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2025年05月19日20:22:11 歷史 1069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來自權威資料,圖片源於網路。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權,請和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文中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有錯誤或不實之處,還請您諒解和指正,創作不易,感謝支持。

前言

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戰場上,有一支軍隊曾讓對手聞風喪膽。

他們從頭到腳包裹著鋼鐵,戰馬披著金屬鎧甲,衝鋒時如同移動的城牆。

這就是金國鐵浮屠——一支用錢堆出來的重甲騎兵。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但奇怪的是,這支軍隊強盛時能橫掃中原,衰弱時卻連戰馬都湊不齊。

從崛起到消亡的百年間,鐵浮屠的故事不僅關乎刀劍鎧甲,更藏著古代軍事變革的殘酷真相。

鋼鐵戰馬的誕生秘密

女真人最初只是東北山林里的漁獵部落,連鐵箭頭都要靠搶遼國的補給。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後,他們在遼陽府發現了波斯鎖子甲的圖紙,又俘虜了北宋的冶鐵工匠,這才開始搞「技術融合」。

金國工匠把冷鍛鐵片和熟鐵軟甲疊在一起,造出了刀劍難破的複合裝甲。

一套鐵浮屠鎧甲要用掉48公斤精鐵,光是頭盔就有三層防護,連戰馬都裹著鐵皮,只露出蹄子奔跑。

為了量產這些鐵疙瘩金太宗在山西五台山開礦煉鐵,一個月能煉出15萬公斤生鐵。

每個鐵匠得花三個月才能做出一套鎧甲,全國最好的工匠都被抓去當「軍工專家」。

1130年的黃天盪水戰,韓世忠南宋水師第一次見識到鐵浮屠的可怕:

箭射上去就彈開,斧頭劈上去只留個白印,三百鐵甲騎兵硬是把宋軍逼得跳江逃命。

但金國皇帝很快發現,養這支軍隊簡直是在燒錢。

一個鐵浮屠騎兵每年要吃掉200石糧食,還得配三個後勤兵伺候鎧甲戰馬。

金世宗時期,光是修裝備的工匠就有三百人日夜輪班,朝廷專門成立了「鐵甲維修所」。

這哪是在養軍隊,分明是供著一群鋼鐵祖宗。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戰場上的碾壓與翻車

鐵浮屠最擅長的戰術叫「三層牆衝鋒」。

三千重甲騎兵排成三列,前後間隔三十米,用鐵鏈把馬腿連在一起推進。

第一排使四米長矛捅人,第二排用鐵鎚砸腦袋,第三排拿彎刀砍腿。

1141年順昌之戰劉錡的守軍眼睜睜看著金屬城牆壓過來,刀砍不動箭射不穿,宋軍像割麥子一樣倒下。

這種打法在平原上確實無敵,但到了南方就抓瞎。

1161年的采石磯大戰,虞允文發現鐵浮屠轉身慢的弱點。

他讓士兵在灘頭撒滿鐵蒺藜,重甲戰馬一踩就瘸腿。

宋軍拿著長柄鐮刀專砍馬腳,披著八十斤裝甲的騎兵摔倒就爬不起來,活活被自己的鎧甲壓死。

這一仗金軍賠了七百多鐵浮屠,相當於把國庫十分之一的軍費扔水裡了。

更慘的是1213年居庸關之戰。

蒙古人根本不和鐵浮屠正面硬剛,他們騎著矮腳馬繞後偷襲糧草。

等金軍重騎兵餓著肚子追出來,蒙古輕騎早就跑沒影了。

最後鐵浮屠累得馬匹口吐白沫,被蒙古弓箭手當靶子射。原來花大價錢造的鋼鐵堡壘,在機動戰面前成了笑話。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錢袋子是怎麼被掏空的

養五千鐵浮屠每年要花一百五十萬貫,相當於金國軍費的三分之一。

這些錢不光要買鐵養馬,還得給戰馬蓋保暖馬廄——河曲馬在北方凍不得熱不得,比人還嬌貴。

1190年南宋斷了歲幣金章宗急得在河北加征「鐵甲稅」,一畝地多收二十文錢。

結果稅吏下鄉催收時,農民抄起鋤頭就把他們打出去了。

戰馬危機更要命。

鐵浮屠必須用肩高1.5米以上的河曲馬,這種馬在長城以南根本養不活。

金國後期牧場退化,合格戰馬從三萬匹暴跌到八千。

1211年蒙古入侵時,有些鐵浮屠居然騎著驢子大的蒙古馬出戰,鎧甲都比馬背寬,跑起來像烏龜爬。

當年橫掃中原的鋼鐵洪流,淪落到這步田地。

最諷刺的是軍費挪用。

1232年三峰山大戰前,官員把修鎧甲的錢貪了去修宮殿。

前線士兵的甲胄用麻繩捆著,被蒙古人的破甲箭一射就散架。

金哀宗逃到蔡州時,國庫只剩下一千兩銀子,連給鐵浮屠換馬蹄鐵的錢都拿不出。

這哪是軍隊腐敗,簡直是自掘墳墓。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新技術帶來的降維打擊

蒙古人帶來的回回炮,徹底撕碎了鐵浮屠的神話。

這種配重投石機能拋射120斤的石頭,三百米外就能把重騎兵砸成肉餅。

1227年鳳翔之戰速不台用二十架回回炮轟了半天,鐵浮屠的陣型就成了滿地碎鐵片。

曾經刀槍不入的鎧甲,在石頭面前和紙糊的沒兩樣。

火藥武器更是要命。

金軍還在用狼牙棒時,蒙古工兵已經搞出了鐵殼炸彈。

1231年的開封圍城戰,守城鐵浮屠被炸藥包掀翻一片,沒炸死的也被震成內傷。

更絕的是蒙古火箭——雖然十個有八個打偏,但剩下兩個帶著火油的箭頭,能把戰馬嚇得到處亂竄。

金屬工藝的差距更明顯。

西夏人給蒙古造的破甲箭,箭頭用冷鍛法做成三稜錐,專挑鐵甲接縫處鑽。

1234年金國滅亡前夕,最後的鐵浮屠在蔡州城牆下衝鋒,蒙古騎兵隔著兩百步放箭,箭頭居然能穿透護心鏡

老祖宗傳下來的鐵甲手藝,到底還是沒拼過新技術。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鋼鐵遺產的千年迴響

鐵浮屠雖然沒了,但它的設計理念還在延續。

元朝探馬赤軍鎖子甲和鱗甲疊穿,胸口加塊護心鏡,活脫脫是鐵浮屠的改良版。

明朝關寧鐵騎玩的三排衝鋒,根本就是抄襲金國戰術。

就連日本戰國大名的赤備騎兵,頭盔上那對牛角裝飾,都是從鐵浮屠的面甲造型改來的。

現代人拆解金國鎧甲時嚇一跳:這些800年前的鐵片,硬度居然和現在的汽車鋼板差不多。

檢測發現甲片含碳量0.7%,表面硬度HRC50,說明女真工匠早就掌握了淬火技術。

最絕的是甲片用牛皮繩編成,既靈活又耐用,比歐洲板甲聰明多了。

但這些技術突破反而成了催命符。

金國把全部心思花在改進鎧甲上,沒注意蒙古人已經玩起了機動戰術。

就像現在有人拚命給坦克加厚裝甲,卻不知道別人早搞出了無人機

老祖宗用血淚寫的教訓,到今天都不過時。

給現代人的當頭棒喝

鐵浮屠的興衰史就像個寓言故事:過度追求局部優勢,遲早要吃大虧。

金國砸錢堆防禦時,蒙古人在研究怎麼跑得更快;他們改進長矛的時候,對手已經在搞遠程武器。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戰場上的勝利永遠屬於看清變革方向的人,而不是抱著老本死啃的守舊派。

看看現在某些國家,花萬億造航母,結果被無人機群打沉;拚命升級戰鬥機,轉眼發現六代機都過時了。

這和金國當年瘋狂造鐵浮屠有什麼區別?

歷史證明,軍事競爭從來不是「裝備更好就贏」,而是看誰先抓住技術革命的機遇。

最值得警惕的是體系僵化。

鐵浮屠後期連戰馬都養不起,就是因為整個國家圍著軍隊轉。

民生凋敝、官吏腐敗、技術停滯,光靠幾件先進武器根本救不了命。

如今某些複合體的做派,活脫脫就是金國軍器監的翻版:只顧著撈錢造設備,把根基都掏空了。

參考資料:

1.《金史·兵志》(中華書局校注本)

2.《宋史·岳飛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3.《中國軍事通史·兩宋卷》(軍事科學出版社

4.《古代東亞戰爭史》(東京大學出版會)

5.《冷兵器時代軍事科技》(哈佛大學出版社

6. 大英博物館《世界鎧甲發展史》(2019修訂版)

南宋將士最怕的鐵浮屠:刀槍不入卻輸給一把鐮刀?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