的勇氣外,其明哲保身的態度也足夠明智。此人便是王翦。

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 天天要聞

王翦出生

王翦,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的記載可推斷出,王翦是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少年時期,他就很喜歡軍事,因此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

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 天天要聞

初亮相於歷史舞台

王翦第一次在歷史舞台上亮相,是在公元前236年。秦王派王翦出兵攻打趙國,面對當時參差不齊的秦軍隊伍,王翦果斷下令,讓軍中俸祿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最終留下了一支人數不多但都是精兵的隊伍,而王翦就用這支精銳部隊一舉攻下了趙國閼與,並越戰越勇,接連攻下趙國九座城池。王翦的名頭日漸響亮起來。

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 天天要聞

王翦設計陷害李牧

而讓王翦名震天下的還要屬這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王翦與李牧的僵持之戰。公元前229年,王翦親率大軍發兵於上郡,準備一舉攻滅趙國。但碰到頑強抵抗的趙國名將李牧,王翦竟然沒占上一點便宜。有李牧扼守天險,王翦與他僵持了一年多,都沒有攻破。

正面戰場討不到優勢,王翦便動了別的心思。當時趙國有個奸臣名叫郭開,郭開愛財,王翦便利用他這一弱點,花重金去討好郭開。之後,郭開便在趙王面前各種詆毀李牧,稱李牧想要造反。趙王信以為真,便將打算李牧替換下來。

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 天天要聞

李牧深知自己若此時被換,對軍中士氣一定有重大打擊,此戰也可能因此無法守住。便借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沒有聽命。然而,此舉惹怒了趙王,坐實了李牧「謀反」罪名,趙王暗中設下圈套抓捕了李牧,李牧因此冤死。

王翦眼看趙牧已死,便率軍攻城。只用了短短3個月的時間,便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因此被滅。雖然,趙國滅亡路上,奸臣郭開理應擔當重責,但王翦這招反間計,不得不說用得實在是妙。

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 天天要聞

不過,王翦這招計謀實在有些小人,這一點令他頗受世人詬病。但歷史象認為,對於國家而言,如何取勝並不重要,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道路上,王翦身為將領,自然要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考慮。就算使用陰謀,又何錯之有呢?

王翦設計擒拿魏齊

第二件事則是擒拿魏齊一事。當時,秦國的國相范雎視魏國丞相魏齊為仇人,魏齊為避風頭便逃到了趙國平原君趙勝門下。王翦得知此事後,邀請趙勝去函谷關赴宴,趁機將趙勝抓起來,然後威脅趙王用魏齊來交換,魏齊走投無路,最終自殺。趙王拎著魏齊的腦袋去見了秦王,才成功贖回趙勝。

此人用一招反間計殺死名將李牧,遭世人唾棄,最後卻得善終 - 天天要聞

而王翦僅通過這一招便解決了范雎的死敵,推了個順水人情,還為秦王貢獻了魏齊的人頭。可謂利人利己,一舉兩得了。從這裡便能看出來,王翦的能力不僅在於他領兵打仗上,而且在於他為人處世,情商極高,還善於用計謀。

然而,如此能人,卻在攻下燕都之後,選擇了功成身退,告老還鄉。其實,在細品之後,你就會發現這是最明智的選擇。為了避免功高震主帶來的殺身之禍,早日急流勇退或許才是最明哲保身的正確舉動。對此,你如何認為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你要求人辦事、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拍馬屁往往特別管用。 江湖上有一個人,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特別喜歡別人拍馬屁,因為他屬於威權型人格,特別享受那種君臨天....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極目新聞記者 李迎 曹雪嬌7月7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8日,該展覽面向公眾對外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趙一曼犧牲前給兒子的遺書(圖源:記者拍攝)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將展出照...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