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2025年05月05日09:44:16 歷史 1627

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歷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絕大多數是皇帝,即使是像曹操這種權勢滔天的一代奸雄,離開漢獻帝劉協的權威似乎也缺乏底氣。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位高權重的皇帝似乎成了古代社會一切災難的「背鍋俠」。甚至會有皇帝因為非常倒霉的趕上洪澇災害頻發的年代,遭到底層百姓和官員的咒罵。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就算是那些千古名君,也免不了惹到一些想刺王殺駕的狠角色,比如電視劇《漢武大帝》就刻畫了一位刺殺劉徹未遂的「大俠郭解」。

按理說在沒有任何食品安全保障的古代毒殺皇帝完全是小菜一碟,可是溥儀卻說這事根本沒可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一、皇帝被毒殺的案例

稍微了解一些「奸臣史」的朋友,似乎都會認為毒殺皇帝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比如,終結西漢王朝王莽、讓西晉陷入「八王之亂」的賈南風,以及徹底滅亡唐朝朱溫都曾做過這樣的事情。

甚至連溥儀的「前任」光緒皇帝載湉,也被現代法醫檢測證明是死於砒霜中毒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清朝官方史料一直宣稱光緒死於久病不治,直到2008年「清史編纂委員會」才最終認可北京市警方作出的法醫鑒定報告。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對於早在1967年逝世的末代皇帝溥儀來說,片面的信息獲取渠道顯然讓他對皇帝被毒殺的可能性產生了誤判。綜合歷史上皇帝被毒殺的案例來看,他們大多具備以下三個特質。

第一,大權旁落。按理說創建軍機處宗人府等集權機構的清朝,完全配得上「封建帝制天花板」的稱號,但是光緒帝確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這位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終其一生只有100多天執政經歷,大權旁落的光緒死於中毒完全是宿命使然。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第二,能力低下。作為「何不食肉糜」典故的創造者,晉惠帝司馬哀絕對是古代皇帝能力低下的代表。這位在「八王之亂」中僥倖免於一死,但是卻在重新登上皇位後不久被神秘毒殺的「獃子皇帝」,根本沒能力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

第三,人心盡失。受到一些清宮劇的錯誤影響,很多網友誤以為光緒帝是一位生不逢時的明君,但其實光緒帝最終的下場一點都不冤。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特別讓人氣憤的是,光緒最信任的康有為譚嗣同維新派代表,不僅公然主張聘請當時已經退休的甲午戰爭策劃者伊藤博文負責「變法」,他們甚至覺得清朝應該徹底拋棄新疆、西藏等「化為之地」。

二、「可憐」的皇帝

很多歷史劇都喜歡把皇帝描寫成整天沉迷聲色犬馬的浪蕩公子,甚至有人覺得古代皇帝的飲食比現代社會強好多倍。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不過從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來看,似乎皇帝也需要忍受高強度的「內卷」壓力。

這位從三歲開始生活在紫禁城里的末代皇帝,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忍飢挨餓。自從溥儀因為貪吃一袋板栗導致「積食」以後,隆裕太后(溥儀的伯母)就嚴禁任何宮女、太監「投喂」小皇帝。

讓人覺得非常有趣的是,溥儀竟然會飢不擇食的搶走王府進貢的祭祀用食品。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客觀來說,溥儀在紫禁城的生活完全稱不上「可憐」二字,他的悲慘童年很大一部分源自清王朝腐朽落後的制度。就拿一天吃幾頓飯這個最基本的營養學問題來講,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一日三餐並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多餐」這種隨時可以補充營養和體能的飲食方式才能滿足人體健康與發育的需求。

然而,清朝統治者不僅要追求幾百道菜品的皇家排場,還要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保持關外生活艱苦奮鬥的傳統。在一個每天只吃兩頓飯,並且每頓飯只能吃兩三道菜、每道菜都不能吃光的制度下,溥儀忍飢挨餓並不奇怪。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吃不飽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難道清朝的御膳房連讓溥儀吃一口熱乎飯都做不到嗎?

三、極其嚴格的監管制度

眾所周知,古代並沒有電磁爐、燃氣灶等炊具,高端大氣的紫禁城御膳房也只是比普通人家多幾口柴火灶而已。

御廚想在每天兩頓飯的當口現成製作幾百道御膳根本不可能,所以溥儀所說的「吃不上一頓熱飯」指的主要是那些不知道保溫了多久的「預製菜」。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生活在現代商品房裡的我們,上菜的時間、距離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生活在紫禁城裡的溥儀顯然沒有這麼方便的生活條件。如果溥儀和隆裕太后在養心殿用膳,而負責御膳的恰好是位於東華門內的「外御膳房」,這趟將近1公里的「送餐」之路顯然會讓飯菜變涼。

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皇室用餐還需要極其嚴格的「試菜」環節。

一般情況下,在御膳出鍋的時候專職人員會進行第一輪「試菜」,等到送餐到皇帝面前以後親信服侍人員還會當面再試一次。為了防止有人用慢性毒藥刺殺皇帝,「試菜員」還需要一段比較長的等待期。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雖然溥儀對這種「活受罪」的制度非常反感,但是這種皇帝必須遵守的祖制卻不是他能改變的事情。話說回來如果真有人可以繞過層層監管完美毒殺皇帝,這種手眼通天的實權派人物恐怕也早已成為無冕之王。那些不幸淪為傀儡的皇帝,即使沒有死於食物中毒,也會有100種死法等著他。

結語

古代王朝對於皇帝安全的保護非常嚴格,真正掌握實權並且能力合格還比較得人心的皇帝,幾乎沒有被別人下毒謀害的可能。

在古代,為什麼不通過下毒來殺掉皇帝?溥儀:壓根沒吃過一頓熱飯 - 天天要聞

甚至像溥儀這種退位時年僅6歲的末代皇帝,在沒有威脅到實權派人物的情況下,也會被保護得十分周全。

那麼,你怎麼看溥儀的童年經歷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我們的文章,麻煩大家點個關注哦!

參考資料:

1.《溥儀回憶童年痛苦不堪,被太監餵魚饅頭,還要忍受宮女折磨》

2.《真相大白,現代科技揭開光緒皇帝真正死因,不是自殺不是命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著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布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 天天要聞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國內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國外,中國男人卻是搶手貨。邊境地帶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男人有什麼優勢,竟能讓外國女人不顧一切嫁到中國呢?為什麼中國男人在國內不吃香呢?一、社會地位太低說是外國女人瘋搶中國漢子。但實際上,這裡的「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 天天要聞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執行懸賞公告: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之規定,特發布懸賞公告如下: 1、被執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