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2年6月的蘇聯,有人上街請願,轉眼就成了「消失人口」;廣場血跡未乾,清晨一桶高壓水沖乾淨;屍體不見了,親屬也不許問。
你以為是恐怖片?不,這是真事兒,發生在新切爾卡斯克——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工業小城,卻成了蘇聯最不願提起的地方。
工資縮水30%,還得吃下水餡餅?
1962年6月1日早上7點半,羅斯托夫州新切爾卡斯克市,電力機車製造廠,鑄鋼車間。天剛亮,廠區已是機器轟鳴,但有一群工人沒開工。他們站在操作台旁邊,小聲議論著當天清晨的廣播:從今天起,全國範圍肉類零售價格上漲30%,動物油上漲25%。
這不是平地一聲雷,而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家工廠是蘇聯當時極為重要的重工業單位,電力機車產能排名全國前列。可別被這個「先進單位」名頭迷了眼,工人日子並不好過。
早在5月初,廠里剛剛發布新定額,把計件工資一刀砍了下來,平均下降幅度達到30%。有人原本每月拿150盧布,這一砍,只剩下110,還得加班加點才能保底。
但更讓人火冒三丈的,是廠區的生活條件。
廠里繞線絕緣車間之前發生過大面積中毒事故,兩百多名工人吸入有毒氣體,頭暈噁心好幾天,廠醫開出的唯一藥方是「回宿舍休息」。
車間溫度冬冷夏熱,沒有安全護欄,手掌燙傷是家常便飯。最離譜的,是廠內唯一的澡堂,從年初維修到5月還沒修完,工人汗流浹背干一天活,連洗澡都是奢望。
所以那天一早,先是八九個年輕工人邊干邊罵:「肉都吃不起,還降工資?」不到十分鐘,整個鑄鋼車間50多人全停了工,站在走廊口議論個沒完。車間主任趕來勸說,話沒說完,大家一窩蜂地走出車間,擠到了廠內的小公園。
此地原是員工午飯抽煙的地方,這天成了集會廣場。越來越多工人加入,有人扯下圍裙直接喊:「去厂部!把廠長叫出來!」
上午10點整,一位不請自來的「主角」走進公園——廠長Б.Н.庫羅奇金。
按理說,這種場面,領導應當安撫人心。可庫羅奇金不但沒勸解,反倒開口就說:「沒錢買肉和香腸,就吃下水餡餅吧!」
這句話不光帶著諷刺,簡直就是點火。
人群情緒徹底失控,有人高喊:「你來吃啊!」有人當場扔掉手裡的飯盒,一時間,叫罵聲、腳步聲、激烈的口號交織在一起。廠長見勢不妙,拔腿就跑,工人們緊隨其後,從公園直衝厂部大樓。
11點30分,厂部大樓前聚集的人數超過500,有人扛著寫著「要肉!要牛奶!要工資!」的紙牌,還有人騎上了自行車,一邊轉一邊喊話召集。
12點整,一列從薩拉托夫開往羅斯托夫的旅客列車駛入廠區南側的鐵路專線。幾名年輕工人爬上車頭,拉響汽笛,一長一短,三次急促聲,在廠區回蕩。這不是列車啟動信號,而是一種「號召信號」——呼喚周邊新村、化肥廠、機械廠的工人一同響應。
車站值班員沒有制止,因為此時工人情緒如潮,不敢阻攔。
當天,羅斯托夫州黨委書記馬雅科夫已接到報告。他緊急調集州執行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廠區管理層代表組成「應急小組」,親赴現場。但此刻人群越來越密集,空氣中瀰漫著火藥味。
沒有領導講話,沒有對話協商,一切才剛開始。
市委門口不是兵站,怎麼一聲令下就開火?
第二天,新切爾卡斯克的天,比頭一天更壓抑。6月2日早上,市中心,原本只接待節日遊行的市委廣場,這天成了八千名工人和居民的聚集地。
清晨六點鐘開始,三三兩兩的人從各個工廠、工人新村趕來,到了八點,廣場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隊伍有秩序,口號整齊:要麵包、要奶、要工資、要解釋。
他們要求市領導出面解釋,為什麼工資下降卻漲物價?為什麼廠里條件年年提年年沒改?最直接的口號貼在現場:「蘇維埃不是為我們服務,是鎮壓我們!」
市委書記沒出現,州第一書記巴索夫趕到現場。他帶了幾名國民經濟委員會成員,想在高音喇叭上講話。人群噓聲一片,有人高喊:「講什麼?你兒子吃下水餡餅了嗎?」
形勢迅速失控。人群推倒了一輛警車,警方緊急調集了內衛部隊和空降兵部隊,設立外圍封鎖線,封鎖交通、斷絕人員進出。
當天中午,軍方下達命令:必要時可動用實彈。16點整,廣場南端突然傳來三聲爆炸,煙霧彈掀起一陣騷亂,隨後響起數十聲清脆槍響。
軍隊從四個方向向人群開火,目標不分男女老少,完全沒有預警性廣播。根據後來解密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死亡人數23人,受傷者87人,多數為18到25歲的青年,其中還有兩名女工。
他們不是暴徒,沒有攜帶武器,沒有衝擊政府機關。站在前排的一個19歲男青年,是化肥廠的技術員。當天他穿著工作服,手裡只拿了一塊寫有「工資必須漲回原數」的紙板。他胸口中彈,當場倒下。一個路過的女職員跪地為他包紮,卻又被流彈擊中小腿。
死者中還有一名退伍士兵,三個月前才分配到礦山設備廠。子彈擊中他的脖頸,失血過多。
整個鎮壓持續不到十五分鐘,但造成的恐慌影響持續多年。現場群眾四散奔逃,許多工人被踩傷。公安部門在事後統計中記載,當日群眾集中區域的人數約為8126人,其中有記錄身份的傷亡者中,大部分為本地戶籍工人。
這是一次有組織的平民鎮壓,也是蘇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對群眾實彈」的事件之一。更諷刺的是,當天正值「兒童節」後一天,原定有少先隊活動,廣場上原計劃擺放花環。
花環沒了,鮮血取而代之。
廣場洗得乾乾淨淨,死人就能裝沒發生?
6月3日一早,天剛蒙蒙亮,城市環衛部門臨時接到任務,開來兩輛高壓水車。市委廣場、西側道路、厂部門前,都成了「重點區域」。
水槍嘩嘩沖刷地面,殘留血跡被刷入下水道。角落裡的棉紗、紙屑、鞋子殘片也被迅速清理。
清潔人員當中有人目睹地面上的彈殼,他們不是軍人,也不被允許提問。廣場西側的水泥花台下,有一塊剛剛翻動過的濕泥地,顯然有人在夜間挖掘。那是屍體轉移的現場。當天凌晨兩點,羅斯托夫州安全局動員了兩台貨車,連夜將23具屍體分別送往三處秘密地點掩埋。
屍體沒有編號,無名氏處理。死者家屬在當天下午被統一通知:親屬「誤入暴力現場」,不予公開葬禮,埋葬地點不予告知。
鎮壓次日,共有56人被秘密逮捕,大多數是前一日高喊口號者、站在最前排者。其中7人後被判處死刑,10人獲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人被開除工職、遣送邊區。
整座城市陷入「冷凍期」。廣播播報正常,工廠照常開工,但氣氛陰鬱異常。原本熱鬧的工人新村,晚上九點前就燈火全滅。
當局封鎖一切信息,醫院不得出具與事件有關的傷情證明,死者名單也未向外界公開。直到蘇聯解體後,檔案解密,這場事件才被以「新切爾卡斯克事件」之名公之於眾。
有人說,歷史能掩埋。但掩埋的是屍體,不是記憶。
一位遇難者的妹妹後來回憶:她當年不過十四歲,父親帶她去找哥哥,最後只找到了哥哥工服上的一顆紐扣。那天之後,她從未再進過市委廣場,哪怕只是路過。
因為她記得,那顆紐扣上沾的,是血。
參考資料
鮮為人知的蘇聯工人罷工事件-歷史網-2017-08-24
新切爾卡斯克事件-百度百科