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2025年04月05日14:40:20 歷史 5636

2025年3月31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邀請,抵達莫斯科開啟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這次訪問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在訪俄行程期間,王毅第一時間接受俄媒專訪,並回答了許多中俄相關問題。這一外交舉措引發廣泛討論,更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外交智慧刮目相看。

王毅為何選擇接受專訪?

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 天天要聞

王毅外長的這一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安排。通過媒體專訪,他直接向俄羅斯公眾和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的立場,為後續中俄會談奠定了輿論基礎。採訪中,他明確提出了中俄關係的三大特質:「世代友好,永不為敵;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三句話不僅清晰地定位了中俄關係,也回應了外界對中俄兩國合作的疑慮。

此外,王毅還談及美俄關係。他表示:「俄美剛剛邁出恢復正常接觸的第一步,這有利於推動大國關係格局趨於穩定,有利於給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帶來積極預期。」這一表態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格局:不干涉他國外交關係,不主動挑起對抗,而是以建設性態度推動國際關係的穩定。

這一專訪內容發布後,不僅讓俄羅斯公眾對中俄關係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穩定的預期。相比於美國的陣營對抗策略,中國展現了開放與包容的外交智慧。

中俄關係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中俄關係的深化備受關注。雙方在經貿、能源、軍事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尤其是在美國推行「印太戰略」試圖圍堵中國、並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的背景下,中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 天天要聞

王毅提出的中俄關係三大特質,正是雙方戰略合作的基石。首先,「世代友好,永不為敵」強調了兩國關係的歷史延續性和未來的穩定性。中俄雙方通過高層互訪、民間交流和穩定的貿易合作,逐步建立了牢固的友誼。其次,「平等相待,合作共贏」體現了中俄雙方在合作中的平等互利原則。例如,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就是雙方合作的典範。最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則展現了中俄兩國堅持「中俄外交關係既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擾和影響」的態度。這是當代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更是當今動蕩變革世界中的重要穩定力量。

中美俄三邊關係的複雜博弈

王毅此次訪俄不僅關乎中俄關係,也關乎中美俄三邊關係的未來走向。近年來,美國試圖通過「聯俄抗中」策略離間中俄關係。然而,這一策略顯然無法奏效。俄羅斯不僅未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反而與中國在多個領域深化合作。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 天天要聞

近年來,美國對中俄兩國在多領域持續進行惡意壓制,面對美方帶來的壓力,中俄關係的戰略價值愈加凸顯。中俄雙方的合作不僅是雙邊需求的體現,更是對全球多極化趨勢的推動。

與此同時,中國在中美俄三邊關係中始終堅持不結盟、不對抗的原則。這種「平衡術」不僅使中國避免捲入其他大國之間的對抗,還為國際社會提供了穩定預期。王毅外長此次訪俄的表態,正是這一外交智慧的體現。

國際社會的反應

王毅外長的訪俄之行,不僅鞏固了中俄關係,也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的和平與合作信號。國際社會對此反應積極。許多發展中國家希望看到中美俄關係的穩定。中國的表態也為這些國家提供了信心。

歐洲國家雖然對中俄關係的深化保持警惕,但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建設性作用。至於美國,儘管其對中俄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感到不安,但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光明正大、符合世貿規則和市場原則,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外部干擾和脅迫,美國必須接受這一現實。

結語

王毅外長此次訪俄的外交策略,展現了中國在複雜國際格局中的智慧與擔當。他不僅為中俄關係定調,鞏固了中俄關係,還為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的和平與合作信號。

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 天天要聞

未來,儘管中俄關係可能仍將面臨來自美國等國家的外部壓力和挑戰,但只要中俄雙方堅持「世代友好、平等相待、不結盟」的原則,堅定站在國際正義一邊,攜手維護戰後國際秩序,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中俄關係就能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穩步前行。而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將在推動全球和平與穩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玉淵譚天丨中國為什麼能全球第一個反制「對等關稅」? - 天天要聞

玉淵譚天丨中國為什麼能全球第一個反制「對等關稅」?

4月4日,中方11箭齊發,堅決反制美國加征的「對等關稅」。其中,中方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34%」和「所有」都引發了輿論場的廣泛討論。譚主回答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1.為什麼一次性對美加征34%關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表示,以這樣的速度和幅度發布我們的反制措施,意味著中方已經提...
法國人怎麼掃墓?你不知道的「法式紀念」 - 天天要聞

法國人怎麼掃墓?你不知道的「法式紀念」

讓思念有了風的形狀 清明時節 細雨紛紛 在中國,這是一個承載著思念、儀式與文化記憶的重要時刻。我們掃墓、踏青、講祖先的故事、傳承家的記憶。而此刻的法國,也許在春光明媚中悄然度過,....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 天天要聞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據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主辦的天下韶山網消息,清明期間,毛澤東主席的孫子毛新宇少將攜妻子劉濱、兒子毛東東、女兒毛甜懿回到韶山祭祖,慎終追遠、禮敬祖先。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由於東北「剿總」原將領范漢傑等人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改造之路,下午的討論會很快便結束了,得出的結論自然是國民黨反動派自蔣介石起到具體的戰役執行者,反動透頂,愚蠢透頂,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看出解放軍偉大而神奇的決策,先打錦州,然後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武漢市民帶著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武漢市民帶著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攝影記者 劉中燦「武漢張公堤上有很多抗日時期的碉堡群,早上看到有人擺黃花祭奠。」近日,武漢市民李先生反映,有市民在清明期間祭掃抗日英烈,他很感動。4月5日,清明節假期第二天,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張公堤江漢段,沿著大堤步行看到了多個碉堡遺址群。碉堡遺址散布在整條張公堤的沿線,有市民自發前...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5日4月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拍攝的中國少年先鋒隊出旗儀式。清明節將至,各地舉行祭掃活動,緬懷先輩,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來源:新華社)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