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算幹了件「好事」,中歐解除相互交往限制!

2025年05月17日02:30:15 歷史 4373

近日,北京與布魯塞爾之間的兩封賀電,悄然改寫了全球地緣政治版圖。

習近平主席與歐盟領導人互致中歐建交50周年賀電的同一天,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宣布: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特朗普總算幹了件「好事」,中歐解除相互交往限制! - 天天要聞

這場遲到的破冰,表面是跨越半個世紀的外交里程碑,實則暗藏著一場由美國關稅戰催化的地緣經濟革命——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試圖「讓美國再次偉大」時,卻意外打通了中歐戰略協作的任督二脈。

關稅「助攻」:美國自毀的推手

這場歷史性轉折的伏筆,早在2025年1月便已埋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25%關稅、對中國商品實施145%懲罰性關稅時,或許未曾料到這記「七傷拳」會成為中歐關係的黏合劑。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3月的講話中直言:「美國優先正在讓歐洲付出戰略代價。」這種覺醒,隨著美國對歐汽車關稅加碼至100%而加速——德國車企被迫將15%產能轉移至中國,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秘密向中國出口二手設備,法國空客與商飛簽署聯合研發協議。

特朗普總算幹了件「好事」,中歐解除相互交往限制! - 天天要聞

關稅戰的連鎖反應,撕破了跨大西洋聯盟的溫情面紗。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在內部會議中痛陳:「美國每1美元的關稅威脅,就讓歐洲損失3美元的產業鏈安全。」

這種切膚之痛,迫使歐洲重新審視其「經濟安全」策略:當美國對歐洲汽車徵收的關稅比對中國更高時,所謂「共同價值觀」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評:「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成了中歐戰略協作的投名狀。」

破冰密碼:50年積澱的壓艙石

中歐關係的韌性,源自50年積累的「經濟共生力」。2025年一季度,中歐每分鐘貿易額突破1000萬元人民幣,德國每生產3輛汽車就有1輛銷往中國,法國化妝品對華出口激增42%。

這種深度捆綁,在關稅戰壓力下迸發出驚人能量:中國自歐盟進口高端裝備同比增長30.4%,對歐出口工業機器人暴漲81.9%,荷蘭ASML向中芯國際交付的DUV光刻機數量較2023年增長47%。

特朗普總算幹了件「好事」,中歐解除相互交往限制! - 天天要聞

立法機構交往的解封,則為這種經濟動能注入制度保障。曾被凍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重啟談判,電動汽車最低售價機製取代關稅壁壘,中歐戰略對話機制擴容至綠色金融、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

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感嘆:「與中國脫鉤的代價,相當於讓歐洲經濟倒退十五年。」

新秩序曙光:多極世界的奠基禮

中歐關係的突破,恰逢全球治理體系重構的關鍵節點。金磚國家本幣結算覆蓋率達45%,沙特對華石油貿易人民幣結算突破50%,而中歐在數字貨幣監管、氣候融資等領域的規則協同,正為「後美元時代」鋪路。

這種戰略協作的溢出效應,在5月6日的賀電中顯露無疑——中歐領導人共同呼籲「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直指美國單邊主義的命門。

特朗普總算幹了件「好事」,中歐解除相互交往限制! - 天天要聞

更具象徵意義的是霍爾果斯口岸的變化:滿載法國紅酒、德國機床的中歐班列,與運輸哈薩克小麥、俄羅斯礦產品的列車在此交匯。

這種「雙循環」物流網路,恰似中歐關係的縮影——既有高端製造的「硬聯通」,又有文明互鑒的「軟交融」。正如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所言:「歐中合作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歷史的辯證法

回望2021年歐洲議會凍結CAI審議時的劍拔弩張,再看今日布魯塞爾與北京的戰略握手,歷史的辯證法充滿戲劇性。

特朗普政府用關稅戰撕裂的,不僅是跨大西洋聯盟,更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最後的遮羞布,而中歐用50年積累的互信與利益紐帶,在霸權主義的廢墟上,搭建起多極世界的腳手架。

特朗普總算幹了件「好事」,中歐解除相互交往限制! - 天天要聞

當鄭州的比亞迪工廠為歐洲生產電動巴士,當慕尼黑的工程師在合肥調試量子計算機,當巴黎的奢侈品巨頭在成都開設全球最大旗艦店——這些毛細血管般的連接,正在編織一張超越地緣對抗的經濟安全網。

或許正如馮德萊恩在賀電中所言:「合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穿越周期的生存智慧。」

這場由美國關稅戰催化的中歐破冰,終將證明:霸權的黃昏,恰是新秩序的黎明。而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不過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塊墊腳石,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韓國大選落幕!親美派內訌「大打出手」,李在明對華態度如何? - 天天要聞

韓國大選落幕!親美派內訌「大打出手」,李在明對華態度如何?

當地時間4日,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大選投票結果的議案。根據大選開票結果,正式確定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為總統當選人,第21屆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任期自當地時間4日6時21分正式開始,包括軍隊統帥權在內的總統所有固有許可權自動轉到李在明手中。
張愛玲教授意外離世 - 天天要聞

張愛玲教授意外離世

據澎湃新聞19日消息,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北京語言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張愛玲教授近日逝世,終年58歲。▲張愛玲教授(圖片來源:北京語言大學網站)另據紅星新聞報道,6月20日,記者從學校相關方面了解到,張愛玲老師是在本月15日遭遇意
孫策不死,三國格局會怎樣改寫? - 天天要聞

孫策不死,三國格局會怎樣改寫?

孫策這個"小霸王"可不是白叫的,論打仗的本事,跟曹操、劉備比絲毫不差。最絕的是他拿傳國玉璽跟袁術換了五千兵馬這事——袁術拿著玉璽當寶貝,結果屁用沒有;孫策用這"破石頭"換來江東基業,這買賣做得太值了!說到用人更是一絕。
「電報」創始人立遺囑,1200億分給上百個孩子,只有六個是自然受孕 - 天天要聞

「電報」創始人立遺囑,1200億分給上百個孩子,只有六個是自然受孕

帕維爾·杜羅夫 (Pavel Durov),是被俄羅斯、烏克蘭雙方廣泛使用的即時通訊程序Telegram(電報)的創始人。現年40歲的他被稱為「俄羅斯的埃隆·馬斯克」,因為他們不僅都是科技富豪,同時也都因為熱衷繁育下一代而知名。要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杜羅夫更加健美,而且他對此也是頗為自豪的,時不時地就要赤膊出鏡,展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